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州奎屯醫院(833200) 李騰 張永英
近年來,老年性白內障有發病率逐年上升、患病年齡年輕化的趨勢,是繼心腦血管疾病之后又一老年人常見病和多發病;臨床多見于50歲以上的老年人,故又稱為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祖國醫學稱之為“園翳內障”,是指晶珠混濁、視力緩降、漸至失明的慢性眼病。患者多以眼前陰影、視力下降前來就診。
根據多年的臨床總結,其病因病機多為年老體衰、肝腎兩虧、精血不能上承于目,或長期煙酒油膩、濕濁飲食導致脾虛失運,精氣不能上榮,濁氣上泛于晶珠,或肝經郁熱蒸灼晶珠以及陰虛挾濕熱熏障于目。現代醫學認為可能由環境、代謝、營養和遺傳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等疾病導致老年人脂代謝紊亂,血液黏稠度增加,眼底血管粥樣硬化,使脂濁沉積于晶體。近幾年最新研究證實:可能與紫外線輻射、自由基引起晶體氧化損傷有關,也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晶體纖維化、色素沉積、細胞凋亡變性有關。
臨床按部位分為皮質性白內障、核性白內障、后囊膜下白內障。按形態分為冠狀白內障、點狀白內障、層狀白內障。按病因分為老年性、外傷性、代謝性、中毒性、先天性白內障。臨床又以皮質性(或稱邊緣性)白內障為多見。按其病程又分四期:初發期、膨脹期(或未熟期)、成熟期、過熟期。分而言之,初發期(早期邊緣性)雙目無明顯不適,混濁從周邊向中心呈鋸齒狀蔓延。膨脹期晶珠混濁加重,自覺有脹滿感,眼前時有點絮狀陰影,視力有所下降。查晶體水腫前房變淺,混濁呈新月形。成熟期水物逸出,晶珠全部混濁,色白圓整,電筒側照黃仁(虹膜)陰影消失,視力明顯下降,甚則不辨人物。過熟期晶珠皮質混濁液化呈乳白色,核縮小下沉,查視力消失,昏蒙失明,不辨人物,甚至僅存光感。此外,核性白內障混濁從晶珠中心開始呈盤狀陰影,早期即視力下降。后囊膜下白內障較少見,因混濁位于視軸,早期即視力下降。臨證多為成熟期白內障的并發癥。
在辨證治療方面,早中期(初發期、膨脹期)宜以中醫藥治療為主,配合針刺療法和外用滴眼液等以退翳除障明目。病至晚期(成熟期、過熟期),翳定障老,全珠灰白混濁,近乎失明(視力至0.3左右)者,宜西醫手術治療為佳,行白內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術。
肝腎精血不足,目竅失養,視物模糊、眩暈耳鳴、腰膝酸軟、舌淡脈細弱者,治療宜補養肝腎,益精明目,方以杞菊地黃湯加減以調養。脾虛氣弱、化源匱乏致精氣不足不能上榮于目、漸變混濁、證現視物昏花、面色萎黃、肢倦神疲、食少便溏、舌淡白脈緩弱者,適用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肝熱上擾蒸灼晶珠、頭痛目眩、目澀多淚、口苦、咽干、脈弦者,方以石決明散合丹梔逍遙散化裁。若兼陽亢風動者,可選用石斛夜光丸以滋陰平肝明目。陰虛挾濕熱、陰虛失濡、濕熱郁蒸,證見目澀視昏煩熱口臭、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膩者,方用甘露飲加減滋陰清熱、和中祛濕。同時輔以珍珠明目液、白內停滴眼液、卡他林滴眼液、20%谷胱甘肽滴眼液等外用點眼,以冀翳退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