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金融危機時代,河南省經濟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工業生產觸底后快速回升,但高技術工業落后,工業持續發展能力有限;市場需求不足問題突出;對外貿易低位運行,在全國對外貿易中所占比重較小,出口產品結構落后。在教育上,河南也是一個欠發達省份。在此背景下,要有效拓展河南省高校的科技投入渠道,就必須建立科學、靈活的財政科技投入機制,強化科技投入經費的科學管理,建立稅收、融資優惠政策,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融資效能。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高等院校;科技投入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危機沖擊后的世界經濟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如何化解金融危機風險、拓展科技投入渠道成為國內外高校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尤其對處于經濟欠發達的河南省的高校來說,如何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擬圍繞后金融危機時代河南省的經濟形勢和河南省高校科技投入的基本狀況,就如何拓展河南省高校科技投入等問題進行一些粗淺的探討,以期能為河南省高校拓展科技投入渠道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河南省的經濟狀況
2008年,世界經濟的主要基調是金融危機。這場源自美國的金融風暴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在一年之中,全球股市蒸發市值30萬億美元,國際匯市美元指數在2008年7月15日創下71.32點的歷史最低點,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一直走強的人民幣也一度出現對美元貶值的趨勢。
進入2009年后,經過危機沖擊的世界經濟形勢在總體上仍然是增長明顯減速,金融市場依然動蕩不穩。以農業內向型經濟為主的河南省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危機之后其經濟形勢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
1.工業生產觸底后快速回升,經濟運行實現“V”型反轉,但高技術工業落后,工業持續發展能力不足
2009年6月,經濟運行指數開始恢復,到12月,經濟運行指數已進入回升向好軌道。這期間,工業生產加快恢復,截至第四季度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已連續10個月加速增長,全年累計增長14.6個百分點,第四季度較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別提高11.5個、7.5個和4.1個百分點。但是,2009年全年高技術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卻增長443.2%。另外,發展低碳經濟的趨勢及對碳排放指標的重視也對我省工業的持續發展形成約束,工業持續發展能力相對不足。
2.市場需求不足問題突出
在“家電下鄉”等刺激消費政策的推動下,工業產品的有效需求有所增加,但市場需求不足問題仍很突出。從工業品價格看,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94.9,遠低于2008年112.1的水平。從產品生產銷售看,全省重點監測的59種產品中,鹽酸、金屬切削機床、氧化鋁等15種產品的產量低于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由2008年的增長33.5%迅速回落到12.1%,比增加值增幅低2.5個百分點。
3.對外貿易低位運行,在全國對外貿易中占比較小,出口產品結構落后
2009年,河南省進出口總額達到134.3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1%,其中出口73.46億美元,下降31.5%;進口60.92億美元,下降9.9%。同時,河南作為內陸省區,經濟外向度較低,出口額占全國平均水平的不足1%,從兩年來河南省出口所占比重看,呈下滑趨勢:2008年河南省出口額占全國比重為0.75%,2009年為0.61%。從出口產品結構來看,河南省資源型大宗商品占全省出口額的35%,鋼鐵、有色金屬類出口分別占河南省全部出口的3.6%和11.1%。2009年,上述產品出口同比下降84.5%和45.2%。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所占比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和沿海發達省份,也低于部分中西部省份。2009年,河南省機電產品出口所占比重為27.3%,低于全國的59.3%和湖北省的50.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所占比重為5.7%,低于全國31.4%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湖北的21.4%和江西的18.8%。
總之,在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政策措施的作用下,2009年河南經濟發展已度過了金融危機沖擊后的最困難時期,全省經濟逐步企穩回升的態勢基本形成。
二、河南高校科技投入狀況
由于歷史、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河南省的高等教育長期處于落后狀態,與此相適應,河南省高校的科技投入也長期處于不足狀態。總體來看,河南省高校科技投入呈現出如下三種態勢。
