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德國一向以出產高質量的產品聞名世界,關鍵在于其產品成功的背后,存在著一套成熟、健全的職業教育體系。
在德國,無論做哪項工作,都需要取得“工作資格”,這種資格很多都需要職業教育來實現。即使是取得了碩士、博士等高學位的職員也要定期進行“職業充電”。
德國職業教育的特色之一是學校眾多、受眾廣泛。德國青少年完成義務教育以后,有2/3以上的人會選擇職業教育。德國目前有各種職業學校約1萬所,既有公立的,也有私立或企業聯營等形式的。其專業五花八門,如鐵匠、木工、汽車修理,新興的有納米技術、生態種植。世界上最新涌現出來的技術、學科,只要達到實操階段,不出半年,在德國培訓市場上都能找到傳授的學校,再過后,可能就要實行“工業資格”證書。
德國職業教育的另一大特色是“雙元制”,雙元中,企業為一元,職業學校為另一元。在德國,職業教育和義務教育一樣,都是國家行為。所有職業學校都是由國家辦的。二元學員則全部來自于企業。德國的高中學生畢業后,要先到企業應聘,與企業簽訂勞動和培訓協議后被派往培訓學校學習。在培訓學校的第一年,學生要接受內容廣泛的職業基礎教育,后兩年主要是專業技能培訓階段。每周只有兩天的理論學習,另外的時間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學員在學習期間的費用均由企業買單,同時還負擔學員們400-800歐元的月薪和保險福利等支出。
德國職業教育實施的是“寬進嚴出”制度。學員入學相對簡單,但要獲得國家統一頒發的證書并不容易。學員不僅平時成績要好,獲得企業的首肯,畢業前還要進行口試、筆試、技能操作的多項考核。
從職業學校成功畢業,獲得技工職稱后的學員有著多項的職業路線可以選擇,他們可以到企業工作,去拿世界上年薪最高的技工工資(平均工資可達3-4萬歐元)。但是接受職業教育的大多數人并不認為自己會一輩子當工人。他們有很多晉升機會。在企業工作幾年后,可以通過考試獲得高級技工的職稱,也可以獨立開店做老板。甚至可能逐步成為大中企業的中高級管理人員。
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德國政府更加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先進的職業教育制度是德國保持高就業率的重要手段。同時,她還認為:德國要在今后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職業教育是關鍵”。
目前,德國的職業教育主要面向本國的學生,國外學生也可以通過各種合作項目到德國職業學校留學,但是由于德國限制外國人就業的各種嚴苛的政策,他們在獲得執業證書后想在當地就業實屬不易。
近幾年,德國等西方國家的職業學校開始進軍中國的培訓市場,各種中外聯合培訓的項目不斷涌現。最近在上海舉辦的“中外職業教育論壇”上,一些歐美職業教育領域的專家提出:中國職業教育要取得成功,一定要依托企業的力量,采取企業—職業學校共同介入的雙元化體制。另外還有我國職業教育專家認為:中國現階段在各行各業都缺少高水平的職業技工,而以德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都有非常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我國有關部門應該適時推出相關政策,引導、鼓勵國外職業教育機構在我國合作招生辦學,從而帶動我國職業教育更加快速、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