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民 彭一兵 劉惠 溫鴻
(桂林集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 桂林 541004)
珍珠明目滴眼液中的可見異物來源分析
李惠民 彭一兵 劉惠 溫鴻
(桂林集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 桂林 541004)
【摘要】目的:明確珍珠明目滴眼液中可見異物的來源,為在工藝上予以解決提供參考。方法:對珍珠明目滴眼液用內包裝材料及藥液灌裝的各個環節進行驗證。結果:十萬級潔凈廠房內生產的滴眼液用內包裝材料攜帶有大量纖維毛、塑料屑塊、白點、小白點等可見異物,但滴眼液灌裝機的氣洗系統能有效地對塑料瓶進行清潔;驗證樣品主要在灌裝過程的上內塞和外蓋環節出現小白點,原因是灌裝過程灌裝機抓塞筒和抓蓋筒與內塞、外蓋摩擦產生塑料粉塵。結論:珍珠明目滴眼液中的可見異物主要來源于內包裝材料及藥液灌裝過程中上塑料內塞和外蓋摩擦產生的塑料粉塵。
【關鍵詞】珍珠明目滴眼液;可見異物;來源;燈檢法
珍珠明目滴眼液[1]中常見的可見異物[2]有:短于0.5 cm的毛,0.5 mm以下的白塊、白點,尤其是比較小的白點較為多見(簡稱小白點)。原《澄明度檢查細則和判斷標準》[3]規定,滴眼劑[4]每支含短于0.5 cm的毛、500 μm以下的白塊或白點總數未超過5個,且無特殊異物、色塊或其他不溶性異物者,作合格論;現《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及《可見異物檢查法補充規定》[5],溶液型滴眼劑在初、復試的供試品中(共40瓶),檢出其他可見異物(2 mm以下的短纖毛及點、塊等)的供試品不得超過3瓶;按現標準檢查,珍珠明目滴眼液[可見異物]很難達到要求。為了提高燈檢合格率,我們前期采用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截取珍珠明目滴眼液中的小白點進行了初步的定性試驗分析,試驗結果表明,珍珠明目滴眼液中的小白點多數為無質量標準特征的物質,因而我們擬對生產過程進行驗證,以確定其主要的來源。
珍珠明目滴眼液(以下簡稱滴眼液)用內包裝材料及滴眼液的生產環境均為十萬級潔凈廠房[6]。其中,內包裝材料由質量審計合格的供應商提供,并直接用于生產;藥液則在配制后經過粗濾、0.45 μm微孔濾芯、0.22 μm微孔濾芯過濾和終端0.22 μm微孔濾膜過濾,再灌裝;灌裝的流程則包括塑料瓶氣洗、灌液、上內塞、上外蓋幾個環節。因此,我們對滴眼液用內包裝材料及藥液灌裝過程展開驗證工作。
CM-1澄明度測試儀(天津市國銘醫藥設備有限公司生產);20050901批聚酯藥用滴眼劑瓶(含內塞、外蓋);純化水、超純水,自制;20060602、20060303、20060304批珍珠明目滴眼液(自制)的生產。
2.1 聚酯藥用滴眼劑瓶的內塞、外蓋的潔凈驗證
方法:在十萬級潔凈廠房,取內塞、外蓋各100個,分別置1 000 mL燒杯中,加入純化水700 mL,用玻璃棒攪拌后,置燈檢臺下觀察,結果見表1。
驗證結果表明,在十萬級潔凈環境下生產的聚酯藥用滴眼劑瓶的內塞與外蓋,攜帶有可見異物,是珍珠明目滴眼液中可見異物的來源之一。

