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青少年朋友跟我談到過“交友”這個問題,他們有時候敞開心扉,跟我訴苦,說學校生活中最難處理的莫過于人際關系,說很難聽到別人跟你說心里話,很難找到一個真心朋友。“為什么大家都那么虛偽?”這似乎是青少年生活的一道獨特的風景——渴望真誠的友誼又感到無法找到真心朋友。
有調查顯示:問起同學們對班里其他同學的看法、自己最討厭什么樣的人等問題,結果幾乎所有同學都認為班里其他同學太虛偽,而且幾乎所有同學都明確說自己最討厭的人就是虛偽的人。
我用同樣的問題去問一個女生時,女孩頗有同感地說:“對。就是這樣,就是有很多同學太過于虛偽。”
“這就怪了。既然大家都說別人虛偽,那么到底是誰在虛偽?既然大家都討厭虛偽,那么為什么虛偽還在我們的生活中徘徊?”我順勢問道,“你說什么叫虛偽?”
“虛偽就是不說心里話。”
我又問她:“那么你愿意把自己心里所想的話全部說給別人聽嗎?”她愣了一下,說:“不愿意”。
既然自己的心里話不愿全部講給別人聽,別人自然不會把心里話都講給你聽,這是人際交往的規則之一。人際交往中我們處于一個互動的過程中,彼此的內心世界能夠敞開的程度是基本對等的。你能向別人敞開多少,別人往往也向你敞開多少。
其實大家也很清楚,有時候你沒有跟別人講心里話,并不代表你對別人不真誠。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獨自享用的心靈空間。
朋友對朋友心應該是透明的,那不過是一句文學作品式語言。適當的距離產生美感,很多時候,好朋友間的痛苦來源于雙方沒有調整好彼此的心理距離,以為是好朋友,就可以無限度地走近,進入了對方的生活。其實,我們就像刺猬,朋友間相處近了會被扎,遠了又會冷。微妙的距離感或許更有魅力。有時候,保持距離才是留住感情的方法,而且,交一個朋友,喜歡一個人,是喜歡他(她)原來的樣子,而不是他(她)因為你改變的樣子。
事實上,人不能也不必要徹底地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把自己的所有想法毫無保留地告訴別人。我們不能也不必要這樣苛求他人。如果大家把自己內心的一切活動都公開出來,大家都能知道他人內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那么,我們這個世界就會成為一個混沌和混亂的世界,我們的生活也可能就沒有幸福可言了。就說你自己,如果你內心想什么你的朋友都知道,你的朋友內心想什么你也都清楚,可以想見將是多么糟糕。這個道理,正如我們既需要走出家門走向外面的世界,又需要關上家門擁有自家的天地一樣。所以,大家心里留一方自己的天地,并不妨礙成為真心朋友。
真心朋友就是在對方需要幫助時向對方伸出友愛之手、援助之手的人,而不是在任何時候都得把自己的心事毫無保留告訴給你的人。只要弄清這一點你就不難找到真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