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加快發展時期,皖北干部要有脫一層皮的準備,想輕輕松松就搞上去,是不可能的。”
“要關心、信任皖北干部,激勵和支持皖北干部。干部隊伍的精神狀態要振奮,鼓勵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又不出事的干部在皖北振興中發揮關鍵作用。”
站在“十二五”門檻上,皖北如何進一步加快發展?安徽在支持皖北發展上,將有什么新的思路?作為地方黨政主要決策者,皖北地區的市委書記、市長又是如何深入思考的?他們對突破皖北有哪些獨到見解?
帶著這些問題,《決策》專訪了中共安徽省委副秘書長、安徽省皖北辦主任丁海中,以及皖北振興重點支持的阜陽、宿州、亳州3市黨政主要決策者。
“要有脫一層皮的準備”
《決策》:前段時間,皖北辦分別到蘇北、魯南調研,他們的發展給皖北帶來什么啟示?尤其是蘇北,已經形成了落后地區發展的“蘇北現象”。他們的發展對皖北帶來了哪些壓力?
丁海中:目前,整個淮海經濟圈內各城市的基本情況大同小異,工業基本上都是資源型或者勞動密集型企業。這樣肯定會有競爭,而且會很激烈。
具體來看,山東和江蘇是沿海發達省份,他們現在都能騰出手來發展蘇北和魯南,這幾個地方比安徽都有條件。所以皖北有壓力,但也有機遇。淮海經濟圈是一個圈,對于投資者來講,并不會去細分屬于哪個省,基本條件都一樣,最終企業能落戶哪兒,看的就是你的軟環境和服務。
宋衛平:我們現在相對比他們落后,我們向他們學習最終就是要研究他們發展中有什么規律的東西值得我們借鑒。只要尊重客觀規律,干部群眾同心,真抓實干,我認為一切都是可以變化的。
李宏鳴:區域競爭不怕,因為現在各地都有自己的優勢。現在重要的是如何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走出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
《決策》:目前,各方都很關注皖北,安徽省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近期還在編制皖北的“十二五”規劃。在這一系列的舉措中,是否蘊含著一些新思路呢?
丁海中:最大的新思路就是按照科學發展觀來推進。以前僅僅看到皖北比較落后,所以強調要把經濟搞上去。現在內容就變了,比如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問題,過去沒有,現在已提上日程。當然,做到絕對均等化很難,但要不斷縮小皖北與全省的差距,思想上要有這個意識,以人為本,以民生為出發點,加快富民強區。
這與以前僅僅謀劃經濟的發展是不一樣的。以前支持皖北的政策主要是側重經濟方面的政策,搞一點項目,給一點扶貧資金。現在完全不一樣了,皖北要的不僅僅是經濟發展,而是全面發展。
《決策》:這些政策實施的效果如何?
牛弩韜:兩個“10條”包含很多新舉措,有一些真金白銀的政策,符合我們的實際。首先是振奮了加快發展的信心,凝聚了人心,看到了希望;二是幫助解決了具體問題,比如基礎設施、園區建設、土地利用,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等民生工程。
《決策》:那么,“十二五”期間,皖北要加快發展,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呢?
李宏鳴:將皖北發展的外部條件和蘇北對比一下,會發現一個問題:資金扶持的力度。這并非要財政給我們多少錢,而是要搭建一個產業發展的資金平臺。現在我們招商形勢非常好,但明顯感覺到我們自身承受能力不夠,比如稅收、土地上的優惠政策等,有時我們地方財力所能提供的很難與蘇北等地相比。這其中,資金的問題凸顯。所以我們建議省里一定要有一個產業發展基金,來幫助皖北實現產業的發展。
丁海中:安徽對皖北的政策支持力度,在面上弱于江蘇,但是強于山東。山東對魯南的扶持主要是放在菏澤,集中力量打攻堅戰,其余地區就是靠自己去做,我們覺得很受啟發。張寶順書記、王三運省長對借鑒發達地區經驗,結合安徽實際,進一步加大務實具體的政策扶持力度,做出明確批示。所以在“十二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還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具體的支持政策。我們將借鑒其他省的做法,但最后還是要從安徽的實際出發,來推進皖北加快發展。
《決策》:除了政策之外,皖北在“十二五”期間要加快發展的關鍵,還有哪些?
丁海中:皖北要快速發展,第一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客觀上講,在這方面皖北還有一些差距,特別是一些基層干部。第二是皖北各級政府需要通過建立學習型的組織,來提升自身的執政能力和業務本領。第三是需要形成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激發活力,皖北的干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是皖北發展的關鍵。
要關心、信任皖北干部,激勵和支持皖北干部。干部隊伍的精神狀態要振奮,鼓勵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又不出事的干部在皖北振興中發揮關鍵作用。
皖北要實現加速發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逐步深化改革,以改革為動力。皖北地區改革的力度、深度、速度、廣度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李宏鳴:黨委政府如何凝心聚力,如何統一思想、振奮精神、轉變作風,這個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皖北地區怎么樣塑造一個良好的黨委政府形象,增強黨委政府的凝聚力、號召力,這個是重中之重。而這說到底還是要靠干部的能力、素質、作風來實現。我們要有這個意識:在這個加快發展時期,你不脫一層皮,想輕輕松松把經濟搞上去,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就提出要從長遠上解決領導干部作風、能力等方面的問題。
“從依托資源到跳出資源”
《決策》:具體到實際情況來看,皖北的工業化水平即便在安徽省也是相對滯后的。應當如何來看待當前皖北工業發展現狀和今后發展的方向?
