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秉權
2009年中國社科院的藍皮書指出,預計2010年我國高端涉外人才需求缺口在320萬人左右。
隨著中國企業整體向國際化的發展,對海外人才的重視會涉及到他們整體的策略,以及他們對全球市場的理解。隨著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人才國際化的發展將會更加清晰和堅實。發展并培養適合全球化發展的人才有兩個重要的方式——一是加快我們國內人才培養,二是有效地引進全球海外人才資源。
引進海外人才,對很多中國企業來說依舊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話題,他們會面對很多新的挑戰和一些新的情況。在他們對海外人才的需求當中,尤其會需要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國際教育背景,并且了解本土的市場、管理經驗豐富的高層人才,以及一些高尖端技術的高層人才。
盡管中國的人才儲備隨著海歸的增加和國內人才的不斷自我提升,已經處在高速的發展之中,但是現在中國本土人才庫還是不能充分滿足企業發展需求。2009年中國社科院的藍皮書指出,預計2010年高端涉外人才需求缺口在320萬人左右。
隨著我國對海外人才的需求的不斷增長,政府已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例如在人力資源方面的研發投入現在占GDP的1.23%,2020年將增加到2.5%,這會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
海外人才是未來非常重要的發展力量,而這些應屆畢業回來的海外人才,可能未來會涉及到跟本土市場成長的問題。隨著中國經濟良好的發展態勢,很多海外中國人才會考慮回到中國來尋求發展機會,目前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才也愿意到中國來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從1978年到2007年,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到120萬人,遍布了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人都是我們在全球化進程當中可以充分運用的人才儲備。
如何有效地解決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我們主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海外高層次人才資源非常精準有效地配置到企業發展需求當中去。在擁有數量龐大的高素質人才庫、對中國企業和海外人才需求都有一個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機構還需要強大的技術和產品支持,確保高效,高質地促進企業和海外人才結合。
對于目前的國內企業,他們的需求是需要國際化的專業人力資源機構提供的服務。首先要有全面而豐富的涵蓋全球的人才庫,除此之外還要有專業的知識、能力,以及對不同市場的見解,這樣才能有利于為中國企業尋求到專業人才。這個問題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因為除了要了解中國本土的情況和國內企業需求之外,還要對聘請海外人士到中國企業來工作做一些了解。
就我個人而言,我40多歲的時候做一個關于財務的工作,當時雇我的銀行對我非常感興趣,他希望我能夠到他們的團隊中參與銀行架構的重新調整,那時我非常高興有機會得到這個工作。但當我開始工作以后,卻發現自己要面對很多其他的問題——包括搬家、置業等等,這就要求為你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的合作伙伴要對市場、人才,還有企業幾方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能夠提供相應的輔助及軟件解決這些問題。他們需要擁有~個非常大的人才庫,還要有相應的技術和完善的流程來解決這些問題。擁有這些我們才能高質量地解決勞資雙方的需求,才能讓企業尋求到非常合適的海外人才,而且讓海外人才快速有效地適應到新的公司相應職位工作中。
中華英才網對全球人力數據進行調研,得出以下結果。在美國的簡歷庫當中,來自IT和軟件開發行業的簡歷會占到總數的30%。該行業的簡歷庫中,有將近9萬的候選人會講普通話。其中30%愿意到中國來工作,有54%的人擁有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其中有52%的人擁有碩士以上的學歷。在這個過程當中,并不只是人力資源機構把相應的數據,或者候選人介紹給企業這么簡單,他還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企業的需求情況會對勞資雙方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從而提供相應的軟件服務和咨詢。在雙方需求的技術當中,并不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技術,而是一個涉及到很多技術層面、具有相當技術難度的操作。
這樣的挑戰并不完全是關于資金的問題,也不純粹是關于本土人才的問題,它是關于人力資源和環境的結合。這涉及到相關的政策和軟性環境是如何鼓勵海外人才更多地來中國工作,讓他們覺得中國的工作環境是一個競爭性的選擇。
在這方面,有些國家走在了我們前面。例如新加坡政府,成立了一個名為“聯絡新加坡”的機構,它通過塑造多元化的文化環境,安全規范的法制體系和優越的商業環境,提供優厚的薪酬吸引世界范圍內的人才。中國在營造更好的人力資源環境方面經歷了20多年發展和變遷,人才集聚的現象將在市場中日益凸顯。
以我個人的經歷而言,我有35年的金融行業從業經驗,涉及到銀行業里各種各樣不同的領域和相應的工作,很多人問我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一個轉變,來到一個人力資源公司工作。這是因為在我看來,更有價值的是我在工作中能夠和一些企業的客戶或是員工分享人力資源是如何更有效地幫助企業發展。而中華英才網正是希望能作為解決人力資源需求,包括對國內人才需求和海外人才需求的橋梁,成為一個為企業提供全球人力資源服務的合作伙伴。通過全球化的資源和強大的專業能力,幫助中國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全球化人才,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
全球人力資源專家和快速國際化發展的中國企業結成強大合作伙伴關系,是未來確保這些人才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