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巴菲特鐘情于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比亞迪;在美國,巴菲特斥資263億美元投資鐵路這一夕陽產業,巴菲特的寶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
拋掉中石油購進比亞迪
9月底的中國迎來了兩位美國貴客,他們是巴菲特和比爾蓋茨。蓋茨先生是為了慈善捐助,而巴菲特則直指新能源。
此次巴菲特來華訪問考察比亞迪,陣容龐大,訪問了深圳、北京、長沙三個城市。除了29日晚參加慈善晚宴,其他時間全部用于考察比亞迪。花三天半時間,帶領這么多人來考察比亞迪,可見其對比亞迪未來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在中國,巴菲特的兩次大手筆讓人津津樂道——中石油和比亞迪,而這兩家公司都和能源有關。
2002年至2003年間,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公司投資4.88億美元購入中石油股份。自2007年7月開始,巴菲特連續七次減持中石油H股,并在中石油登陸A股市場的前一個月將所持的23.4億股中石油H股在高位全部清空,收獲40億美元,獲利近七倍。
果斷拋售中石油,堪稱巴菲特在中國展露身手的經典一役,也確立了巴菲特在中國人心目中“股神”的地位。
2008年9月,堅持不懂的東西堅決不碰這一鐵律的巴菲特做出了一個背道而馳的選擇,他破例入股了一家自己并不了解的企業,這就是中國的比亞迪。此舉在中國引起轟動,該公司股票一夜成名,成長勢頭強勁。
2009年5月2日,巴菲特先生的家鄉——美國中部的小鎮奧馬哈,一場投資盛宴在這里舉行,這就是2009年巴菲特股東大會。
巴菲特將公司旗下的產品放到一個巨大的展示廳供所有股東參觀,在會議開始前,巴菲特親自來到比亞迪展臺,和他的老搭檔芒格一起試駕比亞迪的最新電動車型。
“我們開車走了,我們待會會帶回一堆女孩子回來”方向盤前的巴菲特春風得意地大笑。
最賺錢的不是車,
也不是電池,而是充電站
究竟是什么讓巴菲特如此鐘情于比亞迪?
巴菲特在美國擁有眾多發電廠,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和火電廠,但是對于眼光長遠的巴菲特而言,最賺錢的不是車,也不是電池,而是充電站網絡。
顯而易見,比亞迪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汽車,而是速充電電池。通過投資比亞迪,巴菲特將擁有產業鏈中的所有關鍵環節,成為美國國內這個行業的先行者和領導者。
憑借比亞迪在電池和電動車方面的領先優勢,巴菲特計劃率先推出可商用的電動車,第一個在全美建成充電站網絡。不遠的將來,這種充電站將和今天鋪天蓋地的加油站一樣將成為巴菲特的“收錢機器”。
給予巴菲特強大信心支持的是2008年3月美國總統簽署的經濟刺激計劃,電動車將作為減少對國外石油依賴,拯救汽車產業的一張王牌。這張王牌充分說明了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汽車的趨勢將不可逆轉。
不僅是美國的大趨勢讓巴菲特信心百倍,中國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也是大力支持。去年中國汽車銷量已躍居全球第一,汽車年耗油量已經接近全國成品油總銷量的60%,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是有效降低汽車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也是減排目標實現最為關鍵的環節。
未來十年,中央財政將拿出超過1000億元的巨額資金,用以扶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據權威估計,到本世紀中葉,全球新能源汽車將超過傳統汽車的保有量。
百分之百不“拋棄”比亞迪
2010年比亞迪在發展中遇到種種瓶頸,今年的銷售預期降低了25%。巴非特訪華前,路透社預測,巴菲特可能出售部分比亞迪股票,因為比亞迪的股票可能已經到了最高點。
國際著名投行上月也紛紛看空比亞迪股價,其中瑞信將目標價降至40港元。然而巴菲特也對中國媒體表示:“我絕對不會出售比亞迪股份的,你完全可以說我百分之百不會拋售比亞迪的股份。”
巴菲特為何如此堅信比亞迪?
