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一個重要的理念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學習“有奔頭”。課堂中每一個學生都神采奕奕、經常舉手回答問題、興趣斐然、如癡如醉……我想這應該是所有英語老師和學生夢想中的英語課堂??墒乾F實中的很多英語課堂,很多學生始終是拘謹的,甚至是提心吊膽的,氣氛往往讓學生感到透不過氣來。
造成這種沉悶而低效課堂的原因,固然有學生對母語以外的語言天生就有恐懼的因素,但或許也有老師對如何導入,如何呈現等教學設計上的因素。
但我想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英語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是否得當。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近幾年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它強調教育的對象是青少年學生,學生是處于青春期發展的人,教師要努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緒狀況、情感體驗以及情感需求。課堂中巧妙地運用評價語言,會有助于創造和諧課堂的生成,同時給予學生安全感,從而對學生的潛能產生不可估量的喚醒作用。
一、寬容而真誠的語言
真誠,是人類和諧交流的基礎。教師的評價要做到真誠,首先要真誠地關注自己的每一個學生,真誠地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不分是優等生還是所謂的后進生。不要先入為主,一早就認定優等生的話是對的,后進生的話就是“亂來的”。因為這樣才能及時了解學生思維的發展。我們要相信后進生在自己不斷的關愛下,總會在某一天說出不是亂來的話,而是真真正正的進步,從而做出準確的判斷。與此同時,學生則會因為老師的傾聽而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真誠,如此就會產生投桃報李的效應,他們就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我們在評價時要有恰當而真誠的表情和身體語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不同個性分別做出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評價,那么就會對學生產生不—樣的情感影響。
外語理論學家研究認為:外語學習不同于母語學習,學生在課堂中容易有不安全感。從而產生焦慮的情緒,影響學習效率。所以說,學習是學生不斷嘗試錯誤,感受錯誤的過程。每—個學習者都不例外。所以,當學生的表達不那么流利甚至答非所問時,不要嚴加指責,而是要善解人意,明白到這就是學習規律。對學生耐心傾聽、及時引導,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才能幫助學生自信心的不斷建立,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的感覺,然后才有學生愛屋及烏直至愛上英語學科的可能。
二、幽默而夸張的語言
有的課程內容本身并不是明顯的蘊涵什么特別的情感因素,但只要將能引起學生情感的東西設法與該內容聯系,便能把學生對事物的情感遷移到教學內容中。以此引發學生對該教學內容的情感體驗。 例如,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2 Where’8五e post office?讓學生使用英語指路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當堂就能流利地指出路線的學生并不多。所以大多數學生對老師或同學的問路是欲言又止。該如何幫助學生突破心理關呢?我引導學生把教室當作是+路線圖,把某個位置當作肯德基,我充當一個要去肯德基的途人,但不認識路,請一個學生(我故意叫了一個成績中等的)為我指路。當我在這個學生的有點模糊的指導下走到了肯德基后,我假裝非常感激地走上前握住他的手,由我自己帶頭的放松表演,學生整一節課都表現地很興奮,達到了預期的學習效果。試想,如果我是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叫學生口語指路,當學生說錯時我立刻幫助他們糾正,固然也是可以教到學生東西,但對那些中下程度的學生來講,肯定由于沉悶的學習氛圍而難以集中精神,跟著老師走,這樣的教學方法就很難真正做到面向每一個學生。
一節教與學都成功的課,絕對離不開教師課堂語言的藝術化。教師良好的口語素質,能在教學中起到撞擊學生心靈的效果,從而讓我們離新課程倡導的理想課堂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