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林
【摘要】僧祐在《出三藏記集》一書中使用多種體裁,以經錄為主,又有前序、后記、列傳相輔,把序跋作為解題來使用,是他首創的一種解題體例;《出三藏記集》著錄了多種版本,也考證了古書版本的源流,找出了同書異本中的善本,又鑒定了佛經的偽本,使讀者既能即類求書,因書究學,也能對版本變化發展情況有一定的了解,這實際上是中國古代版本目錄的雛形,它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國目錄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出三藏記集》;目錄學;價值
《出三藏記集》,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佛經專科目錄,其作者為梁代高僧僧佑,故學術界常簡稱為《佑錄》。
《出三藏記集》在我國目錄學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成績,近代目錄學家梁啟超在考證佛學目錄學后給予了其很高的評價:
“有優勝于普通目錄之書者數事:一曰歷史觀念甚發達?!槐鎰e真偽極嚴?!槐容^甚審。……四曰搜采遺逸甚勤?!逶环诸悩O復雜而周備,……吾儕一試讀僧佑、法經、長房、道宣諸作,不能不嘆劉《略》、班《志》、荀《簿》、阮《錄》之太簡單、太素樸,且痛惜于此后踵作者之無進步也。鄭漁仲、章實齋治校讎學,精思獨辟,恨其于佛錄未一涉覽焉,否則其所發撝必更有進,可斷言也?!?/p>
具體來說,《出三藏記集》的目錄學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輯錄體解題目錄的開創者。
《出三藏記集》共十五卷,是中國翻譯佛家經律論三藏各書的目錄。僧祐在此書中使用多種體裁,以經錄為主,又有前序、后記、列傳相輔。全書的編制體例,“一撰緣記,二詮名錄,三總經序,四述列傳。緣記撰,則原始之本克昭;名錄詮,則年代之目不墜;經序總,則勝集之時足佂;列傳述,則伊人之風可見?!弊売?一卷,記述佛典結集的緣起、經過及八藏的名稱,胡漢譯經音義的同異,并列舉新舊譯重要名相的不同。撰緣記相當于普通目錄的輯略或總序。詮名錄,四卷,全書的主體部分,“名錄”即歷代出經名目,記載歷代出經的名錄和撰寫、翻譯人的人名、譯時、同異、存佚、真偽等情況。在這一大部中,從漢至梁六代四百多年之間譯出和撰集的一切佛典,不管有無譯者姓氏,一一搜羅歸納為十五錄,但作者不以經之內容分類,而以時代撰人分類。每錄之前有小序,略述該錄源流。如,“新集撰出經律論錄第一四十二章經一卷舊錄云,孝明皇帝四十二章。安法師所撰錄缺此經。 右一部,凡一卷。漢孝明皇帝夢見金人,昭遣使者張騫、羽林中郎將秦景到西域,始于月支國遇沙門竺摩騰,譯寫此經還洛陽,藏在蘭臺石室第十四間中。其經今傳于世。
以記、序、傳補充名錄的不足,經序部分專輯佛經譯本的前序和后記,列傳部分記錄內譯人的事跡,這兩部分雖然各自獨立,但實際上起到了解題的作用,前序和后記是現成的資料,把序跋作為解題來使用,是他首創的一種解題體例。
2“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中國古代版本目錄的雛形。
《出三藏記集》著錄佛經版本幾十余種。就地域分,有梵本、胡本、涼州本、關中本等。如卷二《摩訶僧低律》注云:“梵本,未譯出。”卷二《比丘尼大戒》注云:“晉簡文帝時,西域沙門曇摩持誦胡本,竺佛念譯出?!本砣小靶录补珱鲋莓惤涗洝睂n},著錄涼州本59部、79卷。卷三有“新集安公關中異經錄”專題,著錄關中本24部、24卷。就翻譯情況分,有出本、異出本等。就出處分,有安公本、護公錄本、別錄本、王宗經目本等。如卷三《和達經》注:“安公本錄訖于此?!本矶堵棺咏洝纷?“別錄所載,安錄無?!本头鸾浭詹厍闆r分,有闕本,未得本,還有“大本”等名稱。如卷三《道地經中要語章》注云:“自此已下,不稱有者,并闕本。”《出三藏記集》還考證了版本異同,分析了版本源流,鑒別偽本,找出善本。如卷九《菩薩善戒菩薩地持二經記第四》中說:
佑尋舊錄,此經十卷?!浳脑?此經名《善戒》,名《菩薩地》……凡有七名?!鴱陀袆e本,題為《菩薩地經》。檢此兩本,文句悉同,唯一兩品分品、品名,小小有異,義亦不殊。既更不見有異人重出,推之應是一經。而諸品亂雜,前后參差,《菩薩地》本分為三段:第一段十八品,第二段有四品,第三段有八品。未詳兩本孰是三藏所出正本也。
《出三藏記集》著錄了多種版本,也考證了古書版本的源流,找出了同書異本中的善本,又鑒定了佛經的偽本,使讀者既能即類求書,因書究學,也能對版本變化發展情況有一定的了解,這實際上是中國古代版本目錄的雛形,它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國目錄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姚名達稱其為“囊括一切經錄而集其大成者”。
3 史料價值高
僧祐對佛經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他對所著錄的佛典大都作過鑒定,甄別其異同和真偽,判定譯者和翻譯的時間地點,考證佛典的卷數、存闕,注明出自何種大本以及所依據梵本的來歷,使其著錄更為可靠。這些著錄對后世佛學研究的貢獻很大,后人在研究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史時,往往征引《出三藏記集》中的資料,足見其史料價值之高。
《出三藏記集》還起到保存一部分魏晉以來學者苦作資料的作用。如釋道安的《綜理眾經目錄》由于釋僧祐的引用,使后人能夠知道大部亡佚的佛錄的體制是“始述名錄,詮品譯才,標列歲月”,是著重評論譯書水平的目錄書。又如各經序多出自六朝名人學者之手,清代嚴可均輯《全南北朝文》即將此書卷七全部采入。它所著錄的佛經也為后來補作史志目錄所取資。所以,它成為對后世具有重要影響與作用的一部目錄學名著?!?/p>
【參考文獻】
[1] 梁 釋僧祐.出三藏記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1月第1版.
[2] 梁啟超.佛家經錄在中國目錄學之位置[A].《飲冰室合集》.專集六十七[C].北京:中華書局,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