1.科技經費投入快速增加,但總量相對落后
河南省重點高校少,僅鄭州大學是“211工程”院校,因此,在項目扶持和資金支持上河南省主要依靠本省的力量。2008年,全省高校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5734個,科技支撐經費為11.2億元,可以說,高校正在成為建設創新型河南的骨干和核心力量。然而,從科技經費投入發展情況看,政府部門對高校的資金投入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2001年到2005年,河南省高校科技經費中政府撥款所占比例分別為73%、71%、62%、61%、63%。與其他省份比較,河南省的科技投入總量也相對落后。與安徽、山西、湖南、湖北、江西等中部各省相比,河南省高校在科技人員投入、科技經費籌集、獲得課題數量方面均處于落后的位置,其中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排在中部六省的倒數第1位,特別是人均科技經費數與其他五省相比差距更大。2005年,河南省人均科技經費僅是湖北省的七分之一,近兩年來高校人均科技投入基本上沒有大的起色。
2.高科技人員投入不足,科技成果相對較少
2009年,河南省共有高等院校83所,其中本科院校31所、高職高專院校52所。2008年全省高校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2個,占全省總數的三分之二;省部級工程中心10個。但是無論是本科院校數量還是博士點數量,河南高校都明顯落后于北京、江蘇、山東等地高校,尤其是科技人才數量相對落后。2001年至2005年這5年間,河南省高校科技人員的數量基本沒有增長,科學家、工程師等科技人員數量都停滯在1萬人左右。2005年之后,數量開始有所增長,但增長幅度不大。2005年,高校科技活動人員10609人,科學家和工程師共9441人;2006年,科技活動人員11759人,科學家和工程師共10512人;2007年,科技活動人員13320人,科學家和工程師共12003人;2008年,科技活動人員13545人,科學家和工程師共12107人。
2007年年底,河南省出臺了“人才強校”的新舉措,啟動了“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目標是在5年內培養200名自然科學領域的優秀人才。之后,一些高校也出臺措施,大力鼓勵科技創新。比如,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在2008年全校科技工作會議上宣布:在國際性科技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獎勵10萬元,以激發廣大教師投身科研的積極性。但從近年河南省高校的科技成果看,實際情況并不樂觀。在科研項目及科研獎項的數量上,河南高校明顯落后于北京、江蘇、山東等地高校。在2009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活動中,河南高校無一入選。在同年由科技部和教育部聯合舉辦的國家大學重點科技園評選活動中,河南高校同樣名落孫山。從獲獎情況來看,最近5年來,河南省高校僅在科學技術獎方面有所收獲:2006年度高校科學技術獎中,河南省僅鄭州大學和河南科技大學名列其中;2007年度全國高校科學技術獎314項獎項中,河南省僅河南大學、鄭州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等高校的7項成果榜上有名;2008年度中國高校國家重大科技進步獎排行榜前33名中,沒有河南省高校。
再從科技論文發表情況來看,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統計,2008年,我國高等院校共發表國際科技論文204999篇,占我國國際科技論文總數的85.35%。2008年,國際論文被引用篇數河南高校排在倒數第8位;在2009年的科技論文統計中,首次引入了“表現不俗”這一概念;在2008年SCI收錄的我國內地機構的9.23萬篇論文中,“表現不俗”的論文為1.06萬篇,其中80%由高等學校貢獻,“表現不俗”論文產出較多的高校依次是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河南高校無一進入前50名。
3.企業及金融機構向高校投資不足,難以實現校企產學結合
近5年來,河南省高校共接受企業單位委托科技項目2600項,項目經費達3.3億元;轉讓科技成果265項,合同金額8238萬元,實現轉讓收入4454萬元。河南省一些高校在校企聯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如河南科技大學廣泛開展校地之間和校企之間的合作,近3年先后簽訂橫向合同224項,完成產學研合作項目89項。
但是,從校企、校銀聯合的總體發展情況看,形勢仍不容樂觀。2004年至2008年,河南省企業向高校的資金投入分別為21651萬元、10400萬元、19940萬元、30572萬元、48439萬元,銀行貸款分別為737萬元、1660萬元、15萬元、0萬元、1000萬元。從上述數字來看,企業對高校的投資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基本呈上升趨勢;而銀行向高校的資金投入數額可以說是微乎其微,2006年為15萬元,2007年竟然為0元。加強高校與企業、銀行間的合作已成為迫切的任務。
三、拓展河南省高校科技投入渠道的建議
金融危機后河南省的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這對拓展河南省高校科技投入渠道來說既有機遇也存在著困難。要科學、有效地拓展河南省高校科技投入渠道,手段和方式就將涉及財政政策、管理機制、稅收優惠等諸多方面。
1.建立科學、靈活的財政科技投入機制,保障政府財政科技投入
