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笑
【摘要】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是紀錄片的一個基本類型,符合紀錄片創作結構和特點,本文從文獻和創作兩個方面,對國產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的發展歷程做出論述。
【關鍵詞】歷史題材;文獻;創作;綜述
紀錄片的概念最早由約翰·格里爾遜提出的,意思是“文獻的”或“具有文獻資料價值”。紀錄片的分類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通常所采用的分類方式是按照題材內容分,紀錄片分為社會人文類和自然科技類,隨著時代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末,紀錄片完成了從電影紀錄片向電視紀錄片的轉變,在電視熒屏上占據了主要的地位。我國有學者將國產電視紀錄片更加細致的加以分類,按照內容分為六個基本類型,第一類是歷史紀錄,記錄史冊記載的事件或人物的故事;第二類是軍事紀錄,記錄以軍事內容為主體的人物或事件;第三類是人物紀錄,記錄人物的成長歷程,以傳記形式為主要表達方式;第四類是探索紀錄,是探求未知事件為主,采用探索的方式尋求答案為表現方式;第五類是人文紀錄,以人文、歷史文化為主要表現內容;第六類是自然紀錄,以自然界為主要記錄主體。
經過歸納和整理國內紀錄片的研究,發現文獻著作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研究紀錄片創作的方法與技巧,主要著作有:《紀錄片創作論綱》和《紀錄電影創作導論》(鐘大年著)、《學談新聞紀錄電影》(陳光忠著) 等這些著作對紀錄片的創作手法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第二類,研究電視紀錄片的現狀與理論。這方面的著作有《電視紀錄片》(石屹著)、《電視紀錄片的界說》(任遠著)、《國外電視紀錄片的發展趨勢》(趙淑萍著)等,這些研究廓清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發展脈絡與現狀。
第三類,研究中國紀錄片的現狀與未來。《多元共生的紀錄時空—90年代中國紀錄片的文化形態》(張同道著)、《影像中國1950一1999》(丁亞平著)等。這些研究為我們指出了當代中國紀錄片的發展方向。
在國內比較權威的著作有《紀錄之門:紀錄片創作理念與技能》(譚天、陳強著),這是一部全新的關于紀錄片的著作,首先從什么是從紀錄片這一基本命題出發,闡釋了紀錄片的本質屬性、主要類型,介紹了中外紀錄片發展史及各個時期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以及讀者能對紀錄片形成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這本書立足于創作實踐,根據紀錄片創作流程依次對紀錄片的籌拍、拍攝、敘事、編輯等環節作了詳盡的講解,就當代紀錄片發展趨勢和紀錄片運營等問題作了有益的探討。
對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的研究,在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個比較薄弱的環節。在九十年代以前,盡管我國已經有了專門生產紀錄片的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
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是一種通過歷史遺跡的考證,解釋歷史、講述歷史故事的紀錄片類型。 歷史題材的紀錄片已經成為了中國廣大受眾接受歷史、見證歷史的重要手段。從收集的資料可以看出,目前專家學者對于國產電視紀錄片的分析,較多的關注歷史題材這個大的范圍,歷史文獻紀錄片都是研究的熱點,而將歷史題材紀錄片更加細致分類,并且深入研究的數量不是很多。專家學者對國產電視紀錄片的敘事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從敘事學角度對紀錄片的若干討論》(甘霖著) 等文獻給我提供了一些關于電視紀錄片敘事性的啟示。《電視紀錄片的敘事懸念》(蔡之國著)中提出巧妙的運用懸念,可以提高藝術的鑒賞性并吸引觀眾的眼球。敘事學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很快擴展到世界各國,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潮流。《影視敘事學》(宋家玲著)、《當代敘事學》(馬丁著)、《敘事學導論》(徐岱) 都對敘事學理論做出透徹剖析,從而奠定了我從敘事學角度尋找研究紀錄片的敘事性的切入點。目前,景秀明的《紀錄的魔方》是我國較全面的關于紀錄片敘述研究的著作,但其內容更側重于對紀錄片的藝術研究。
中國電視紀錄片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從早期的新聞類紀錄片,逐漸演變成為現在的多樣化的電視紀錄片的類型。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是通過對于歷史的回顧,以及歷史遺跡的考證,解釋歷史之謎。文獻類電視紀錄片是記錄重大事件,或者利用留存的影響資料還原歷史事件。從寬泛的角度而言,文獻類電視紀錄片也是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的一種表現形式。
最近幾年,電視紀錄片又有復興之勢,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成為了紀錄片的主導形式。國產歷史類電視紀錄片大行其道,生產的數量較多,質量也相對較高。《探索·發現》、《故宮》、《輝煌60年》 等等都是近年產生的優秀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
分析中國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近年來的發展,主要有一下幾個特點:
一、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題材的拓寬。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歷史古國,所以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挖掘的歷史,還有許多的歷史是深深埋在地下,為我們所不知的,我們通過對歷史事件的還原和重塑,使更多的人了解那以段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歷史題材也不僅僅局限于狹義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同樣記載了社會重大歷史時期的變遷。
二、拍攝手段和表現形式的創新。
單一的將故事的表現方式已經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獲得很好的接受效果。隨著電視技術的發展,通過對高科技手段、數碼特技的運用,來盡可能表現歷史的原貌,增加了歷史類電視紀錄片的真實感,同樣使歷史更加易于受眾的接受。視角的靈活運功,如全知性的視角和多線索敘述故事,給紀錄片增加懸念,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三、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的欄目化。
《探索·發現》是中國早期的歷史題材紀錄片的表現形式,現在已經是一個比較完善的,以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為主要表現內容的欄目。它將紀錄片娛樂化,提高的紀錄片的欣賞性和娛樂性,使受眾更加容易接受。使紀錄片的欄目化成為一種現實。
紀錄片是中國電視產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國產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又是最能為受眾接受的類型,在紀錄片的類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相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研究下,國產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必將邁著嶄新的步伐走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