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032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趙 華
奶牛是一種草食家畜,以青粗飼料為主,其維生素來源比較豐富,加之瘤胃微生物能夠合成多種維生素,因而在奶牛日糧中往往容易忽視補充維生素。但在實際生產中,由于不同季節青飼料的不均衡性以及奶牛產奶性能的提高或奶牛繁殖等需要,如不注意補充維生素,將會嚴重影響奶牛的健康、繁殖以及產奶性能,從而影響總體經濟效益。
維生素分為脂溶性(維生素 A,D,E,K)和水溶性(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兩大類。在放牧條件下,成年反芻家畜除牧草中胡蘿卜素含量低時需要補充維生素A,硒含量低時需要補充維生素E外,其他維生素幾乎不依賴于外源添加。一般情況下,舍飼成年反芻家畜僅需外源添加維生素A和E(光照不足時,需補充維生素D)。但在熱應激和高產等條件下,添加B族維生素是有益的(尤其是B1和煙酸),生物素可能也是重要的。越來越多的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表明,維生素對奶牛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的維持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紹維生素A,D,E,K和B族維生素及生物素對奶牛健康和生產性能的維持所起的作用,以及合理的飼喂量。
維生素A的免疫學功能主要表現在維持上皮組織和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細胞等阻擋病原微生物入侵機體的第一道防線的完整性,參與形成清除微生物和外來物的黏液,是骨髓產生抗病白細胞的必須營養物質之一。
維生素A對奶牛至關重要。如妊娠母牛初期缺乏維生素A會發生妊娠期縮短,胎衣滯留增多,生出死胎等一系列癥狀。冬春季節以采食玉米青貯飼料和谷物為基礎的奶牛,其肝臟中維生素A貯存量甚低,易出現缺乏癥。
奶牛自身不能合成維生素A,主要由胡蘿卜素在牛的腸壁黏膜細胞及其他組織中經胡蘿卜素酶轉化為維生素A,而青飼料中的胡蘿卜素易被氧化破壞,光線、高溫、高濕都能促使胡蘿卜素分解。
研究發現,玉米、大豆等含有的β-胡蘿卜素,對奶牛繁殖機能起一定特殊作用。在卵巢黃體中的β-胡蘿卜素與其機能活動直接有關。不孕、產后子宮復原不良、胎衣不下、乳量下降等與妊娠最后2個月及產后日糧中胡蘿卜素不足有關。
泌乳期和干乳期奶牛推薦飼喂維生素A分別為100 000~125 000 IU/頭·d和 50 000~75 000 IU/頭·d(1 mg胡蘿卜素相當于400 IU維生素A)。在應激情況下(如呼吸道疾病等),泌乳奶牛的維生素A供給量應不低于 150 000 IU/頭·d,生產中也有人用到 200 000 IU/頭·d。另外,飼喂高谷物日糧會增加瘤胃中維生素A的損失,且應保證其維持較高水平。據報道,泌乳奶牛的維生素A中毒計量在1 000 000 IU/頭·d。人們擔心過量使用維生素A會干擾維生素D,E和K等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作用,但在200 000 IU/頭·d以下是安全的。
維生素D具有協調和引導奶牛機體免疫的功能,通過影響B淋巴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而增強奶牛機體的免疫能力。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通過3種途徑來調節Ca,P 代謝。(1)強化消化道吸收 Ca,P 的過程;(2)增強骨骼的骨化程度;(3)調節尿中Ca,P的排出。由于維生素D參與調節酸性磷酸酶和檸檬酸的合成,故與Ca,P代謝及骨骼的骨質化直接有關。奶牛泌乳期和干乳期的維生素D推薦飼喂量均為25 000~35 000 IU/頭·d。若不能接受日光照射,則奶牛日糧中的維生素D添加量不應低于上述推薦量的上限,以保證奶牛不會因采食維生素D活性低的劣質干草而出現缺乏癥。
在免疫細胞捕殺病原體的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氧化物稱作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在加速免疫細胞死亡的同時,對周圍的細胞組織也會產生毒害作用。而維生素E能中和體內的自由基,從而延長免疫細胞的壽命,保護周邊組織免受傷害,也可能會增強嗜中性白細胞的功能,從而增強機體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抵抗力。
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在滿足奶牛需要量的情況下,約有2%的維生素E從乳汁中排出。飼料中缺硒時奶牛對維生素E的需要量增加,且硒和維生素E對奶牛體內氧化物的去毒作用,會對繁殖產生影響。如產前1個月內補給維生素E和硒能減少胎盤滯留;飼料中能量和蛋白質營養不足,又缺乏硒和維生素E時,會大大降低受胎率。
干乳期和泌乳期奶牛的維生素E推薦飼喂添加量分別為1 000,500 IU/頭·d。干乳奶牛比泌乳奶牛日糧中需要更多維生素E,因為其日糧中該水平往往比較低。若日糧缺硒,則應增加維生素E的添加量。在硒含量適宜的日糧中添加維生素E,能顯著降低奶牛乳房炎的發生率。
維生素K與生物合成骨骼鈣沉積的特殊蛋白質有直接關系,它在骨型的形成與骨質化過程中積極參與鈣的代謝。現在許多飼養者在奶牛日糧中減少了粗糧的用量,有可能引起維生素K的不足,應引起注意。
除維生素B12和部分維生素B1與維生素B6以外,當日糧中含有足夠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以及糖、蛋白質的比例為1∶1時,奶牛體內可以合成足量的大部分B族維生素。曾有報道,肌注維生素B1可以提高受胎率,在日糧中加入12 mg煙酸可以防止高產奶牛的酮血病。因為煙酸參與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促進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有人在奶牛泌乳期日糧中補加3~6 mg的煙酸后能提高奶牛的產乳量。
生物素對表皮和真皮有重要的營養作用,參與蹄角細胞中角質蛋白及其細胞間質的合成,提高蹄的強度,減少蹄底潰瘍、蹄踵腐爛及蹄裂等。20,10~20 mg/頭·d的生物素對泌乳期和干乳期奶牛是有益的。青年母牛從15月齡開始的生物素推薦飼喂量為10~20 mg/頭·d。
綜上所述,給奶牛飼喂適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和B族維生素及生物素,能提高奶牛的生產性能與乳品質量,增強奶牛的免疫功能,改善其健康狀況。由于維生素的添加效果,受奶牛的胎次、體況、生理狀況、泌乳階段、維生素添加數量、形式、方法、基礎日糧中精料與新鮮飼草的比例、日糧中其他養分與維生素之間及維生素之間的互作等因素的影響,因而應進一步研究確定維生素添加的時機、最適添加量及形式與方法,以提高維生素添加產生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