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積松
(連江縣陀市國有林場,福建連江350500)
全場經營總面積為2 155.3hm2,其中林地面積2 090hm2,非林地面積65.2hm2。林地中商品林面積1 609hm2,占 77%,生態林面積 481hm2,占23%。林地中有林地面積1 784.9hm2,其中用材林1 312.8hm2,占 73.6%;竹林 37.5hm2,占 2.1%;經濟林 11.7hm2、占 0.65%;特用 林 5.2hm2,占0.25%;防護林417.7hm2,占23.4%。全場林業用地總面積 2 090hm2,其立地質量分級:Ⅰ類(肥沃級)地32.3hm2,占 1.5%,Ⅱ類(較肥沃級)地 720.8hm2,占34.5%,Ⅲ類(中等肥沃級)地 1 139hm2,占54.5%,Ⅳ(瘠薄級)類13.2hm2、占9.5%,立地質量綜合評定為中等。
全場活立木總蓄積量168 092m3,其中林分蓄積量167 383m3,占99.58%,見表1。

表1 各類林木蓄積
全場主要樹種結構見表2。

表2 主要樹種結構組成
全場林木齡組結構見表3。

表3 林木齡組結構
(1)從表2中樹種結構看,針葉樹種馬尾松(濕地松)面積和蓄積占絕對優勢,闊葉樹占少數,樹種結構不合理。并且還存在單層林多,復層林少,純林多,混交林少;針葉林多,闊葉林少等現象,容易造成森林病害大面積發生。
(2)從表3中齡組結構看,中幼林面積、蓄積偏多,近熟林面積、蓄積偏少,齡組結構不合理,容易造成資源“青黃不接”現象。
(3)立地質量Ⅲ、Ⅳ類地占為多數64%,造成林地生產力低,使得這部分森林的林分質量較差,林分平均單位面積蓄積只有 101m3/hm2,比福建省(114m3/hm2)平均單位面積蓄積少13m3/hm2。近十幾年來二代林分的營造,特別是杉木采伐跡地,受地力衰退影響,造林樹種多選擇濕地松,濕地松比重加大。最近,林場周邊已發生松材線蟲病疫情,一旦危及本場,將對森林資源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通過造林更新和伐區安排,實現樹種結構調整,做到多樹種更新造林。今后一個時期造林樹種以杉木、木荷、火力楠為主。同時,進一步擴大針闊混交林比例,力爭到2020年各樹種結構調整到25∶45∶30。以利改善林分的群體結構,提高森林抗性和生態效益。
齡組調整在合理年伐量的基礎上,通過年伐量調整,并通過優化森林經營類型,調整合理中、小徑材比例,在木材均衡生產的同時,從目前近熟林面積、蓄積偏少現象,能得到明顯的提升,度過“青黃不接”階段,確保林場資源可持續發展。
利用林場采伐跡地,選擇Ⅱ類地或Ⅲ類地,培育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和速生豐產林,以提高林場森林資源總量。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可選適合本地耐寒樹種巨桉,培育速生豐產林選擇優良杉木樹種進行集約經營。
對低產林部分林分進行改造,一是對地力差造成林木生長弱,可通過施肥提高林木生長,二是對疏林地重新選擇合適樹木造林,充分利用林場有限林地,通過改造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利用林場資金和技術優勢,強化造林更新頭5年撫育管理措施,對Ⅲ、Ⅳ類地造林進行前期施肥,加強病蟲害預防和防治、以及獸類的破壞,確保幼林有良好的生長環境。
“森林人家”項目規劃的目標是:利用旅游社會化的大環境,以保護為主、適度開發,以森林旅游為主題,以自然山水為依托,突出青山秀水之特色,以現代化、高標準的管理水平,建成高水平、高檔次、高效益的“森林人家”項目。林場貴安工區地處福州市北部,經營面積為240hm2,距離福州市區路程只有12km,根據“森林人家”項目規劃總目標為基準,開發“森林人家”項目,充分利用林場森林資源。在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可減少木材采伐量,更好保護森林資源,使森林資源得到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