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生分類培養是指在同一學科專業背景下,按照學術型和應用型兩類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研究生。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在研究生分類培養的課程體系、研究內容、學位論文三個方面進行了改革探索,為高校研究生培養體系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工科研究生;分類培養;改革;學術型;應用型
研究生分類培養是指在同一學科專業背景下,按照學術型和應用型兩類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研究生。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致力于提高學生科學研究的能力,以便于學生從事更高層次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前沿科學研究;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致力于適應市場需求,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河南省與教育部共建高校的鄭州大學,理應站在研究生分類培養改革的前沿。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和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已進入碩士研究生分類培養改革階段。改革后的碩士研究生主要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攻讀博士學位或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任職,主要從事高水平科學研究與開發工作;二是直接就業,根據社會需求和個人情況,從事科技開發、技術支持、生產管理等技術類工作或其他業務工作。針對這兩個發展方向,學院對原來僅適用于學術型研究生的單一培養模式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重新設計,學術型研究生更側重于學科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應用型研究生則偏重于專業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筆者以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為例來闡述研究生分類培養改革的實施情況及有關思考,以期為高校研究生培養體系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提供借鑒。
一、實施研究生分類培養的學科專業介紹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是以工程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為主要工具,研究各種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統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學科。控制理論是學科的重要基礎和核心內容,控制工程是學科的背景動力和發展目標。這一學科的智能控制方向主要研究模糊控制、專家系統、神經元網絡、遺傳算法等,注重上述方法的交叉及其在工業過程控制方面的應用;故障診斷方向主要研究當控制系統發生故障時仍能保證閉環系統穩定,且滿足規定的性能指標,研究利用獲得的實時數據對生產過程進行在線監測及故障診斷,根據系統的運行狀態制定相應的控制策略,使系統工作保持在最佳狀態;魯棒控制方向主要研究被控對象參數變化后控制系統仍能穩定可靠地工作,并在某種意義下保障系統的最優性能;信號處理方向主要研究控制系統中的信號處理問題,包括非線性系統的魯棒濾波器設計、自適應濾波器設計、噪聲抵消器設計等。
(一)開展研究生分類培養的優勢
學院學科優勢明顯,有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1個博士點;有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下含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機與電器、高電壓技術、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系統工程、導彈制導與導航等10個二級碩士點);有4個河南省重點建設學科、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有教職工9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具有較強的科研力量,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與企業合作完成了多項橫向項目,與企業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學院還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與社會企業、科研院所廣泛合作,先后與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等9家企事業單位達成共建協議,并在輝煌科技有限公司、機械工業部第六設計院等單位建立應用型研究生創新實習實踐基地4個。
(二)兩類研究生分類培養方案的比較
1.課程體系的比較
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體系一樣,應用型碩士研究生課程分為公共學位課程、專業學位課程和選修課程三大類。但在應用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課程中,學院根據專業特點對具體的課程內容和攻讀學位的學分要求進行了重新調整,新增了自適應控制、小波分析與應用、機器人控制和集散控制系統與現場總線系統等9門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同時取消了復雜系統控制、組合智能控制等6門理論性較強、缺乏實際運用條件的課程。此外,應用型碩士研究生要想獲得學位,其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分也由原來的16個學分降為12個學分,其工程實踐和社會調研學分由原來的1個學分提高到6個學分,但整體上其在課程教學上需要獲得的學分還保持原有的34個學分。
2.研究內容的比較
應用型碩士研究生培養和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從針對復雜系統控制理論、計算機控制系統、智能控制理論,利用各種數學工具描述系統的動靜態特性,以建模、預測、優化決策及控制為主要研究內容,轉變為將理論上的研究成果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與現代檢測技術相結合,研究內容涵蓋從基礎理論到工程設計與實現技術等多個層次,應用遍及工業生產過程、航空航天系統、社會經濟系統等領域。
3.學位論文的比較
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相比,應用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要求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對碩士研究生基礎理論知識和科學研究能力的要求方面,其具體要求從偏重學術理論研究轉向偏重實際應用。應用型碩士研究生課題研究時間不少于1年,論文不少于2萬字,學位論文選題要求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必須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學位論文要求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一個完整并具有一定難度的應用型研究、工程設計或技術開發,重點培養學生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從具體案例和工程實踐分析中提煉理論的能力,注重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和管理實踐能力,重點考核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其將來從事技術應用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開展研究生分類培養改革的思考
第一,如何合理有效地配備兩種研究生分類培養的師資力量,新的課程體系是否適合實際應用的需要,兩種培養模式下學生身份轉換的途徑與方法等,有待進一步探索。
第二,需要思考兩種培養模式在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標準以及如何建立科學的質量保證體系。
第三,如何積極與相關企業進行溝通和合作,盡快建立學科覆蓋面寬的企業基地,并聘請企業專家為合作導師。同時,學校、企業、研究生之間的權、責、利如何界定并逐漸規范的問題也需要思考。
第四,在研究生分類培養過程中,是培養學術型研究生還是應用型研究生首先取決于導師所從事的研究方向。因此,怎樣盡快完善導師評價體系,使其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也是一個亟待探索解決的問題。
第五,學院原始創新較少很大程度上是由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不足造成的,因此學術型人才的培養在學院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控制不同類型研究生的培養比例,尤其是避免過度強調應用型研究生培養而忽視學術型研究生培養,值得思考。另外,怎樣穩步適度地推進分類培養的進程,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研究生教育改革勢在必行,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以及科學發展觀對高等教育提高質量的要求。研究生分類培養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機制改革的重要步驟,對于優化研究生培養模式、完善研究生培養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新的教育形勢下必須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長期性,大力推進碩士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改革,在實踐中切實完善碩士研究生分類培養的改革方案和措施。
參考文獻:
[1]劉朔,陸根書,席酉民.改革研究生教育制度 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11).
[2]沈媛媛.工科研究生培養的現狀分析與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08,(9).
[3]孟珊.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多樣化之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8,(5).
責編: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