表1 滴眼劑瓶內塞及外蓋的潔凈驗證結果
2.2 滴眼液灌裝機對滴眼劑瓶氣洗效果的驗證
方法:準備約200個聚酯藥用滴眼劑瓶、內塞與外蓋。內塞與外蓋在一萬級潔凈室內用超純水洗滌,至洗滌用水無可見異物,備用。將滴眼劑瓶放進灌裝機軌道內,經壓縮空氣噴頭氣洗后取出,封裝在潔凈塑料取樣袋中,再在一萬級潔凈室內灌裝超純水,套上上述備用的內塞與外蓋;另取未經氣洗的聚酯藥用滴眼劑瓶,同法灌裝,作為對照。可見異物檢查結果見表2(O表示無可見異物,+表示有白點或小白點,#表示有白塊,*表示有纖維毛,以下同):

表2 滴眼液灌裝機對滴眼劑瓶氣洗效果驗證

表3 滴眼液灌裝過程可見異物驗證結果
驗證結果表明,滴眼液灌裝機氣洗功能能有效地清除聚酯藥用滴眼劑瓶所攜帶的可見異物,但因設備無倒瓶程序,質地重的白塊清除效果不顯著。
2.3 滴眼液灌裝過程驗證
方法:取聚酯藥用滴眼劑瓶300套,灌裝超純水后檢查,挑出無可見異物的合格瓶(以下簡稱凈水瓶),備用。在生產的不同時間段,設備運轉時,將凈水瓶開蓋去塞并固定在灌裝機軌道各段(含氣洗、灌液、上內塞、上外蓋)兩旁的10個位點上,放置一定時間后,取出凈水瓶套上原內塞和外蓋。燈檢結果見表3(+、#、*前的數字表示其數量)。
驗證結果表明,滴眼液在灌裝過程的各個環節均可被污染,且空機運轉(不進瓶、不上內塞和外蓋)與正常生產時的受污染率有顯著差別,說明上內塞和外蓋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2.4 滴眼液在上內塞與外蓋過程中污染情況驗證
方法:分別取內塞與外蓋各500個,用純化水清洗至洗滌用水無可見異物后,風干備用。將凈水瓶去掉外蓋、內塞后,置于灌裝機灌液后的軌道上,重新用機器加蓋上述備用的內塞與外蓋。燈檢結果見表4。

表4 灌裝過程滴眼液在加蓋內塞與外蓋時污染情況驗證
驗證結果表明,灌裝過程滴眼液在上內塞與外蓋時被污染,并且是主要的污染源。
2.5 灌裝過程滴眼液在上內塞與外蓋時被污染的成因
經現場考察分析,灌裝過程滴眼液在上內塞與外蓋時被污染的成因是:灌裝機的抓塞筒管口十分鋒利,在抓塞和用力往瓶口壓進內塞時,易摩擦出塑料粉塵,部分粉塵吸附積聚在管口處,部分粉塵則在運轉中撒落,當內塞經飼塞軌道進位不正時,則會壓爛內塞,產生塑料屑塊;同樣,鋒利的抓蓋筒管口在抓外蓋和快速旋轉上蓋時也有類似的情形;并且,隨著設備運行時間的累加,撒落的塑料粉塵也會累積吸附在設備的表面。

綜合上述驗證結果,可以推斷,珍珠明目滴眼液中的可見異物主要是在生產過程引入的,來源之一是在十萬級潔凈廠房生產的內包裝材料所攜帶的纖維毛、塑料屑塊與塑料粉塵,來源之二是在灌裝過程上內塞和外蓋時摩擦產生的塑料粉塵、塑料屑塊。
根據上述驗證結果,可考慮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試驗改進:對內包裝材料(內塞與外蓋)進行清洗,鈍化抓塞筒口和抓蓋筒口,增加防塵捕塵設施,或采用可塑性強不易摩擦產塵的內包裝材料,以提高滴眼液的燈檢合格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成方制劑第十七冊/《/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S].1998:89.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附錄ΧI C.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澄明度檢查細則和判斷標準》衛藥標字[1991]02號.1991-07-01.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附錄IY.
[5]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可見異物檢查法補充規定》的通知.國食藥監注[2005]373號.2005-07-13.
[6]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1998年修訂)附錄》[EB/OL].http://www.sda.gov.cn/WS01/CL0058/9295. html.
作者簡介:李惠民,女,執業藥師。研究方向:質量控制。E-mail:guanxigei70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