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張道剛 王運寶 徐浩程
策劃人語
“鼓鐘將將,淮水湯湯”。奔流不息的淮水,不僅孕育了多樣性、包容性的淮河文化,也給安徽北方烙下了一個家園性符號——皖北。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這塊充滿靈性、堅韌和血性的土地,給了我們太多的感慨和感動。這里是道家文化的起源地,誕生了老子、莊子、管子等一批影響中國歷史的思想家;這里是中國的大糧倉,包括皖北在內的淮河流域以不足全國2.8%的土地面積,生產著占全國13%的糧食,養育著占全國1/8的人口;這里是華東的“工業糧倉”和動力之鄉,江浙滬地區的電燈中,有一半是皖北點亮……
這是一片焦灼的土地。
滔滔東流的淮水,在帶給這塊土地富庶與榮光的同時,也帶來了貧窮與苦難。十年九澇的洪災,戰禍連連的蹂躪,謀求生計的遷徙……千百年來,皖北兒女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辛勤勞作,不懈奮斗,書寫著波瀾壯闊的篇章。
當現代工業文明、城市文明與傳統的農耕文化交匯、碰撞之際,由于開放的空間差、改革的時間差等諸多因素的交集,皖北的發展一時滯后于先發地區。發展差距的壓力引發了這塊土地對快速崛起的渴望與焦灼,而焦灼的背后,則是各界的殷殷厚望和內部長期積蓄的對加快發展的強烈訴求。
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
暫時的落后并不可怕。差距引發出動力,焦灼催生出希望。
經過多年發展能量的積蓄,皖北崛起正呈現出迸發之勢:百麗、杉杉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戶;“新老十條”、結對幫扶等政策鼓點密集;大片廠房和林立的塔吊散發著一股工業文明的氣息;皖北人的工作節奏明顯加快,言談中流露出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突破皖北”已經看到了曙光。
書記省長 縱論加快皖北發展
皖北發展事關全省大局,沒有皖北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省的小康。這幾年,皖北各地都保持兩位數增長,呈現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但總體上看,皖北發展相對滯后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仍處于爬坡奮進的關鍵階段。實現皖北振興,根本上要靠皖北廣大干部群眾自身艱苦奮斗、自立自強,努力探索一條符合皖北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不斷縮小與全省的差距。實現皖北振興,離不開各級各方面的鼎力支持,省里要根據財力的增長,圍繞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創新幫扶方式,幫助皖北盡快改善發展條件。結對合作是先發地區帶動后發地區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既要通過園區共建、項目合作,幫助皖北迅速做大體量,更要通過勞動力對接、科技教育合作、人才交流等方式,解決皖北現代生產要素不足的問題。
——中共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
皖北是安徽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皖北的發展,等不得慢不得,也急不得亂不得。加快皖北發展,根本在農,出路在工,關鍵是要圍繞強基固本,強化政策支持,激發內在動力,強自信自強之基,固實干實效之本。未來五年,皖北地區必須把工業作為區域振興的突破口,在產業擴展、項目建設、園區共建和勞動力培訓上強力突破。在產業擴張上,皖北最大的特色是資源,必須通過本土培育和承接轉移,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增強皖北發展的內生動力,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擴大開放來激活,兩者是辯證統一的。擴大皖北的開放,一定要是多層面的,既要有經濟的開放,也要有社會的開放,既要有思想觀念的開放,也要有體制機制的開放。
——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長王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