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校園文化建設的文章汗牛充棟,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之作。在深入研讀各位大家的專題論述之后,從靜態(tài)的精神層、制度層、物質(zhì)層。到動態(tài)的行為層。對文化的內(nèi)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反思自己十幾年校園生活的經(jīng)歷和對現(xiàn)在孩子所在的學校的調(diào)查,我從制度層面來淺析如何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眾所周知,制度文化是指學校配套的運行機制、科學的管理模式、人性化制度紀律;行為文化是指學校領導、教師、學生的工作學習行為,學校各機構的運作方式,學校的禮儀要求;而物質(zhì)文化則包括校園建設檔次及品位等,這里不再詳加論述,僅就學校制度建設談一下人性化管理和制度管理問題。
一、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講究以人為本。與人為善。過去講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現(xiàn)在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校長。隨著校長任期制的實行。校長交流將成為常態(tài)。校長交流打破了干部任職的一潭死水,也有利于校長自律,產(chǎn)生危機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作為校長,要常懷恐懼之心,不敢絲毫懈怠;堅持以人為本,與人為善。
關于以人為本,這里還要拓開一下。我們都已熟知世以人為本;德以善為本;善以誠為本;誠以真為本。“五本”乃立身之本,人生當恪守“五本”,踐行“五本”,重人、修德、行善、守誠、貴真。有句話叫巧詐不如拙誠,生活當中有很多事例都證明了這一點。
勞動紀律是每個單位都強調(diào)的,大的學校彈性大點,小學、幼兒園實行坐班制、簽到制。作為學校負責人校長應該實行惡劣天氣老師可以遲到(不計遲到),但校長因為有車,要咱上崗;即使車不在,也要早上班。從這幾年看,享受這一政策的老師很少。大家感覺校長能夠理解,有種被尊重的感覺,心情就舒暢。校長除了想老師所想,還要急老師所急。
二、制度管理
制度是管理中最為剛性的東西,每個單位都有很多規(guī)章制度,但我認為制度應不斷補充、修改、完善,并重在落實創(chuàng)新。制度應以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為原則。
如何使評價者心存顧忌,不以個人好惡而以客觀標準進行評價呢?在實踐中我們對此進行了探索,即給評委制定評價規(guī)則。
1.要求評委給評價對象排出名次或把分數(shù)換算成名次且不允許并列,這樣就縮小了評委之間的評價誤差。
2.要根據(jù)評委人數(shù)去掉栩應的最高分或最低分,評委分值相加后最低分名次最高,依次確定名次完成評價。
3.要以評價結果為模型建構對評委的評價體系。評價結果公布后,對評委的評價也要通過評價誤差的統(tǒng)計在一定范圍內(nèi)公開,評價誤差最少的要給予表彰獎勵,評價誤差次數(shù)達到一定值的要誡勉談話,直至取消評委資格,并和以后的工作崗位聘任掛鉤。為負責起見,這種評價應是記名評價,作為監(jiān)督者,有義務也有責任對評價者即評委的評價保密,以保護評委的權益,這和評價誤差率在一定范圍內(nèi)公開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