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維護與用車
1.混合氣體濃度調整
混合氣體濃度對汽車排放的影響很大,在理論空燃比附近,尾氣中CO、HC的濃度最小,而NO。濃度最大。目前,在用汽車中,化油器式汽車仍占很大比例,其各工況下混合氣體濃度有賴于對化油器的調整,包括浮子室油平面的調整、真空與機械加濃裝置的調整和怠速調整。如保修中對化油器各項調整不佳,將直接影響到各工況下混合氣體品質,使汽車排放增加。
2.空氣濾清器清潔
空氣濾清器堵塞,會使進氣阻力增加,進氣量減少,混合氣體濃度過濃,燃燒不完全,產生大量的NO2和CO生成。因此,應定期對空氣濾清器進行清潔,必要時更換。
3.底盤維護
底盤的維護對汽車排污產生間接影響。如維護中因調整不當而造成制動發咬、輪轂軸承過緊等就會使行駛阻力增大,汽車加速時間延長,從而使發動機在濃混合氣體狀態下工作的時間延長。排污量增加。離合器打滑會影響動力的輸出,離合器分離不徹底或同步器故障會使換檔困難,這些也會間接使尾氣中的有害成分增加。
4.駕駛操縱不當
(1)頻繁起啟發動機
發動機啟動(特別是在冬季低溫啟動)時,進入缸內的混合氣體很濃,此時氣缸內的溫度相對較低,混合氣體不可能完全燃燒,尾氣中CO和HE含量非常大。如果此時正逢點火系或啟動系有故障,進入氣缸內的混合氣體可能根本沒有燃燒而直接排入大氣造成污染。起動時,油門踏板控制不當,使節氣門過小或過大,也會適成排氣中的CO和HC量增加。另外,發動機頻繁啟動,使各摩擦副潤滑不良,磨損加劇。也間接惡化了排放性能。
(2)車速選用不合理
理論分析和試驗表明,汽車行駛速度對排氣有害成分的影響很大。同一輛車用不同車速行駛,隨行駛速度的提高,HC和CO的排放量減少,而NoI的排放量增加;與穩定車速相比,加速或減速時HC和CO的排放量也都會增加。因此,駕駛員應盡量保持等速行駛,不要頻繁變速。
5.錯誤使用油料
(1)不注意油料品質
燃油品質對汽車污染物排放的影響很大,高品質燃油可以保證發動機有效正常地運轉,減少爆震;減少排出污染物,同時能保證排氣凈化裝置的正常工作。相反,品質低劣的燃油,會惡化汽車排放。
(2)機油過量
適當的發動機機油可起到潤滑、冷卻、清洗、密封、防銹作用。可減少有毒廢氣的生成。但機油量過多,部分機油在活塞環泵吸作用下進入燃燒室參與燃燒。使尾氣中的有害成分增加。
車輛檢測試驗證明,在用車輛有85%的沒有達標到最佳的技術狀態,經過正確維護和調整后,有52%的可以達標,其余車的尾氣排放污染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CO最大下降率為70%,HC最大下降率為30%。由此可見,加強車輛維護,也是尾氣排放治理不可忽視的一個措施。
二、汽車實用排放措施
1.怠速調整
空燃比在15:1附近時,CO和HC的排放量最低。怠速時的空燃比一般為9-12:1。顯然使排污增加,這也是規定在怠速檢測排放的原因。傳統的怠速調整方法是:向外旋節氣門限位螺釘至發動機轉速最低。再左右旋怠速調整螺釘至轉速最穩定,最終調到轉速最低。這樣雖然能降低怠速,但怠速的空燃比一般在最小值。這里介紹一種優選調整法:即在用上述調整法調整好怠速的基礎上,向里旋怠速調整螺釘至轉速最低,再向里旋節氣門限位螺釘至轉速最穩定。如此反復調整,直到轉速穩在怠速的上限,急加速不遲滯,抬油門不熄火。這時的空燃比基本能保證在12:1附近。這種調整方法對降低CO十分有效。
2.點火系的調整
(1)火花塞間隙
根據各車型對火花塞間隙的要求。把火花塞間隙調整到上限,即在點火裝置輸出能量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增大火花塞電極間隙,以增大跳火強度,減少HC的排放。但間隙不能過大,否則會出現斷火,增大HC的排放。
(2)點火提前角
點火時間的早晚,對汽油機可燃混合氣的點燃與燃燒過程有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汽油機的排氣成分,尤其在燃用稀混合氣體和低溫、低壓時其影響更為明顯。延遲點火可降低燃燒室內的最高溫度和延長燃燒時間,可以降低NO,HC的排放量。但是,減小點火提前角會使汽油機的功率下降,油耗上升。所以調整時要兼顧汽車的動力性和經濟性。
3.氣門間隙調整(針對于搖臂頂桿式發動機)
氣門間隙是給配氣機構零件受熱膨脹時留出的余地。間隙過大,會使氣門開度減少,引起充氣不足和排氣不暢,而且會帶來不正常的敲擊聲;間隙過小,則會使氣門關閉不嚴,造成漏氣和氣門與氣門座工作面燒蝕。為了獲得最大的氣門疊開角,把氣門間隙調到下限,但不要太小,否則會造成進、排氣門封存不嚴,產生漏氣現象,得不償失。
4.空氣濾清器的清洗
空氣濾清器要經常保持清浩、干燥,盡。量減少進氣阻力。清除污垢后,取出濾芯在平板上輕拍端面,然后用壓縮空氣從內向外吹,以清除濾芯上的灰塵,不得向殼內加機油。清洗時,如發現濾芯使用過久而堵塞,表面破損或汽車行駛超過20000千米,必須更換濾芯。
5.化油器的調整
除了怠速進行優選調整外,油平面稍低,加濃時機稍晚、加速壓力稍弱等,在許多化油器上都可得以調整。所以,在不影響車輛性能的前提下,向著空燃比增大的方向調整,既能減少排污量,又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性。
三、宏觀調控
1.汽車節能減排應該從油品源頭抓起
