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年,喬 波
(新疆哈巴河縣畜牧獸醫站,新疆 哈巴河 836700)
隨著牧民定居工程的實施,我縣冬季綿羊養殖已由放牧轉入舍飼,由于一些牧民飼草料儲備不足,圈舍擁擠,飼養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導致多起綿羊鏈球菌病發生。羊鏈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嚴重危害綿羊的急性、熱性傳染病,多發于冬春季節,常給養殖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自2009年2月底至4月初,新疆哈巴河縣3個鄉7個牧戶飼養的352只綿羊發病,其中成羊149只,羔羊203只,主要表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體溫升高,呈陸續性發病,通過采取緊急隔離治療措施,死亡71只。病羊表現為眼結膜充血、流淚、口流涎、咽喉腫脹,下頜淋巴結腫大,懷孕母羊發生流產,嚴重者死前出現神經癥狀。
羊鏈球菌存在于病羊各組織器官及各種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主要危害綿羊,山羊少有發生,多發于冬春交替季節。氣候急劇變化加上羊只瘦弱,發病情況嚴重,羔羊死亡率高于成年羊。
主要通過呼吸道排菌,污染的空氣,塵埃等是主要傳染媒介。通過呼吸道傳染,還可經過與損傷的皮膚接觸等途徑感染發病。
病羊發病初期體溫升高至41℃以上,精神不振,食欲減少或不食,反芻停止,行走不穩;結膜充血,流淚,后期眼角有膿性分泌物,鼻腔流漿液性鼻液,后變為膿性,口角有泡沫,呼吸急促而困難,咽喉、舌腫脹;糞便松軟,帶黏液或血液;有時還可見病羊突然倒地,四肢痙攣,常向一側偏著行走,后驅僵硬,臨死前臥地不起,四肢作游泳樣運動;懷孕母羊流產;有的病羊眼瞼、嘴唇、頰部、乳房腫脹,臨死前呻吟、磨牙、抽搐。
主要以敗血性癥狀為主,尸僵不全,淋巴結出血、腫大,鼻、咽喉、氣管黏膜出血,肺臟水腫、氣腫、肺實質出血、肝變,呈大葉性肺炎,肝臟腫大,表面有少量出血點,膽囊腫大,腎臟皮質有出血點,腎臟變脆、變軟、腫脹,脾腫大,膀胱水腫,子宮黏膜、胃、大小腸漿膜和黏膜有彌漫性出血點。
根據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結合流行病學可進行初步診斷,通過實驗室檢查可確診,采取病死羊肝、腎、肺組織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呈雙球形并有莢膜的革蘭氏陽性球菌。將病料無菌接種在血液瓊脂平板上培養24 h,可見有露滴狀細小、灰白色、有光澤、透明濕潤、黏稠的菌落,菌落周圍有明顯的β型溶血區,將培養物再涂片染色鏡檢,可見大部分長鏈的革蘭氏陽性球菌。
7.1 對病羊采取隔離治療,對可疑羊按以下藥品劑量減半預防治療,圈舍、用具應嚴格消毒,病死羊進行深埋處理。
7.2 每只病羊用30%安乃近5~10mL、青霉素(每千克體重2~3萬國際單位)肌注,每日2次,連用3d。灌服可用磺胺嘧啶4~8g,每日2次,連用3 d。病情嚴重、食欲廢絕的給予強心補液,用10%葡萄糖鹽水500mL,安鈉咖 5mL,維生素 C 5mL,地塞米松10mL靜脈滴注,皮下注射維生素B 15mL,每天2次,連用3 d。
7.3 加強飼養管理,做好冬季保膘及防寒工作。定期做好羊圈及場地、用具的消毒工作。入冬前用鏈球菌氫氧化鋁甲醛菌苗進行預防注射,對生產母羊一律皮下注射3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