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 陳淑玉) 日前,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因《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對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不實報道而引發的名譽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決《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刊發的《假稱能治癌癥:建生藥業還在忽悠》一文侵犯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名譽權成立,終審判其為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并賠償建生藥業5 萬元、賠償北京五棵松中醫門診部一萬元。
2009 年4 月,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稱:《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2009 年第1 期及“中國質量萬里行新聞網”發表了題為《假稱能治癌癥:建生藥業還在忽悠》的文章,并配發了新聞圖片,該文章內容嚴重失實,文章和圖片在社會及互聯網廣泛傳播,給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的名譽造成了嚴重損害。2009 年8 月,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一、《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于判決生效后三日內刪除其登載于中國質量萬里行新聞網上的題為《假稱能治癌癥:建生藥業還在忽悠》的文章;二、《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于判決生效后發行的第一期《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及同期的中國質量萬里行新聞網中與刊登上述文章同樣的位置處,刊登為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文章(文章內容由法院審定);三、《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于判決生效后三日向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口頭賠禮道歉;四、《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賠償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損失5 萬元。判決后,《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不服,上訴至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刊發的引發爭議的文章中,其中關于腦瘤患者就醫經過、用藥及對就醫后效果的描述,關于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和北京五棵松中醫門診部的關系,關于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金龍膠囊和金水鮮膠囊兩種藥品說明中均沒有涉及到癌癥治療的字樣及金水鮮膠囊是保健品,關于藥品宣傳及廣告問題等,上述涉及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的主要內容與事實不符,且在缺乏充分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對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做出不恰當的負面評價,使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名譽受到損害,已侵犯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名譽權。據此,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原審法院所作判決正確,并于2009 年12 月7 日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此案的審理和判決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中藥能否抗癌問題的關注。事實上,我國使用中醫藥抗癌已有數千年歷史。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原中日友好醫院腫瘤科主任李佩文教授介紹,中醫藥對中晚期腫瘤患者緩解癥狀、維持或提高生存質量、放化療減毒、中西醫結合提高療效及延長生存期等方面有獨到之處。目前我國對中醫藥防治腫瘤的作用機制研究已經證實,中藥可通過多個環節起到抑瘤作用。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授鮑世銓認為,“金龍膠囊”集營養、代謝、免疫、腫瘤壞死因子等作用在內調節機體的平衡,這正符合現代腫瘤免疫學中生物反應調節劑理論及生物治療模式—目前最新的第四代腫瘤治療模式。
據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癌癥基金會理事李建生教授介紹,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創新的現代鮮藥為突出特色的高新技術企業。“金龍膠囊”經過10 多年的臨床應用,目前已被納入“國家中藥保護品種”,還被列入“國家基本用藥目錄”,拯救和延長了許多患者的生命。
鏈接 鮮藥與現代鮮藥
中草藥鮮用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經過歷朝歷代不斷的醫療實踐、總結和傳承,逐漸成為祖國醫藥學中的一大用藥特色,并且在一些疑難雜證的治療中顯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鮮藥的定義就是:未經干燥及加工處理的新鮮動、植物體(包括動物全體或器官、組織等,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等)直接作為藥材進行對疾病治療的中草藥。
現代鮮藥就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采用現代高科技方法和手段,以鮮活動、植物中藥材為原料,并遵循嚴格的規范標準(GAP、GCP、GLP、GMP)研制和生產出來的,能夠保持鮮藥的特有成分和藥效,且質量穩定、可控、使用方便,具有現代劑型特點,經國家藥監部門批準,獲得批準文號和藥品注冊證的新型中藥制劑。
現代鮮藥的工藝特點是鮮活、整體和天然:原料取材于鮮活動、植物;提取其全部有效成分,以保持各有效成分間的最佳的天然配比;整個工藝過程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及設備,采用溫和條件,不經強酸、強堿、高溫及有機溶劑(或其他化學試劑)處理,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各組分的生物活性。與利用中藥傳統的烘、烤、煎、熬方法制得的藥物相比,現代鮮藥的活性成分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其中富含的主要活性成分有:多肽、酶、核苷酸、氨基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