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道德,由于知識水平、成長經歷、社會環境的不同而表現為不同的層次性。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不妨礙別人,第二,助人,第三,犧牲自己的利益。了解道德的層次性,對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道德修養的方面很多,最經常、最基本的道德修養,主要體現在怎樣對待自己,怎樣對待他人,怎樣對待國家,怎樣對待真理四個方面。
一、嚴于律己
這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起點,也是道德修養的最起碼的要求。嚴于律己,指的是在正確的人生觀指導下,嚴格要求自己,逐漸完善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就是在人生的目的上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人生態度上,要抱著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奮發圖強,勇敢前進的態度;在人生的價值觀上,竭盡全力,忠實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嚴于律己,首先要認真剖析自己,認識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以后,就要針對自己的特點,提出嚴格的要求。尤其要從身邊的事做起,不能只追求驚天動地,轟轟烈烈,對身邊的事因瑣細而不屑一顧。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是強調從小事做起的重要性。對自己的要求,可以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如某些適合自己的格言,或以某些先進人物為榜樣,或以詩文明志,寫出明確的修養、自勵的條文。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向自己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就要在實踐中實現自己的目標,特別要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而不是單純的“閉門思過”,因為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才能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
二、善待他人
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不僅在于他怎樣對待自己,還經常表現在他怎樣對待他人。這里的他人是廣義的,泛指朋友、同事、熟人、陌生人,以及一個集體和全體人民。善待他人,首先要做到尊重他人,以禮待人,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尊重他人。不是虛情假意的客套,言不由衷的敷衍,道貌岸然的斯文,而是對人的尊重信任是相互之間平等關系的體現。尊重他人。是通往相互友好的橋梁,對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起著良好的作用。
三、熱愛集體
熱愛集體,就是要把集體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只有熱愛集體,才能正確調節集體和個人的關系。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當以集體利益為重,以犧牲個人利益來保護集體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熱愛祖國,是熱愛集體的邏輯延伸,也是青少年修養的主課,愛國主義是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對祖國的領土、語言、文化、生活環境和歷史傳統逐漸形成的一種深厚的感情,表現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表現在對祖國的人民、河山、歷史、文化傳統深深的熱愛,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深深的聯系起來,為了祖國的利益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愿意為祖國的獨立、自由、繁榮、富強而英勇獻身。
四、追求真理
李大釗說過:“人生之最高理想,在求進于真理”。一個人生命的價值,主要取決于他對社會的貢獻,又受到他對真理認識和把握程度的制約。因此,—個人要活得有價值。就要努力地追求真理,這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修養。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要按真理的準則指導自己的實踐,不畏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只有這樣,真理才能戰勝謬誤。取得最后勝利。
道德修養,是一個范圍十分廣泛,內耗十分豐富的概念,以上所論,只是人生修養的幾個環節。我們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針對自己最迫切需要解決的薄弱環節,從一點一滴做起。只要我們勤于修養,不懈努力。就必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