最強有力的持有理由是世界范圍內的各類宏觀政策驗證了巴菲特的基本判斷。經過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多方政治博弈,全球的節能減排趨勢已經不可動搖,實現汽車行業的換代超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業的共識。
在巴菲特眼里增速放緩的問題絕不是判斷比亞迪發展的關鍵指標。
今年汽車銷售不能完成預定目標80萬輛,并不能對比亞迪的發展愿景和核心能力構成實質傷害。修訂之后比亞迪銷售為60萬輛,和去年相比也是實現了15萬輛的增長,這已經是一份優良的成績單。
除此之外,比亞迪的二次電池技術和產量已經占據全球領先地位,其全球首創的鐵電池解決了許多問題,并在低成本、高容量、高安全三個方面取得了決定性突破,使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運營具備了條件。
比亞迪憑借電池方面的核心優勢,準備在汽車行業實現換代超越。
正是基于上述優勢,比亞迪正在謀劃一個全新的產業鏈條。新能源汽車能夠在其快速充電技術的幫助下,依托充電樁和儲能電池,將太陽能或調谷電力作為能源,實現完整意義的新能源汽車。
“夕陽”變“朝陽”
巴菲特壯觀的長線投資發生在2009年11月3日斥資263億美元收購全美第二大鐵路企業北伯林頓鐵路公司。
這筆生意是巴菲特一生中最大的交易,他稱這是“對美國經濟下的賭注”。按理講,鐵路行業已經是夕陽產業,巴菲特居然會投資于鐵路這種夕陽產業。
熟諳市場操縱技巧的巴菲特從不打無把握之仗,鐵路為何值得看好?
實際上,這是巴菲特放出的另一條長線,準備釣美國新能源政策的大魚。從國際宏觀環境來看,符合碳交易和節能減排成為趨勢。發展低碳經濟將是主旋律,與之相關的產業則會得到快速發展。
2009年奧巴馬政府推出了清潔能源和安全法案,規定了減排目標并制定了詳細的碳排放總量管制與交易體系,芝加哥交易所也已經開始進行碳排放交易。
法案的出臺預示著美國未來碳交易市場規模將是空前的。一旦在高盛(巴菲特先生也擁有股份)的倡議下,碳排放配額將成為像股票、債券一樣的可交易金融品,并可以在銀行抵押貸款。
如此一來,它就能代替石油本位制成為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的保證,美國國內與節能減排相關的行業更會得到優先發展。
毫無疑問,交通運輸業是溫室氣體的排放大戶,約占總排放量的1/3,而在各種交通方式中鐵路是最低碳的。
在全球步入“低碳經濟”的時代,鐵路將徹底擺脫“夕陽產業”的陰影,而成為真正的符合全球節能減排大趨勢的“朝陽產業”。
以美國為例,鐵路運輸量占美國運輸總量的40%,而碳排放只占在運輸業排放總量占比為2.2%。在美國政府鼓勵發展鐵路的政策下,鐵路行業將是節能減排受益最大的行業之一。
未來,美國鐵路還可通過向其他企業出售其多余的碳排放指標,從而收獲更多利益。
除此以外,北伯林頓鐵路公司的主要線路一端是產煤區另一端則是工業區,是一條明顯的能源供給路線。
巨額收購將為巴菲特迅速擴張的能源領域業務提供一條供應鏈,為其能源布局提供戰略保障。
而一箭雙雕并不能滿足巴菲特的投資“欲望”。
北伯林頓鐵路公司在全美四家大型的貨運公司中貨運收入居第一,在美國鐵路運輸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這家公司一直被業界認為是全美管理最佳的鐵路公司之一,這也將保證北伯林頓公司未來在巴菲特整體戰略下將完成其本身的戰略使命。
帶著戰略使命來到中國考察的巴菲特帶著滿意的笑容回到美國。臨行前,這個滿頭花白的全世界最富有老頭告訴全世界:“隨著經濟發展,我們會在中國做得更多,我保證大家會在中國再次看到我。” (作者單位: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