作文被譽為語文課的半壁江山,可以說,作文成績的好壞,直接左右著語文成績。那么,如何在考場上能寫出一篇妙文佳作,來打動閱卷老師而獲取高分呢?我覺得應在行文中做到盡顯亮點,揚其所長,緊扣題意,以情動人。
考場作文被人們戲謔為“戴著腳鐐跳舞”,它有嚴格的作文要求,因而學生作文必須緊扣題意,這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好多人都知道,被稱為“文學天才”的費瀅瀅同學是首屆全球華人少年美文寫作大賽的金牌得主,而她當年高考作文只得了25分,由此引發了一場爭論。一些作家認為費瑩瑩的文章是一篇難得的美文,而評卷老師堅持此文“跑題”。
我本人先后四年參加過高考評卷,在評卷中,凡是“背題”作文,均判四類以下,因而符合題意是學生考場作文的關鍵所在。學生作文,不論是前些年的話題作文,還是近幾年的材料作文,學生一定要審清題意。弄明白出題人的命題意圖,寫出符合題意的作文來。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作文中,相信苦讀十多年的學子一定練就了自己的一手絕活。想想當年南京考試蔣昕捷的滿分作文卷《赤兔之死》,據他本人后來介紹,他中學階段,特別喜歡讀《三國演義》,三國里的人物、故事他都爛熟于心,再加之,平日作文擅長寫白話文,因此一篇滿分卷在有限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因此考場作文一定要揚其所長,作文時,依據個人情況,擅長記敘文,就不要寫議論文;如果有厚實的材料儲備,擅長說理、議論就去做議論文。總而言之,要根據個^的情況,有的放矢!
考場作文不同于平時習作練習,它是“一錘定音,不許再來”。所以,它必須“搶眼”,要在閱卷老師判分的“第一時刻”就獲取他的好感,因而考場作文必須盡顯亮點,顯露才華,打動閱卷老師。盡顯亮點,就是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揚其所長。如一些同學喜歡用題記,這就是一法。因為好的題記具有意蘊豐厚,情味綿長,語言精美等特點,巧設題記,開宗明旨,創設情境,展露才情。它怎能不撥動閱卷老師的心弦,讓他們為之拍案叫絕。另外精美的語言,對偶、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也會使文章增色不少。
文貴有情,能引起閱卷者感情產生共鳴,就是作文中有真情實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在高考中,情感是連接考生與閱卷老師的橋梁,是碰撞出閱卷老師心靈的電石。考生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撥動閱卷老師喜怒哀樂的琴弦,才能博得閱卷老師的青睞。而我們同學,大多數人一提到寫作時,就搜腸刮肚,文思枯竭,不知所云,產生這種糟糕的情景,與寫作時沒有動情不無關系。南北朝著名文論家劉勰認為,只有作者“情動而辭發”,讀者才能“披文以人情”,也才會被你的作品所感動。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也說過:“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而矯揉造作,無病呻吟,是作文的大忌。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因此,學生必須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深入生活,體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揭示生活的真諦,才能寫出富有生活氣息的習作來!
作文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就要求學生多讀、多練、多積累素材,深入生活,真實地反映生活中鮮活的人和事。在平日的習作訓練中,努力做到“盡顯亮點,揚其所長,緊扣題意,以情動人”,相信你的作文能力會有所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