因為河南省重點高校極少,自我造血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政府的財政投入就成為高校科技投入的重要來源。各級政府應根據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實際增長情況,有比例地確定政府向高校的財政科技投入預算,在必要時可適當增加對高校的財政性科技投入。在確保政府科技投入規模的同時,還應根據各年度高校科技投入實際運作情況建立財政科技跟蹤機制,即在科技投入需求出現相對增大或有重大科技專項研究支出的情況下,適度追加科技投入量,這樣就能以科學、靈活的財政科技投入機制維護政府財政科技投入的穩定性和可發展性。
2.強化科技投入經費的科學管理
科技投入資金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科技投入實際應用規模的大小。目前,我國及河南省現有的高校科技投入管理模式均存在一定的弊端:政府、教育、科技等部門都參與科技投入經費的預算管理,雖然中央制訂了科技發展的五年計劃和中長期規劃,但每年的科技預算都是由科技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各部門獨立提出,彼此之間沒有一個有效的協調機制,這就造成了科技投入預算的無序、重復,進而造成科技投入經費使用低效和直接浪費。因此應根據河南省高校科技投入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目標、有計劃地建立科技投入的科學管理制度,在科學、合理的經費管理制度保障下減少或縮小科技投入資金運作過程中不必要的低效率和浪費,提高河南省高校科技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率,力求科技投入資金產出績效的最大化。
3.建立稅收、融資等優惠政策,激發企業對高校科技的投入力度和積極性
以稅收、融資等優惠政策激發企業對科技投入的積極性,是國際科技投入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美國、日本等國際上科技發達的國家在科技投入政策制作中基本上均采用了這一政策,且取得了極好的成效。稅收優惠政策就是政府在制定稅收政策時,對企業向高校投資科技研發項目時實行稅收減免的政策,以此激發企業對高校投資的積極性,并通過減免企業在繳稅方面的支出,變通性地擴大企業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而融資優惠措施則是政府向符合科技重點資助政策目標的高校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以融資的方式鼓勵高校開展研究開發活動,其貸款主要由政策性開發銀行來提供,這樣就能用政府的融資優惠帶動社會龐大的資產存量向高校技術創新領域的轉移。
河南是一個教育欠發達省份,河南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明顯不足,金融資本市場也不是十分發達,這都將對政府切實推行并落實稅收、融資等優惠政策產生不利影響。盡管如此,只要注重科技稅收、融資等優惠政策的現實性和前瞻性,注重科技稅收、融資等優惠政策的重點、層次,有原則、有目標、有重點地制定政策,就能夠保證河南省稅收、融資等優惠政策的切實、有效推行。
4.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融資效能
目前,國際上常用的金融投資手段主要有五種:一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扶持高校,二是以風險投資的方式實施銀行優惠信貸,三是建立創業投資母基金,四是發展支持高科技的資本市場,五是利用經營者期權、高新技術債券和知識產權抵押擔保等新型金融工具扶持高校技術創新。
河南省由于資本市場不是十分發達,不可能照搬上述國際上發達國家科技投入中常用的信貸、融資手段,只能根據河南省金融、企業的發展狀況和科技研發能力,對其中的某些手段進行借鑒變通。例如:對高校科技創新的信貸和融資給予支持,對風險投資實施銀行信貸優惠政策等。在借鑒上述國外成功經驗的同時,也可根據河南省的實際情況,利用人民幣升值后民眾儲蓄意愿提高的趨勢,以創建科技銀行為手段,將閑散在民間的資金通過科技銀行、小額信貸的方式和渠道吸引到高校。
5.大力吸收民間資金和省外、國外投資
在當今科技發達國家的高校科技投入中,從投資來源來看,主要包括政府、企業、國內其他機構、國外四類。在日本,企業及民間部門幾乎提供了75%的研發資助,美國為63%。此外,國外企業或機構的研究與開發投入已成為分析國家或高校RD活動的一個新指標。在美國,跨國公司在美國研發的投入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
河南省的經濟外向度較低,對高校大量引進外資存在不利的影響。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只要河南省的政策決策層能夠有效地協調好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的條件,為外資投入創造有利的經濟環境,就能夠吸引外國企業擴大在河南省高校的科技投資。
參考文獻:
[1]朱乃新.后金融危機時期的世界經濟趨勢與應對[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9,(1).
[2]張忠迪.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分析與評價[J].科研管理研究,2008,(2).
[3]河南省統計局.河南省統計年鑒(2006-2009年)[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4]張純成等.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資源分布與創新能力計量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5]安寧,羅珊.主要創新型國家科技投入分析及經驗借鑒[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責編: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