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麗嫻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藥學部,廣東廣州 510010)
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在藥物監測及合理用藥工作中的應用分析
龔麗嫻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藥學部,廣東廣州 510010)
【摘要】目的:探討如何利用合理用藥監測系統,提高醫院藥學信息服務水平,優化藥物監測及合理用藥質控方法。方法:統計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對我院2007年全年住院病人用藥醫囑的審查結果。根據與醫囑醫生對審查結果的討論與交流,分析審查中問題及規律,并將審查結果納入醫院質量考評體系。結果:我院2007年全年共監測住院醫囑1 289 535條,其中合理用藥監測系統提示存在嚴重問題的醫囑有20 692條,占所有醫囑的1.6%。醫生共修改了9 932條,修改比例為48.02%。結論:在醫院藥學信息服務中,借用信息化技術和專業的合理用藥監測工具,可顯著地提高臨床藥師在合理用藥監測中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藥學信息;藥物監測;合理用藥監測系統
我院于2004年引入合理用藥監測系統(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并于2005年12月將合理用藥審查結果正式納入醫療質量考評體系中。該系統通過嵌入到醫院信息系統中,供醫療專業人員從事處方或醫囑即時性監測,并提供大量的醫藥學信息[1]。在使用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后,我院臨床藥師在合理用藥監測中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有了顯著提高。作為醫療質量考評指標,醫生對合理用藥監測系統的審查結果非常重視,增強了用藥安全意識和學習合理用藥知識的積極性,使問題醫囑發生率逐年下降。
使用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對2007年1月1日到2007 年12月31日我院所有住院病人的用藥醫囑進行審查,共審查醫囑數1 289 535條。審查是在醫囑保存和提交過程中進行的,每個病人醫囑審查時間不超過3秒。該系統自帶的統計系統即時將潛在不合理用藥問題采集并匯總起來。藥師將審查結果導出到Excel表格中進行歸納分析,并就分析結果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
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在對醫囑進行審核后,通過4種警示燈來反映不合理用藥問題的嚴重程度:黑色燈表示該醫囑中藥物的選擇或使用方法理論上被禁止,可能導致嚴重不良事件,應引起極度關注;紅色燈表示該醫囑中藥物的選擇或使用方法可能造成較嚴重不良事件,應引起高度關注;橙色燈表示該醫囑中藥物的選擇或使用方法可能造成傷害,應引起關注;黃色燈表示危害較低或尚不明確,適度關注。本文只選擇較嚴重的黑色燈醫囑進行分析。
2.1 黑色警示醫囑分布
我院黑色警示醫囑分布如表1,問題醫囑主要集中在注射劑體外配伍與用藥劑量兩個方面,所占比例分別為76%及16.33%,合計占所有警示醫囑的92.33%,因此我院合理用藥的關鍵是注射液配伍及藥品劑量問題。

表1 黑色警示醫囑類型一覽表
2.2 問題醫囑舉例
2.2.1 注射液體外配伍不當主要表現為溶媒(如葡萄糖、氯化鈉)選擇不合適和藥物酸堿度配合不當。見表2。
2.2.2 劑量不當表現為有些藥物超過說明書規定的用量(如常用量或極量)。偶爾也因為醫生筆誤,如病人入院時錯將病人體重記為1 kg,因此按公斤體重給藥時系統就會提示超量。見表3。

表2 注射液體外配伍禁忌監測

表3 劑量監測

表4 藥物相互作用監測
2.2.3 藥物相互作用見表4。
2.2.4 兒童用藥不當主要表現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上,尤其是喹諾酮類藥物的使用。見表5。
2.2.5 過敏反應過敏反應主要是頭孢菌素類的交叉過敏問題。臨床醫生一般都注意對既往有過敏史的患者在使用抗菌藥物前先做皮試,一般是主治醫生在病人入院時即輸入病人的過敏史,但主治醫生下班后,有些值班醫生可能并不清楚病人的過敏史,因此開了處方,此時PASS及時對醫囑進行審查并警示給醫生,基本上所有過敏反應的警示提示醫生都會進行修改,從而確保臨床合理用藥。

