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文 沈國芳
【摘要】《第十放映室》是央視科教頻道的一個品牌欄目,從欄目開設之初到現在,一直被大眾喜愛,也有著很高的收視率。本文試圖通過對其欄目的分析和探索,找出其特色所在,即——通俗內容與專業視角的相結合、解說詞唯美與犀利的交融、節目形式多樣化三方面。同時通過對欄目特色分析,解讀欄目特色對欄目建設與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第十放映室;欄目特色;內容視角;解說詞節目形式
序言
在21世紀的傳媒世界,不可否認的是,電視節目商業化、娛樂化、娛樂低俗化已經蔚然成風。而少數幾個包括《第十放映室》在內的節目出現,無疑是這混沌空氣中的幾縷清風,頓時讓人神清氣爽。
作為CCTV10科教頻道的一個品牌欄目,《第十放映室》有著它與眾不同的欄目特色。誠如欄目宗旨——“展現電影魅力,傳播電影文化” 所展現的那樣,“當一些電影人開始關注和思考電影究竟是大眾藝術還是小眾藝術的時候,《第十放映室》卻以自己的方式向人們展現了一種觀映電影的角度和方式,對電影進行了一種集約式的展現和解讀。【1】” 而具體來看,這些特色分別體現在通俗內容與專業視角的相結合、解說詞唯美與犀利的交融、節目形式多樣化三方面。而這些特色,正是樹立欄目品牌的奠基石,也是讓觀眾喜愛以及保證節目收視率的主要原因所在。
一、通俗內容與專業視角的相結合
無論是哪一個電視節目,似乎都逃脫不了被受眾左右的魔咒,也就有了“收視率是萬惡之源的說法”,而《第十放映室》卻獨辟蹊徑,在保持高質量節目的前提的同時,又保持了節目良好的收視率。而這種“獨辟蹊徑”指的就是欄目中通俗內容與專業視角的相結合。內容的通俗,讓電影以及電影文化更容易被大眾接受;而視角的專業,是在更高的層面對電影進行深度剖析與解讀。而這樣的特點,也恰恰決定了欄目可以得到電影愛好者與非電影愛好者的共同喜愛——前者滿足于對電影的深層解構與理解的需求,后者則水到渠成的完成電影知識普及與視聽享受的雙重收獲。
所以,《第十放映室》讓我們把在看電影中忽略的瞬間精彩或是掩藏在故事之下的深刻用意,重新投射到觀眾的眼眸,然后在我們恍然大悟之后,越發感嘆電影的傳奇與精彩。
二、解說詞唯美與犀利的交融
如果說過內容與視角只是構筑它血肉之軀的必備材料,那么解說詞的存在,則是它靈魂的棲息地。不僅僅是文筆的優美,也有犀利的評論,讓思想傾注與筆尖并伴著配音員沉穩的嗓音流淌到心田。例如在《長大成人》這期節目中,對于“青春”描述可謂入木三分——“青春,三分不顧一切的執著,三分無知無畏的好奇,三分完美主義的夢想,再加一分裹扎著憂傷的甜蜜。”
解說詞的唯美在許多節目中都常常見到,但是辛辣獨到、犀利卻又不失公允的解說風格卻不多見。2010年初鬧的沸沸揚揚的“《第十放映室:電影過年》禁播”風波,也是對解說詞言辭犀利最好的見證。下面,就列舉一些從網上流傳出的“禁播”節目中的部分解說詞:
1.《倔強蘿卜》其實可以叫做《瘋狂的蘿卜之倔強的石頭》,基本上就是把《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的D V D,以及一堆電影學院學生作業,再加兩盤高清D V帶扔進攪拌器里攪合一頓之后出來的產物。
2. 《花木蘭》這個故事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具體的劇情上缺乏沖突,無論是人物關系還是故事情節,都毫無起伏。【2】
從上面的幾句可以看出,節目對這些“大片”或者“非大片”的點評確實不留情面,解說詞是又毒又準,不得不讓觀眾佩服編導的大膽與犀利!但是,我們要看清,《第十放映室》并非“毒舌”,對于電影好的地方,也是不吝言辭的夸贊,如:
1.《十月圍城》不是一部可以被稱為“完美”的電影,但它也沒有明顯的缺陷,在每一個電影環節上,它都盡量做到了優秀,以至于本片可以被稱為2009年最佳國產電影。
2. 《風聲》中一個最顯眼的優點,就是片中所有演員的優秀表演。……影片整體表演的突出,正說明《風聲》在敘事和制作層面的從容,讓兩位導演可以把焦點放到每個演員的表演狀態上。【3】
從解說詞可以看出,當一部影片被其他媒體迎著形勢對大眾叫好的時候,《第十放映室》無論是對影片的批評還是贊揚,都敢于拋出自己的觀點與解說,而結果往往是比其他媒體更能得到受眾的認同與支持。其實正如《第十放映室》編導張勇所說:“如果只是就電影本身就事論事,那么電影評論就會成為一個專業并且愉快的事情。【4】”
三、節目形式的多樣化
節目形式多樣化,對于欄目的生存競爭也是必不可少的。歸納《第十放映室》的節目形式,不僅有單部電影的介紹、分析,也有對類型電影的總結、演員、導演的電影回顧專輯,還有系列特別節目《電影傳奇》、《電影表情》、以及《電影過節》、《暑期電影總動員》等等。
節目形式多樣化,從對節目內容的幫助上來看,更便于節目中影片信息整合,不同影片縱橫多面的解讀,極大地拓寬了節目視角,豐富了節目內容;從受眾傳播角度看,為節目梳理了幾條便于觀眾記憶的特色“線索”,例如系列節目“電影過年之天下江湖”中,從緣,道,義,術,器,情,悟七個小專題入手,制作富有江湖風韻的節目插花,讓觀眾耳目一新,同時又把民俗文化與電影文化更有機的結合,生動傳神的解讀電影中的江湖風云。
結語
《第十放映室》自2004年開播以來,已經走過了六個年頭。在這六年里,欄目的品牌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在同類節目中保持良好的口碑和較高收視率。同時,也可以看出《第十放映室》走過的這六年,是在一種良性循環中發展。首先,欄目被觀眾所喜愛,其特色被觀眾認可;其次,由于得到觀眾的喜愛與支持,欄目才會更好的保持特色;最后,在良性循環這個基礎上,欄目會再創新、再發展,適應并探索未來的道路,最終走出用電視解讀、傳承電影文化的特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