從全國節能減排的形勢來看,抓好汽車的節能減排是重點。自2004年起,中國超越了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國。2006年,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增至年需求總量的47%,2006年中國的原油凈進口量為13884萬噸。而在1990年-2003年的13年里,中國汽車保有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2%,汽車燃油消耗在中國石油消耗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2004年。 中國每一輛汽車的年均耗油是2.1噸,中國進口的原油有30%被汽車消耗,而這一比例在今后將升至50%。從尾氣排放方面,汽車排出的廢氣已成為城市空氣的首要污染源。據國家環保總局測算。2005年中國汽車排放污染在城市大氣污染中所占比例高達79%。因此,汽車既是耗油大戶,又是排放廢氣的大戶,抓好了汽車的節能減排,就是抓住了重點。
“汽車節能減排關鍵是要抓好燃油品質。”隨著中國汽車燃油消耗越來越大,對國外進口的燃油量也隨之加大,這些進口的油多是屬于含硫量較高的高硫油。這些燃油的大量使用,加大了二氧化硫的排放。
由于對燃油的脫硫改造存在較大成本,一些燃油生產企業缺乏這方面的主動性,并且,國內對汽車排放的標準執行也不是很到位,這就導致大量的高排放汽車上路了。“應盡快制定燃油效率政策”鄭奮明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動車燃油效率比發達國家低20%-30%左右。造成這一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國還沒有推行在發達國家已普遍推行的汽車燃油經濟性標準。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對汽車節能減排進行嚴格立法。
美國政府于1975年制定了強制性汽車燃油效率政策,被稱為CAFE標準。如果汽車生產商沒能夠達到平均燃料消耗的標準,每相差0.1英里伽侖,一輛車將被處以5美元的罰款。如果購買的新車嚴重超標,那購買者也將受到處罰,即對不能達到最低燃油經濟性標準的車型征收“油老虎稅”。CAFE的實施使美國轎車燃料經濟性提高了將近1倍。僅2000年,由于CAFE標準的實施,美國就節約了1.9億噸的原油和920億美元的費用。在這方面,中國完全可以效法國外,制定中國的燃油效率政策。他認為,應當考慮征收燃油稅,通過稅收達到節能減排目的,政府還應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在城市里,通過各種手段鼓勵乘坐公交車,限制和減少小轎車的使用。汽車工業規劃不能只考慮本身和短期的經濟利益。
2.使人、車、自然和諧發展
(1)嚴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大氣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法明確了各地的保護部門是大氣污染治理的行政主管部門,它對機動車的定型、生產、銷售、使用的有關排放污染的指標項目進行監督管理。《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規定:任何個人和單位不得制造、銷售或進口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標準的機動車船;機動車向大氣的排放污染物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在用機動車達不到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不得上路行駛;機動車的維修單位,應當按照防治大氣污染的要求和國家的技術規范進行維修,使在用機動車達到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逐步實施污染治理的有償收費制度。
(2)實施積極的車輛淘汰和更新政策
目前,國內有相當多的機動車已到報廢年限或其技術性能已達到報廢狀態而仍未報廢,這些車輛繼續運行,一方面會給其他的道路交通參與者帶來安全威脅,另一方面其惡劣的技術性能致使尾氣排放超標,嚴重污染城市大氣。隨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機動車的報廢更新工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首先我們應該依據車輛技術性能進步的趨勢,及時調整我國的機動車輛的報廢標準。其次應該嚴格依照標準,實行強制性的淘汰報廢政策,堅決取締任何利用拆車件拼裝車輛的行為,規范報廢車的回收解體市場。第三應實行積極的車輛更新政策。對屬于社會集團購買力控制范圍內的單位,優先給予購車指標,對于個人或其他單位,則在購車的稅費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3)加快城市交通建設和管理
城市道路暢通無阻,可提高汽車行駛速度,也能大幅度減少污染物的生成。節能減排的嚴峻局勢下,汽車行業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些地方,由于汽車工業的發展,也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但是,由于汽車消費存在巨大的能源消耗,汽車尾氣排放對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因此,使人、車、自然和諧發展,成為促進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對汽車工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