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跨世紀人才,不僅要培養其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質。更要激發其愛國情感,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美術教學大綱中也強調指出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利用美術教學的特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了解美術史。培養民族自豪感
我國美術有著悠久、輝煌的歷史,它的每一發展歷程都閃耀著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光輝。中國美術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繪畫、雕塑,還是工藝美術,都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和青睞,受到各國人民的高度贊揚與評價。在美術作品欣賞的教學中,通過參觀、講解美術作品,讓學生了解美術的歷史,并認識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對人類的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和建筑藝術做出的偉大貢獻和杰出成就,借此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從而產生學好美術的強烈動機,樹立為人類文明做貢獻的理想。
二、學習中國畫。繼承祖國優秀文化傳統
在中國畫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學習中國畫的技法,進一步體會和了解中國畫的特點,使學生熱愛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畫是學生比較熟悉和喜愛的一個畫種。我根據學生的造型能力和筆墨技法的基礎。從內容上盡量重視學生情趣的培養。從技法上有意識的引導他們學習傳統技法。在學習技法的同時滲透中國畫的章法,如“斜出于旁側~馬一角”“夏半邊”等,講明這些內容均是我們祖先積累的寶貴經驗。他們善于創造美的規律,善于總結美的規律,為后人的學習和繼承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些經驗的傳播和繼承也是中國畫能在美術領域中自成一體的原因之一。在學習中,學生也會體會到每一幅畫就像一首優美的歌、一首動人的詩。學習中國畫的過程也就是用實際行動來繼承祖國的優秀遺產,一種精神美和藝術美的情趣在他們心中油然而生。在追求美、表現美的情趣中受到了熱愛祖國的教育。
三、了解畫家愛國典故。激發敬仰之情
在美術欣賞課中,結合欣賞歷史名畫適當介紹畫家的故事,介紹他們扎根生活、反映火熱斗爭的革命熱情,為追回國寶而不惜重金傾囊借債的愛國行為,不為高官厚祿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及推陳出新的創造精神等。例如講解《齊白石》一課,針對齊白石的作品《蝦》,剖析齊白石在《蝦》的作品中融人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懷。我給學生講解齊白石閉門謝絕日本及漢奸事件,為使學生深入了解齊白石的人格魅力,舉例說明齊白石罵日本人畫水墨螃蟹,并在畫上題字:“橫行到幾時。”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美術知識,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對人民藝術家的敬仰和愛戴,進而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恰當滲透德育內容外,還可以利用第二課堂,召開故事會,搞知識競賽等形式進行。無論哪一種形式,都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學地、有計劃地安排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內容,注意思想性、藝術性和科學性,力求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啟發性。
四、配合重大節日。組織美術活動
多年來,我配合重大節日,與美術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收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技能的同時,進一步達到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我利用“香港回歸”十周年的契機,舉辦了全校性的“首日封”繪制設計,貼上紀年郵票并且保存,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并且向生學生重點講述了香港的歷史及回歸的意義,學生受到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將美術與情感教育進行整合體現了新課程的新理念,是人文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完美師德的具體體現。教師要以對祖國無限熱愛的激情去感染自己的學生。告訴學生如何用具體的行動去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中有用的人,成為一個愛國的具有民族氣節的人。因此,我抓住一切時機,想方設法利用教材內外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教育,為祖國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