表5 兒童用藥警告監測

表6 給藥途徑監測
2.2.6 給藥途徑不當主要表現在一些不能靜脈給藥的藥物選擇了靜脈給藥途徑。見表6。
3.1 利用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可優化臨床藥師在合理用藥監測中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運用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后,我院的合理用藥監測工作有了顯著的變化:①合理用藥工作從事后監測變為了事前事后同步進行監測。以前只能事后對少量醫囑進行抽樣監測,現在在醫生工作站中開出醫囑即可進行監測,事后還可以對所有監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找出規律。②提高了審查效率:例如2007年的1 289 535條醫囑,若按人工審查每條處方平均5秒,共需1 791.021小時即74.5天。而使用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后,只需要從統計系統中導出該段時間的審查結果即可。③解決了人工審查的局限:人工審查因為知識局限,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合理用藥監測系統所提供的后臺知識庫則可減少這種局限。
3.2 利用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并結合管理措施,可有效地提高醫院合理用藥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院結合合理用藥監測系統的使用,在藥學服務中還建立了一套合理用藥的管理制度。在醫生工作站,醫生開出醫囑保存后,監測系統即對醫囑進行審查,并以不同警示燈的形式進行警示。藥師將各類審查結果進行歸類分析后,找出問題發生的特點,并就具體問題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例如,臨床常將狄戈辛片與氯化鈣針合用,經溝通后,臨床醫生已認識到這種合用可能導致嚴重心律失常,必須合用時也應盡量將兩者的給藥時間錯開,并降低氯化鈣的輸入速度。又如兒科常常會給兒童使用喹諾酮類藥物,以前對此不是很重視,現已經建議密切關注兒童的合理用藥。
此外,醫院還將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審查結果納入醫療質量考評體系中,增強了醫療人員對藥物監測結果的重視程度。經過一系列的措施后,我院問題醫囑的發生率逐年下降。
3.3 合理用藥監測系統的監測作用不能完全替代藥師的工作
由于臨床實際工作的復雜性,用藥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合理用藥監測系統能夠提供的是具有普遍性質的信息,它所提供的數據信息判定標準可能與醫院、臨床專業人員在臨床實際中所依從的數據標準間存在不一致的情況[2]。例如,系統警示“苯海拉明推薦用法用量為肌注20 mg”。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靜滴20~40 mg使用效果更好,且該治療作用不可替代。又如有些醫囑雖然警示為不合理,但在急救等緊急情況下,綜合考慮治療作用大于可能的不良反應時,醫生仍然會繼續用藥。
由此可見,臨床藥師在提供藥學信息服務時,不能將合理用藥監測系統的審查結果作為判斷是否合理用藥的唯一標準。既需要把合理用藥監測系統當作一個重要的助手和輔助工具,同時,也需要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和醫院的具體要求對審查結果和系統提供的信息進行綜合參考、判斷,才能真正實現指導合理用藥的目的。
通過以上對我院利用合理用藥監測系統進行藥物監測,為臨床專業人員的用藥方案提供藥學信息參考,避免用藥差錯,實現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目的的分析和討論結果表明,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手段,并結合合理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臨床藥師在合理用藥監測中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也有利于提高醫院合理用藥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袁進,龔麗嫻,石磊,等.利用PASS監控醫院醫囑合理用藥水平的調研與干預[J].廣東醫學,2006,27(7):1077-1078.
[2]徐帆,朱愷,楊伶俐.PASS系統監測醫院用藥情況的分析與評價[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4,24(10):644-645.

作者簡介:龔麗嫻,女,執業藥師。主要從事治療藥物監測及合理用藥咨詢。E-mail:mickey1122@163.com
An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 for Drug Monitoring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
Gong Lixian(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of PLA,Guangzhou 510010,China)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 how to utilize 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to improve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in hospitals and optimize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of drug monitoring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Method:Count the screening results of PASS with regards to the inpatients’medical orders of our hospital in 2007.Results:In 2007,The inpatients’medical orders were 1 289 535 in our hospital,including 20 692(1.6%)medical orders which had serious problems and were pointed out by PASS.The orders modified by physicians were 9 932 (48.02%).Conclusion:The work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physician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tools for the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in hospitals.
KEY WORDSDrug information;Drug monitoring;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