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富
(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黑龍江哈爾濱 150069)

1.一雞多病,疫病的多源論。在臨床的疫病診斷中,很少見到有單一一種疫病的發病雞群,有傳染性法氏囊炎發生的雞場,自然會多發雞新城疫,雞大腸桿菌,支原體病。在—只病死雞的體內能檢測出多種致病病原,在一個發病雞群能見到有幾種病的病理變化,呈現疾病多樣化的發病流行狀態。
2.老病未少,新病不斷增多。舊病沒有減少且仍在發生,不少新病又不斷出現。禽流感、雞傳染性貧血、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腺胃炎等,且造成的損失及對養殖業影響較大。
3.接種了疫苗,還會發病,免疫失敗的普遍存在。常見的非典型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病。
4.發病后治療效果不理想,用藥見好轉,停藥又復發,有的疫病,投藥基本沒效果。
5.一些常見、簡單、不被重視的疫病,變成制約一些雞場發展的主病。如近幾年常見的大腸桿菌病,支原體感染,沙門氏菌病等。
1.品種的選擇。
2.環境的營造。
大環境:國家對養殖遠離村屯、養殖標準化的推廣及對大規模科學化、生態養殖的鼓勵,已為養殖業創造了優良大環境。
小環境:雞舍及所在地區的的養殖條件為養殖小環境,當前全國范圍內中小規模養殖仍占整體養殖業的較大比例,養殖小環境的條件尚處于全開放的養殖初級階段,對疫病的防控能力尚需加強。在有些地區一些小規模養殖對疫病發生后的控制措施和病死畜禽處理方法不容樂觀。
3.疫苗的免疫。疫苗免疫是當前預防疫病的一種有效方法,國家防控疫病的方針是預防為主,而在實際生產中,有些雞場對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疫苗的選擇、保存、運輸、使用,及免疫效果的測定等方面的專業技能的普及,尚待提高,有的竟然沒有自己雞場的疫苗免疫程序,有的雞場免疫時竟然較隨意地找幾個參考程序憑經驗組合一下進行。很難達到真正的預防效果,一旦有疫病流行,較易被傳染,造成免疫失敗。
4.飼料的質量。
5.疫病的診療。有的地區存在誤區:(1)診斷方面:重視用藥,忽視診斷。寧可多花藥錢,也不愿作疫病的檢測診斷。后果是盲目亂投藥物,有時可能越治越重,即使治愈也不知何病。(2)治療方面:重視發病的,忽視整體。只是對發病雞只、發病雞群采取措施,對雞場的其它雞群及整體場區很少有疫病的應急預防方案,缺少全局觀念。后果是循環治療,既花了藥錢又避免不了死亡和疫病蔓延。
6.免疫抑制病的存在。近幾年有些地區養殖出現雞群狀態基本正常,只是蛋雞產蛋高峰期達不到高峰值,肉仔雞增重明顯不達標,零星出現死亡,死淘率增加,出現大腸桿菌病、支原體、新城疫等常見的疾病,而且不易控制。檢測結果證明,多數有傳染性法氏囊、網狀內皮增生病、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的存在。
7.科學養殖及疫病防控的意識。
1.消滅傳染源。引種帶毒、環境中病死畜禽、疫區的控制等方面。
2.切斷傳播途徑。水、空氣、器械、飼養管理等。
3.保護易感動物。動物本身質量、養殖的硬件設施、疫苗免疫、藥物保健等。
疫苗免疫是保護易感動物,預防傳染病發生的一種有效方法。疫苗的作用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抗體滴度達到一定數值,抵抗相應病原微生物的侵襲,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但在養殖生產過程中,經常出現免疫了某種疫苗的雞群還有不同程度的此種疫病發生,或防了此種病又出現了其它病。當然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如:免疫程序、環境因素、禽類的體質、人員操作水平等等,但在此基礎上疫苗質量方面是被考慮最多的因素。如何選擇、鑒別、衡量疫苗的質量及應用效果,是當前充分發揮疫苗效果防控雞病的一個關鍵。
1.選擇。(1)疫苗標簽:批準文號、生產日期、廠家等;(2)價格比較分析,低于成本價格銷售的疫苗優質的可能性不大;(3)生產企業的知名度、信譽度。
2.生產實踐比較。同一品種不同質量的疫苗使用后的雞群狀態觀察:(1)接種后1~3天內是否出現應激反應過重,是否出現異常呼吸道癥狀;(2)飼養一段時間后雞群細菌病是否增多;(3)能否達到雞群應有的生產水平:生長速度,生長均勻度,蛋雞產蛋率等;(4)是否出現過免疫失敗。
3.應用效果衡量。SPF疫苗與普通疫苗的效果對比實驗。
(1)材料:實驗動物:7日齡商品雛雞200只,由實驗動物中心提供,21日齡商品蛋雛雞10 000只,某養殖場;200日齡產蛋雞8 000只,某雞場。SPF雞胚。疫苗:SPF藍瓶疫苗:(哈藥疫苗)L系活疫苗200942、200940,L-H120活 疫 苗200943,L-H52活疫苗200911。普通瓶疫苗:(國內某廠家)L系活疫苗,L-H120活疫苗,L-H52活疫苗。
(2)檢驗方法: ND標準抗原及陽性血清購自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1%雞紅細胞懸液采SPF健康成年雞新鮮血液,加3.8%枸櫞酸鈉抗凝.用生理鹽水洗滌3次,離心后配成1%懸液,現配現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試驗參照動物病毒學所述β微量法操作。疫苗病毒半數感染量(EID50)的測定參照動物病毒學所述方法。
(3)疫苗免疫實驗檢測過程結果分析。
實驗1:雛雞疫苗效力對比實驗。選7日齡商品雛雞200只,隨機分成兩組,每組100只,分別使用普通和藍瓶疫苗滴鼻免疫,免疫劑量1羽/只。免疫前隨機選取20只雛雞采血測定基礎抗體,免疫后每周隨機選取20只檢測抗體HI效價,連續檢測5周,并計算平均值。
檢測過程:免疫7日齡非免疫雛雞后,雞群狀態良好,免疫前雞群新城疫HI抗體效價為4.9。免疫后每周檢測抗體HI效價,連續檢測5周,計算平均值,結果見表1。
結果分析:結果顯示藍瓶疫苗在免疫后抗體效價明顯高于普通瓶,而且持續期較長。
實驗2:現地育成雞疫苗效力對比實驗。21日齡商品蛋雛雞10 000只,在相同飼養條件下隨機分成兩組,每組5 000只。根據孵化場提供免疫程序,分別使用普通瓶和藍瓶疫苗在21日齡、42日齡、84日齡分別免疫L系活疫苗、L-H120活疫苗、L-H52活疫苗飲水免疫,免疫劑量2羽/只。免疫前隨機選取20只育成雞,采血測定母源抗體,免疫后連續10周從每組中隨機選取20只雞采血,測定兩組雞抗體HI效價,并計算平均值。
檢測過程:接種現地21日齡雛雞后,免疫后雞群狀態良好。免疫前雞群新城疫HI抗體效價為3.8,免疫后連續10周測定雞群HI抗體效價,并計算平均值,結果見表2。

