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008太原市尖草坪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梁紅英
城郊型高效特色農業是指以發展高效規模農業、生態旅游農業為目標,細化區域布局,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定位,實現加工業向工業園集中、養殖業向小區集中、種植業向基地集中,逐步形成專業化食品工業園、產業化規模養殖園、高效化產業種植園、生態化農業旅游園的現代農業產業格局。結合太原市尖草坪區農業資源基礎,筆者認為,城郊型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應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總體上說,尖草坪區獨特的區位優勢,決定了該區農業要緊緊圍繞城市菜籃子建設,發展餐桌經濟,逐步形成具有明顯優勢的產業。在具體工作思路上,應堅持“4個結合,4個注重”進行調整。
發展重點產業。充分發揮地處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大力推進蔬菜、畜禽養殖、小雜糧、果品種植、中藥材等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在高效農業區域布局上,初步形成高效農業示范區,蔬菜區、生豬及家禽養殖區、小雜糧區、果園區、中藥材區等一批高效產業集聚區。
突出重點產業。利用優越的區位優勢,發展菜籃子產業、壯大餐桌經濟,既是推進城區農業高效化、實現富民增收目標的無可替代的資源,也是服務中心城區建設的客觀需要。另外,交通四通八達,也為蔬菜等農副產品外銷提供了優越的運輸條件。
培育示范大戶。一是對現有的高效農業項目,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予以扶持引導,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用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吸引更多的農民主動投入高效農業建設。二是發動能人大戶上項目,鼓勵鄉鎮村組干部上項目、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帶動農民增收。通過大戶帶動,引導農民更大范圍參與高效農業生產,帶動更多農民增收,實現農民普遍增收。
用發展工業的理念來謀劃農業。一是開展農業招商。像抓工業招商一樣抓農業招商,引進大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并著力提升全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二是興辦農產品加工園區。吸引農產品加工企業落戶,為企業提供建設載體。
延長產業鏈。一是從農產品種植向初加工、精加工、工業化、產業化加工、品牌運作方向逐步逐級發展,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高農產品競爭力。二是依托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協會+農戶”的方式,形成種加結合,以加工帶種植的發展模式。
要做到既保證糧食生產又能更好地發展高效農業,就要注重林地、丘陵地、山地等自然資源的利用。綜合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實現糧食與高效農業雙豐收。
一是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充分利用林間空地,建設食用菌生產棚、畜禽養殖圈舍,既可以有效利用林地資源,又符合生態農業原理,林間蔭蔽濕潤的條件有利于食用菌生產和畜禽的生長,而食用菌的菌糠和畜禽的糞便又是林木生長的優質肥料。因此,把林地變成食用菌生產場地,畜禽規模養殖的場地,變為反季節、特殊種植產品的生產基地,實現林地綜合利用。
二是充分利用山地和丘陵地資源。一方面要改變粗放、分散的養殖方式為集約化養殖、特種養殖,提高養殖業的生產水平和綜合效益。另一方面要選擇適宜的中藥材和小雜糧品種,發展苔磨等特色種植業,提高山地、丘陵地等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一是大力發展適合千家萬戶種植的高效農業。通過千家萬戶的共同種植形成基地,盡可能減少只是少數大戶、個體、公司才能運作的單體規模型高效農業。
二是大力發展中介機構。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農產品銷售公司、經紀人等,堅定不移地支持農業產業協會發展。農業產業協會內連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外接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直接決定著農業產業化、特色化經營的規模和成效。因此,要做大做強一批帶動力大、輻射能力強的專業協會,讓專業協會成為城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特色農業的強大“發動機”。
一是招商引資,強力打造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借助各種平臺,創新組織形式,大力推進農業招商引資,把農業招商引資作為增強農業投入支撐、促進機制創新的重要工作。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兩手抓,高效利用“2個市場”(本地市場和外地市場)、“2種資源”(林地資源和丘陵山地資源),引導“三資”投入,在“三資”開發農業上謀求新突破。
二是高標準建設農產品生產園區。按“設施現代化、技術更新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營銷品牌化、產出高效化”六化要求,進一步集聚各類資源、整合生產要素,建成一批規模大、特色明、效益高的現代農業園區。
三是抓好品牌帶動。抓好農業品牌認證,加大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實施力度,做優、做強規模園區,打造精品園區、特色園區。
四是發展觀光農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緊緊圍繞境內自然條件和旅游資源,引導農民發展與農業有關的“農家樂”等觀光農業,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從而利用有限的資源促進農業增收。
用足用活政策,積極創造條件,加大協調力度,千方百計爭取國家、省、市對尖草坪區農業項目的支持。完善農業保險體系,為商業化運作打下深厚基礎。針對市場行情,引導農民順應市場規律,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增強農業抗御風險的能力。
一是加強現代農業載體建設。迅速規劃興建農產品加工園區,以園區建設為載體,吸引龍頭企業落戶。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市場營銷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作用,最大限度地做強龍頭、壯大組織、搞活流通,逐步擴大龍頭企業種植基地的規模,大幅度提高以本地農產品為原料的規模企業銷售收入。
二是加快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進程。要突出高效、高產、優質、生態、安全種養殖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加大蔬菜、畜禽、水產等新品種的引進、示范、推廣。加大農業科技研發投入,鼓勵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研究開發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加快創建國家級、省、市級名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