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
中國大學教育,發展速度非常快,到2008年在校生規模達到2900萬人。研究生教育這些年快速發展,上漲速度非常之快,總的規模已經和美國相當。
中國現在是經濟上的大國,特別是這次金融危機之后,給中國一個巨大的機會,我們將會實現從一個區域性大國向全球性大國的邁進,所以這次金融危機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機遇。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最缺的是兩樣東西:
第一是人才,人才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所缺少的戰略性資源。第二是能源。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將來最大的瓶頸,那就是人才和能源。
人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專業人才培養。
中國大學教育,發展速度非常快,到2008年在校生規模達到29DO萬人。研究生教育這些年快速發展,上漲速度非常之快,總的規模已經和美國相當。中國研究生發展最重要的問題是要調整結構,因為它是中國創新型人才的主力軍,中國未來無論是科學技術、管理,還是政府創新型人才主體部分無疑是來自研究生教育,所以面臨調整結構、加強研究能力,提升國際性。結構上有問題,比如說我們大學里面,學術性的培養人才規模很大,職業型人才相對比較少,這都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
除了結構調整以外,中國創新型人才,高級專門人才必須要提高他的創新能力,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知識日益變化的今天,研究生教育不夠、創新型人才不夠,會帶來重大的問題。我們在學校經常會抽查研究生論文,抄襲者非常多,所以這種急功近利培養不了創新型人才。還有就是我們國際視野也是不夠的,這樣也不利于人才的培養。
最后是專業人才教育。中國金融服務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那么就要培養一大批合格的對國際金融市場了解的專業人才。曾經有一位學者講,說“中國就沒有金融人才,只懂貨幣,不懂金融”,這個話是有道理的。所謂的只懂貨幣,就是只懂傳統的金融體系方式,對金融是不懂的。所謂金融就是風險、工具,以及產品的創造,他基本上缺乏理解。所以說在這次金融危機之后,如何培養一大批有國際視野的高級專業金融人才,是我們教育界面臨的一大問題。我們經濟發展一方面創造財富,金融很大的一個功能是要讓存量財富有效地成長,要把存量保護好才能讓國家興旺發達。所以培養一大批金融人才是非常關鍵的,怎么培養,如何培養?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第一,要對中國教育體制進行改革。現在中國教育的行政化、官僚化、以官為本的這種理念還是非常深的,所以很多老師對這個提出質疑;
第二,政府要給更多的投入;
第三,更多加強國際交流,要送一大批人到歐美國家學習,特別是金融領域的學習。
只有我們培養出大批合格人才,中國才會真正實現從一個區域性大國到全球性大國的轉變,我們才可以完成從一個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