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100050)韓如泉
學科特色是指在學科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學術水平或社會貢獻。學科特色的形成是學科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調整、凝練學科方向,進行長期培育逐步形成個性和亮點的歷史過程?,F代麻醉學的發展包括臨床麻醉、重癥監護以及疼痛治療。由于所在地區、醫院麻醉學科的發展具有不同的特色,筆者結合北京天壇醫院麻醉學科的發展,對如何建設特色麻醉學科和開展臨床研究進行了初步思考。
學科發展規劃是學科結合自身的發展環境和學科定位,充分考慮現有的學科基礎,系統地提出學科建設的總體思路、具體目標和運行計劃,從而促進學科建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北京天壇醫院為例,在建設特色麻醉學科中,發展規劃的特點是:在與醫院的基礎環境與發展方向相適應的基礎上,發展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提高整體業務水平,實現科室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管理目標;依托國家和部市級科研項目,提升科研水平和學科地位;引進與培育更多的專業人才,使麻醉科整體水平居國內一流,神經外科麻醉躋身國際行列,形成醫教研全面發展的現代麻醉學科。
學科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學科團隊的建設。學科團隊是現代學科建設和發展的基本形式和顯著特點。要通過相應的激勵政策和制度,努力形成學科建設的良性競爭機制,高度重視學科團隊和人才梯隊建設;按照學科建設標準合理組建人才隊伍,形成擁有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干、后備力量的學科團隊。要通過各種渠道有計劃地培養人才,使科室內每一個人都有發揮潛力的用武之地,最終建立起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過硬、德才兼備的人才隊伍。
臨床醫療是臨床特色學科的重中之重,是學科存在的前提。特色的麻醉學科來源于特色的臨床麻醉病例的有效收集和利用。應改變多年來應付臨床任務而缺乏臨床病例的有效記錄與利用的現狀。建立麻醉臨床路徑,即針對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標準化麻醉方案與治療程序,以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為指導來促進麻醉管理的規范化,最終起到規范醫療行為的目的,從而進一步建立信息化麻醉病例數據庫。麻醉臨床路徑應區別于常規的臨床路徑,在ICD碼對應的各種疾病或某種手術名稱規范的基礎上,強調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的圍術期醫學概念,手術、麻醉、護理、檢驗、心理等學科結合起來,保證治療項目精細化、標準化、程序化,形成單一病例的標準化與同類病例的規范化。
以天壇醫院麻醉科為例,逐步推進神經外科麻醉分組計劃,專業組成立是在科主任負責制下,將神經外科麻醉按疾病不同細化為5個專業小組,包括脊柱脊髓及腦血管病組、小兒神經外科及內分泌腫瘤組、幕上腫瘤及功能神經外科組、顱底腫瘤組以及麻醉疼痛組。專業化分組調動了全科人員特別是高學歷人才的積極性,為形成和發展特色提供了必要條件。充分利用臨床優勢,通過規范臨床路徑與數據收集,建立臨床麻醉(神經外科麻醉)病例數據庫;通過以疾病為中心的專業化分組,加強深入研究轉化醫學,逐漸形成麻醉臨床特色和理論體系。
科研工作是反映學科特色、提高學科地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科建設的基礎。在凝練科研方向時,要堅持科研與臨床相結合,把常見病、多發病的救治難點作為研究重點,使科研項目應用臨床、指導臨床,成果回歸臨床,最終達到提高臨床救治水平的目的。要利用神經學科的強大平臺與資源優勢,注重臨床研究,同時加強基礎研究,推進神經外科麻醉在國內外同一學科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建立特色的麻醉學科更與所植根的醫院環境密不可分。以北京天壇醫院為例,在神經外科學、神經影像學、神經介入治療與神經電生理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步與成果,在國內麻醉學領域率先將術中喚醒技術應用于腦功能區腫瘤切除術,同時還成功實施了近萬例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的麻醉管理,以及近萬例神經介入麻醉,在神經外科麻醉領域占據了重要地位。
通過規范臨床路徑,凝練科研方向,構建學科團隊,加強學科內涵建設,有效提高了學科的實力與核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應樹立品牌建設的意識,加強對外宣傳,增進國際、國內的學術交流。今后要依托特色平臺,繼續利用、開發各種資源,推進學科品牌建設。適時創辦利用紙質媒體,建立神經外科麻醉網站,開通網絡交流平臺;舉辦專業麻醉會議,搭建會議交流平臺;舉辦有特色的高級研討班,加強國內該領域的學術交流與推廣;選送德才兼備的青年醫師到國外學習,為未來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