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體育課也和其他課程一樣,也是一種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下,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改變“要我學”的被動學習態度,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研討的教學過程,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僅有教師的積極性是不夠的,必須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何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本人根據教育實踐中的體會,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轉變觀念。提高激發學生興趣的認識
長期以來,我們體育教育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還是習慣于讓學生通過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能。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習慣。在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的理念下,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來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主動的參與體育運動。享受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所以,如果學生沒有鍛煉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也就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相反,學生對鍛煉如果有興趣,又具有良好的習慣,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精神飽滿地主動參加鍛煉。例如,現在的中學生多不喜歡跑步,一聽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談不上對于跑步有興趣和習慣了,可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是我們身材素質的兩大素質,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跑步鍛煉的積極性呢?籃球運動是學生最喜愛的,他們打起籃球來就生龍活虎,什么都可以忘。如果教師有意識地多組織教學比賽,使學生的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不知不覺地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同時,針對許多學生在比賽中體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動的現象,教師及時指出,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是打好籃球的基本保證,這樣學生就能較自覺地練習跑步,教學效果就好多了。因此,體育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二、明確目的。建立學習任務的整體概念
學習目的與學習動機是緊密相連的。目的不明確,學生就不能自覺積極地學習,因此教師應使學生明確德、智、體等多方面的關系,以使學生樹立為祖國繁榮而努力學習,刻苦鍛煉的思想。每次集中,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地知道這次課的內容、任務、目的、要求。在教學時,教師所授的每個動作要充分利用講解和示范,做一個完整的動作,以便學生練習時在大腦中有一個清晰的動作表象,這樣學生學習的目的明確了,也有了一個完整的動作想象,對于練習時便較為省力,也能夠積極地練習。
三、運用心理活動規律,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任何運動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在體育教學中,不能只要求學生作機械的模仿練習,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學生心理活動規律,啟發和培養他們的正確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注意啟發他們積極思考,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例如:一節體育課在教師的帶領下,同學們正在做各種活潑的游戲,一場激烈精彩的足球賽在進行著時,會使他們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學習要求。因此,學生常以自己直接感興趣的東西作為學習的動力,我們要善于捕捉學生這些心理特征,利用這些心理規律安排教學,啟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體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來是教學改革的主題,也是教師教學的原則。教師要善于靈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種教法和組織措施,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引導學生不斷地接近并達到教學目標,才能真正實現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