丁海中:皖北目前工業化水平處于工業化中期的開始階段,部分比較差的縣還處在工業化前期。這個階段就是依托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在發展,皖北的工業基本上是依托資源在起步,比如依托農業做食品加工,遍地開花,星火燎原,雖然檔次不高,畢竟已經開始起步。
但我們建議皖北各市縣在“依托資源求突破”時,也要注重“跳出資源求發展”。一個地區工業要開始起步,要突破,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大而強,如果不依托資源,憑空想象是做不到,因此起步時期要依托資源求突破,但有了一定積累之后,就要注意跳出資源求發展。
《決策》:要跳出資源求發展,對皖北而言還有不少的瓶頸。
丁海中:在這個過程中,怎樣解決水資源和環境問題,怎樣克服人才、資金、信息的瓶頸,怎樣形成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工業體系,并逐步壯大、升級,對整個皖北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們認為,要解決這些難題,皖北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是打造好開發園區平臺、營造好投資環境、大規模的招商引資,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皖北工業如果不進行增量的調整,完全靠存量是做不起來的。
第二是對現有國企進行改造、改制、重組。這也包括利用國家或省屬國有大型企業的資源,來加快本地經濟發展的問題。
第三要推動全民創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包括農民創業園等,扶持個體戶、微型企業、小企業、中型企業的發展,走全民創業的道路。這是比較現實的。所以這次在《關于進一步加快皖北地區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安徽省委省政府就決定拿出1000萬元,支持青年創業。目前,這項政策已經開始運作了。
《決策》:各個市在工業上將如何突破呢?
李宏鳴:產業發展可以無中生有,但首先要研究自己有什么優勢,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尤其是現在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區域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資源稟賦和各種要素的競爭。因此首先還是要研究自己的比較優勢,從比較優勢出發,來加快工業的發展。
宿州有勞動力、資源和農產品等三大優勢,為了發揮這些優勢,我們現在主攻的方向就是發展重化工業等三大產業集群,打造千億產業。
牛弩韜:具體到亳州來說,亳州缺項目、缺資金、缺人才,怎么辦?抓手就是招商引資,同時打造園區招商平臺,還有就是在金融上多措并舉。
亳州建設也缺土地,怎么辦?我們現在主要的措施一是利用國家的政策機遇,抓好農村的土地整治,把工業化、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很好的解決新農村建設缺錢、城市建設缺地的問題。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是干出來的,亳州的成績是干出來的,現在亳州干部中干事的多了。
宋衛平:我先講個故事。前不久,我在一次會議上給阜陽的干部出了一個題目。我說一家是高新技術企業,100人就業,2000萬稅收,一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1萬人就業,沒有稅收。你們愿意要哪家企業?當時我沒有解答,但這里面要是細細算一番賬的話,你會悟出很多道理來。
現在,阜陽的紡織服裝發展很快,今年1到8月份增長255%,一大批國內知名品牌云集阜陽,例如雅戈爾、杉杉、南益等等。對這件事怎么看,當高新技術已經成為潮流的時候,怎么看這類企業。實際上我接觸了很多這些企業,他們異口同聲說他們是朝陽產業。其實像大連、青島、寧波等這些最具有活力、競爭力的城市都是以服裝起家的。
《決策》:皖北是農業大區,農業或農業產業化將對皖北的發展起到什么作用?農業真的就無所作為嗎?
李宏鳴:宿州是農業大市,但不是農業強市。這主要是四方面的脫節造成的:第一是涉農的三次產業脫節,這就導致就農業抓農業,農業產業鏈較短,附加值很低;第二是農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變革脫節;第三是涉農生產要素的脫節,比如涉農的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相互之間缺少有機聯系;第四是支持農業的政策也是脫節的,政出多門,很難發揮政策的整體效應。
因此,宿州提出了農業提升戰略,從這四個脫節上下功夫,把四個脫節變成四個結合。這里面主要抓手就是要建設一個現代農業綜合實驗區。我們將從埇橋區開始,通過幾年的努力,把宿州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起來,把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立起來,探索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未來5年的突破
《決策》:在“十二五”期間,各市將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進一步推動整個皖北的發展?
宋衛平:從阜陽的發展上看,到底怎么定位?阜陽的發展現在有六大優勢,一個地區有這些的優勢不多,從生產要素的角度來講,我們還是具備很完整的生產要素。
牛弩韜:亳州的定位是建百億斤糧倉、千億元中藥產業基地、千萬噸級煤炭基地等。我們正在按照這個思路、目標全力實施。城市定位是100平方公里100萬人口的區域中心城市,我們目前正在建設“南部新城”,建成后將再造一個新亳州。同時,我們也在打造現代中華藥都、養生之城、健康之城。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將兩到三年翻一番,要為全省做貢獻,不拖全省的后退。
李宏鳴: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現在每個地方都在做。但對宿州來說,這三化怎么走,就得考慮宿州的條件。就此,我們提出了三個戰略:工業擴張戰略、農業提升戰略、城市擴容戰略。
現在全國都在提經濟轉型,我們為什么要講工業擴張呢,因為我們現在主要矛盾是工業化不足。擴張是什么意思,就是加快工業化進程,擴大工業總量,擴大工業就業人數,加快實現工業化。這是宿州的主要任務。
農業提升戰略就是建設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至于城市擴容戰略,是因為一個地方城鎮化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標志,也越來越成為工業化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我們現在的城市化率還是比較低的,所以我們提出要進一步加快發展城市,城市發展的重點是什么,是城市的擴容就是要增加城市人口,擴大城鎮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