表1 藍瓶和普通瓶L系活疫苗免疫7日齡雛雞HI抗體效價(log2)

圖1 7日齡雛雞免疫藍瓶和普通瓶L系活疫苗HI抗體消長規律

表2 藍瓶和普通瓶L系活疫苗免疫21日齡雛雞后的HI抗體效價(log2)

圖2 21日齡雛雞免疫藍瓶和普通瓶L系活疫苗HI抗體消長規律

表3 藍瓶和普通瓶L系活疫苗免疫200日齡產蛋雞后的HI抗體效價(log2)

圖3 產蛋雞免疫藍瓶和普通瓶疫苗后新城疫HI抗體消長規律
結果分析:結果表明免疫后所有雞都達到了較高的抗體效價,但是用藍瓶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免疫雞產生的抗體效價明顯高于普通瓶,藍瓶疫苗免疫的雞產生的抗體更快,HI效價更高。
實驗3:現地產蛋雞疫苗效力對比實驗。
200日齡產蛋雞8 000只,相同飼養條件下隨機分成兩組,每組4 000只,分別使用普通瓶和藍瓶新城疫L系活疫苗進行飲水免疫,免疫劑量2羽/只。免疫前隨機選取20只采血測定基礎抗體,免疫后連續10周從每組中隨機選取20只雞采血,測定兩組雞HI抗體效價,并計算平均值。
檢測過程:免疫200日齡產蛋雞后,雞群狀態良好,產蛋率正常。免疫前雞群新城疫HI抗體效價為8.9,免疫后連續10周測定雞群新城疫HI抗體效價,并計算平均值,結果見表3。
結果分析:結果表明免疫后所有雞都達到了較高的抗體效價,藍瓶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免疫雞產生的抗體效價明顯高于普通瓶,免疫持續期更長。
(4)三個實驗總結。SPF藍瓶疫苗與同一品種的普通苗現地應用效果對比:免疫持續期較長、抗體產生更快、抗體效價高。
(5)內部質量檢測對比。純凈度:按國家SPF檢測標準外源檢測所用SPF疫苗結果陰性。普通疫苗可能是用非SPF種蛋或在非GMP標準的生產環境下生產,生產出的產品難以保證不含外源病原,尤其是蛋傳遞的病原。原液生產環節是否加入超濾濃縮工藝,剔除雜志蛋白干擾。抗原含量:疫苗病毒半數感染量(EID50)分別為:藍瓶L系:1為107.62,普通瓶L系:1為106.5, 藍 瓶L系:2為107.83,普 通 瓶L系:2為106.62, 藍 瓶L-H120:ND:107.37,普通瓶L-H120:ND:106.5, 藍 瓶L-H52:ND:108.25,普通瓶L-H52:ND: 106.5。
總之,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疫苗免疫防控疫病,以往主要關注的是能否達到預防本疫苗所防疫病,很少關注其它。現在則不然,隨著養殖業疫病防控的需要,人類對人畜共患病和食品安全的關注,疫苗免疫除了能否防控本病以外,同時也要關注由此會否帶來一些潛在的隱患。因此,疫苗選擇及應用效果方面應注重的是:純凈、高效、安全、穩定,讓畜牧養殖、疫苗免疫逐步達到標準化、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