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丘宇峰。昵稱,小宇。17歲。現居香港。他說,是小博激發他對文字的喜愛,他不停地寫,越寫越體會著文字帶給他的享受。
我的郵箱總是能收到一個署名“小宇°4”的男孩兒寫來的文字,他留下的地址是香港某地,我以為這是不負責任的寫手在“濫投”。
他寫他在香港的生活,他的文字并不老套,他的故事也透出真實。我開始細細靜下心來看他的文字,開始在他的故事中慢慢勾畫一個17歲的香港少年。
我對香港的印象停留在“購物天堂”的層面,總是會被從內地去香港的朋友問到是否需要帶些奢侈品。我以為它閃爍的霓虹,它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會讓人有無限的滿足感。
小宇在初二那年,全家遷到香港定居,轉眼已是第四個年頭。四年前,他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少年,四年后,他在繁華中依舊安心地追尋著心里小小的夢想。
成長的路上,需要心靈的友伴
小宇是出生在廣東梅州的客家男孩兒,爺爺很早定居香港,爸爸則在內地發展。年邁的爺爺渴望家人的團聚,在爺爺的堅持下小宇全家在四年前移居香港。
小宇是小博的老讀者,早在四年前他就是小博的忠實粉絲。他還清楚地記得他第一次遇見小博的情景,那個叫柳的女孩兒的推薦,同是語文科代表的他們因為小博擁有了一份真摯的友情。現在的小宇會不定期地收到女孩子寄給他的小博,每一本小博,女孩兒都細心地在文章里畫下自己喜歡的句子,在雜志的留白處寫下與作者共鳴的話語。小宇讀著留有女孩兒閱讀痕跡的小博,一如當年在初中階段兩個人一起分享成長的煩惱和喜悅。
在小宇心里,小博和柳是聯系在一起的,柳因為小宇突出的語文成績而注意到他,她推薦小宇讀小博,鼓勵小宇給小博寫稿子,又因為是同一位語文老師不同班級的科代表,兩個人有許許多多說不完的共同話題。
小宇說,柳是他成長路上的心靈友伴,如小博,一樣伴隨著他成長的歲月。
他馬不停蹄地成長,需要勇氣的面對
小宇初中階段是一個乖乖男生,認認真真地讀書、踏踏實實地學習,他適應內地的教育,是個老師和同學眼里聽話的好學生。小宇的骨子里是安靜的,課本上的知識是他學習生活的全部。
每天學校——家的兩點一線,是小宇從未想過會改變的。香港的教學打破了他十幾年的“安寧”。各種社團活動,各樣的實踐活動,一下子涌到了他的生活里。他怯怯地問老師:“我可以棄權么?”得到的卻是老師否定的回答。第一次演講比賽,他以自己的語言不過關為由一直拖延,可是老師和同學卻拉他每天做強化訓練,直到他的粵語可以流利地表達。任何事情都不會因為我們的怯懦和不夠充分的準備而對我們有所停留,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硬著頭皮地勇闖。后來小宇成為了校內音樂比賽的主持人,參加了學校的中樂團,還在詩詞朗誦中大顯身手。
今年,小宇所在的鼓隊參加了香港鼓樂24式的中學及大專組比賽,雖然季軍的成績讓他們有些失望,但是他們在某一刻的傷心過后,欣然接受了事實,激勵自己下次做到更好。雖然不知道明年的自己會不會因為升學的壓力離開鼓隊,小宇依然和自己說,這已經是一個完美的夢。
體會快樂和安寧,需要一顆單純美好的心
也許越是物質的充足,孩子們的內心越是平和的。他在香港的同學們用和善和友愛一直在關照他。他在離開內地的伙伴后未曾感受過孤單。那份幫助和關愛源自他們的內心深處,因為真實的情感流露才最能直抵人心。
香港的繁華一望無際,我追問著小宇,有沒有在繁華中恍惚地曾迷失過自己。小宇說他的生活和繁華本沒有交集。
小宇的爸爸在內地給他的是小康之家,到了香港更加辛苦地努力著在給他和妹妹創造富足的生活。他體恤爸爸媽媽的辛苦,也懂得生活本身的不易。
是的,繁華沒有止境,而他要追尋心靈深處最初的夢想,小宇說自己想擁有一本屬于自己的文集。雖然目前他所選的科目以理化為主,可是文字一直是他未曾放棄的夢想。明年,他想申請到香港的大學,為自己的生活積累好富足的養料,有一天可以在繁華中找到真實的自己。
元博姐姐:在和小宇的交流中,我可以感受到他的單純,我相信文字是一種魔力的表達,因為它可以讓你觸碰到另一顆心靈。相信單純的孩子可以擁有純粹的快樂!
#9829;編輯/商元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