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羊羊”吃的是文化,是創意,擠出來的是商機,是金錢。
一個地區的軟實力由多種因素構成,其核心實力是文化魅力。在改革開放和市場化進程中,珠三角始終領先一步,與特有的嶺南文化大有關系。因此,當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廣東在新一輪改革發展中,提出要“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這一響亮的口號時,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就成為其重要的突破口。
續寫“嶺南文化”傳奇
前些年,經濟“生猛”,文化“疲軟”,成為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通病”。廣東作為經濟強省,能否在文化建設上同樣“堅挺”?
廣東用事實給出了肯定的答案。7年前,中央確定廣東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啟動了廣東建設“文化大省”的車輪。隨后,廣東文化建設風生水起,文化產業異軍突起——全省文化產業單位數、從業人員數、營業收入、總資產等指標均居全國前列。即使去年遭遇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廣東文化產業依然逆勢飄紅,實現增加值2149億元,連續七年名列全國榜首。在剛剛落幕的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廣東一舉奪得11個“文華獎”,占全國獲獎劇目的1/6,令人不禁對今日嶺南文化刮目相看。
林雄自2006年擔任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以來,把推動廣東由“文化大省”快速駛向“文化強省”作為其任期內的重要任務,他表示:“廣東要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最大限度解放文化生產力,繼續努力爭當全國文化產業的排頭兵。”隨后,一系列強力措施彰顯出這位宣傳部長的決心和恒心。
在結構調整方面,加快國有經營性資產剝離,推進文化經營單位政企分開,激發文化產業活力。廣東新聞、出版、印刷、發行、音像、廣告、動漫、體育等紛紛合并重組,打造行業“航母”。深圳市文化產業成為繼高新技術、金融和物流產業之后崛起的第四大支柱產業。
在構建體系方面,廣東創新服務體系,搭建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設立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文化投資基金。今年初,廣東省國有經營性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與建設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三家銀行簽訂“文化與金融戰略合作協議”,為省內文化企業提供210億元的信貸額度。資金的投入,為廣東文化市場注入了活力,文化產業發展如虎添翼。5月,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總成交額1088.56億元、合同成交額351億元,創歷史新高。
在創新業態方面,廣東把重點放在培育龍頭企業上面,極大地增強了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奧飛是全國第一家上市的動漫企業,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奧飛順利實現了從玩具廠向文化創意企業的轉型,逐漸形成了“集內容原創、發行、播放、授權、衍生品生產和營銷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運營”的盈利模式,被稱為“產業文化化”的典型。去年,奧飛實現營業收入5.9億元、利潤總額1.17億元,分別比上年大幅增長30.95%和70.19%。目前,廣東950家動漫企業,年產值過百億元,約占全國的1/4;全省網絡游戲年收入約占全國的1/3,這些新業態的加盟,推動了廣東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近幾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達14.6%,高于同期GDP增長水平;占全省GDP比重保持在6%左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倍以上。
“建設文化強省,需要通力合作,更需要眾‘智’成城。”林雄在今年7月主動登門拜訪各界文化名人,共商廣東文化繁榮之策。
讓喜羊羊
像米老鼠一樣走向世界
“別看我只是一只羊,綠草因為我變得更香,天空因為我變得更藍,白云因為我變得柔軟……”這是近年熱播的動漫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題曲。正如歌詞一樣,該片輕松、娛樂的情節博取了無數孩子的笑聲。同時,也喚起了眾多成年人內心深處的那份童真。
據動漫業內有關人士估測,這個中國本土制造的動漫劇到目前為止已創富億元以上。《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電影票房過億元,漫畫書發行量突破200萬冊,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相應的電影圖書、玩具產品等衍生品也陸續跟進,成為文化產業擴展經濟鏈條、發揮乘數效應的最佳例證。
“喜羊羊”的締造者原創動力總經理盧永強曾說過:“喜羊羊”吃的是文化,是創意,擠出來的是商機,是金錢。《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羊與狼的對立矛盾角色能產生強烈的喜劇效果和戲劇沖突,通過有趣的故事情節與鮮活的卡通形象,打動了觀眾。二是編劇在創作的時候緊密結合了時代精神,包含了豐富的娛樂元素,注意了不要說教、要快樂的基本風格,易于被兒童接受。三是遵循了文化產品的市場規律,非常注重卡通形象的設計,所有角色的線條都非常簡單。這樣不僅形象可愛,令人過目不忘,而且便于生產各種衍生產品,便于被消費者接受。可以說,后續產品為前期創意帶來最大收益。四是從前期策劃、生產制作、到后期營銷,《喜羊羊與灰太狼》有一條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從策劃開始,原創動力就將營銷理念貫穿在創作中,在開發過程中加大了對衍生產品的市場推廣力度,與眾多知名商家結成戰略伙伴關系,增加了產品所包含的文化附加值。
《喜羊羊與灰太狼》已經成為廣東的文化標簽。未來喜羊羊能否成為中國的米老鼠,被稱為“喜羊羊之母”的劉蔓儀認為,以喜羊羊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需要更多的政策優惠和資金投入的扶持,同時要加強合作,把握好文化差異、人才缺失、作品定位、版權保護以及市場推廣等方面的問題。做到這幾點,喜羊羊不僅能風靡全國,也能像米老鼠一樣走向世界。
軟實力的硬支撐
2009年7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未來5-10年廣東文化發展的總體要求、基本目標和重大舉措。文件按照“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要求,從實踐性、可操作性角度,提出加快提升廣東省文化軟實力的主要舉措,并從破解制約廣東文化科學發展的重大難題出發,明確提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和探索性的“七大工程”。即提高公民素質工程、文化精品生產工程、文化改革創新工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提升文化產業工程、文化“走出去”工程、高端文化人才建設工程。
可以說,“七大工程”是廣東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支撐和骨架,著眼于解決廣東文化產業“量大”但不“質高”,是“文化大省”但不是“文化強省”的根本問題。 “七大工程”將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消費,推動經濟社會轉型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此前,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談及對廣東文化發展的愿景,曾說:要爭取用5到10年時間,把廣東建設成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文化中心、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排頭兵、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主力省、中國文化“走出去”生力軍和率先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示范區,形成具有中國氣派、嶺南風格、廣東特色的現代文化體系。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