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君
(磐石市明城鎮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吉林 磐石 132301)
2010年3月16 日,吉林省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在長春召開。會議提出2010年全省農機總動力要達到2200萬千瓦以上,同比增長10%,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8%以上,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
2009年,吉林省農業農村經濟經歷了新世紀以來諸多嚴峻的挑戰,面對新形勢,全省各級農機部門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機化的決策部署,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扎實工作,農機化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農機購置補貼是黨中央、國務院強農惠農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擴大內需、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舉措。近年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補貼力度,資金規模由2004年的7000萬元增加到2009年的130億元,6年翻了近 8番。2009年在補貼政策帶動下,農民購機熱情高漲,農機市場供需兩旺,實施效果好,共帶動地方各級財政和農民投入360億元,補貼機具343萬臺(套),受益農戶數達到300萬個。
2009年吉林省購機補貼資金為3.5億元,比2008年增加2.7億元,是2008年的1.4倍,基本上能滿足農民的購機需求。2009年補貼的實施范圍為全省所有的縣(市、區)和農牧場,補貼對象為全省符合補貼條件的農牧漁民(含農場職工)、直接從事農機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以及取得當地工商登記的奶農專業合作社、奶畜養殖場所辦的生鮮乳收購站和乳品生產企業參股經營的生鮮乳收購站。并且送“送農機下鄉”。
吉林省自2007年啟動實施全程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工程,該工程是農業部唯一的省級試點工程。三年來,示范區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投資規模逐年增加,共投入建設資金17.8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5.86億元,省級財政資金3億元,農民自籌9億元。建設示范作業面積超過700萬畝,扶持發展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組織3300個。吉林省還投入農機產業化研發專項資金4000萬元,扶持地方農機工業的發展,促進了科研部門、生產企業的技術合作與技術創新,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加快了產品的升級換代步伐。
吉林省現代農業農機化示范區項目設在榆樹市和九臺市。示范區規劃建設周期為2009年到2012年,建設總規模14000公頃。項目區擬全面裝備國內外一流的農業機械與設備,其中高端裝備包括建設一個可覆蓋60公里直徑范圍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及地面控制基站,屆時可實現大馬力拖拉機的自動駕駛與導航,實現機械播種、機械收獲、機械施藥、機械整地及糧食直接測產等環節的自動導航、精準農機作業生產,成為吉林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前沿樣板。
另外,吉林省農機化還取得以下成就,如機械深松全面推進;農機化生產管理服務水平顯著提高;農機化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步伐進一步加快;八是農機質量監督管理不斷強化等。
近年來,國家對農機化發展的扶持對象主要是平原和平壩地區,各種優惠政策也主要針對農業基礎較好的地方傾斜,農業機械的生產和銷售也主要以大中型農業機械為主,因此這些地區的農機化發展速度較快,且已基本趨于飽合。山區因地形復雜,田塊分散,坡多路陡,一直是農機化發展的難點,各個方面也未引起高度重視,從而對這些地區的農機化投入甚少,使山區的農機化基礎與平壩地區的差距愈來愈大。
部分地區對機械深松深翻整地工作認識較高,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目前農民充分享受國家購機補貼的優惠政策。但是另外一些地區的領導班子并未意識到機械深松深翻整地的作用,農民思想守舊,領導并未做到及時疏導,造成機械深松深翻整地的應用尚待加強的局面。
今年的農機購置補貼繼續執行30%的補貼比例,補貼范圍為全省所有的縣(市、區)及農場。補貼重點是水稻插秧機、水稻收獲機、玉米收獲機、深松機、抗旱節水機具、中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機具和保護性耕作機具,尤其是要確保7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和深松機具的補貼需求。
大力推廣應用機械深松、水稻育插秧、玉米機收、保護性耕作等技術,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全省計劃實施深松作業補貼面積1700萬畝,各地要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力度,制定工作方案,落實好深松所需的大型農業機械和深松作業任務。建立深松技術效果監測點,做好不同地區深松技術效果的監測和對比。
要創新農機化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推有機結合的農機科技創新體系,這不僅有中央的角色,也應該有地方政府、農機部門的關注和建設性提議。推進農機化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和建設,逐步建立推廣機構服務指導、農機服務組織、企業參與合作的新型農技推廣機制。只有這樣,我省才可以走在全國農機化的前列,為我國加快農機化進程貢獻力量。
[1]李英嬌.談吉林省農機化現狀及發展[J].當代農機,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