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姚芳蘭教師回答:
眾所周知,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與創造者。同樣,家長也是影響中小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課程建設的重要力量。因為家庭教育是社會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所作所為每時每刻都在塑造孩子的心靈,它提供著“給人的生命打上烙印”的起步教養。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先進的父母教育子女,是締造我國未來的歷史,也是締造世界的歷史。”在中小學全面開展課程改革的今天,家長必須肩負起自己的神圣職責,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改革,為培養高素質的公民發揮積極的作用。
1.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
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家庭教育的靈魂,它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活動方向和教育過程的質量。有人說:“家庭教育如果只有善良的愿望,而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沒有科學的教育方法,只會事倍功半,甚至事與愿違。”常聽家長發自肺腑地感慨:“我們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不但不領情,反而處處與我們作對。”的確,家長們實在太累了,生活上對孩子的一切需求大包大攬,進行全方位服務;學習上還要“陪讀”到深夜。但這樣的結果如何呢?請聽聽孩子的呼聲:“我不想成為‘廢物’;我不是奴隸;請松開手,讓我自己飛……”在課程改革全面展開的今天,家長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努力由經驗育人向科學育人轉變;由片面注重書本知識、考試分數向注重教孩子做人轉變;由簡單命令甚至粗暴打罵向平等溝通、循循誘導轉變。
2.接納全新的課程變化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就教育而言,舊的課程結構、教學內容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日趨凸顯,教學內容難以反映現代科技、社會發展的新內容,而且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新課程改革正是基于此,改變束縛學生個性發展、不能滿足其生存與發展需要的舊知識、舊理念。新課程在功能、理念、方法、領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家長必須積極主動地走近新課程,正確認識新課程的閃光點,不能在家中讓孩子死背教材。教師也應充分利用“教育開放周”或“家長開放日”,為家長創造進課堂的條件。家長必須充分利用這種大好契機,深入課堂,了解教師的教學手段、孩子的學習方式,感受先進的教育理念等。力爭將家庭教育的著眼點由抓孩子的書本知識轉到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強化孩子的生存意識、鍛煉孩子的堅強意志和實踐能力上來。
3.投入廣泛的課程資源開發
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優勢,學校和教師應充分利用家長的優勢,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加大社會與學校合作的力度和效度,形成一種社會各界支持、參與課改的社會氛圍。首先,家長要發揮自己的職業優勢,加盟教師隊伍,與教師形成優勢互補。如邀請在水利部門工作的家長給學生講“水土保持及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等相關知識報告;利用在氣象部門、天文館工作的家長,讓他們接待孩子參觀學習,形成資源共享。其次,家長要發揮自己的興趣優勢。如喜歡旅游的家長把自己拍攝的反映祖國美麗河山的風光錄像帶及照片獻給學校等。
4.參與多元化的學習評價
一個孩子在彈鋼琴,一位阿姨給他媽媽說:“這孩子有出息,樂感不錯。”媽媽說:“沒前途。”殊不知這簡單的自以為謙虛的一句話卻扼殺了孩子的自尊心。通常,家長在評價孩子時用的是大人的標準,或者用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在這種評價下,孩子變得唯唯諾諾、盲目順從,完全喪失自我意識和獨立的人格。評價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促進孩子的發展,所以家長必須多注意孩子的優點,將其看成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面對孩子的失敗,應盡量少用責難的語言,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激勵。一句簡單的“有進步、再試試”,能讓失敗孕育成功,能讓孩子們信心倍增。
總之,課程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