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交往媒介逐漸影響到整個社會,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重構著社會生活的話語體系和組織模式,甚至衍生出新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念。大學生作為使用互聯網的重要群體,更是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網絡社區作為大學生網絡生活的一個特殊空間,必然會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領域。
關鍵詞:思政視角;網絡社區;意見領袖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交往媒介逐漸影響到整個社會,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重構著社會生活的話語體系和組織模式,甚至衍生出新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念。大學生作為使用互聯網的重要群體,更是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網絡社區作為大學生網絡生活的一個特殊空間,必然會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領域。我們選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途徑,其實就是從思政的視角尋找研究問題的切入點。
一、何謂“思政視角”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群體,他們所生活的大學是傳承文化和創造文化的地方,在傳承與創造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多元化的碰撞,而大學生在這個環境中的學習、交往活動必然表現出多維度、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關注的重點應該是熟悉和了解大學生群體并給予其積極的引導與影響?!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用優秀的文化培養大學生,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大學生,提出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筆者文中提及的“思政視角”就是站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響人、培養人的高度審視大學生群體的具體問題。
二、對大學生網絡社區的界定
一般而言,大學生網絡社區就是專門定位于大學生的網絡社區,主要滿足大學生學習、考試、求職、創業等方面的需求,為大學生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一個虛擬的釋放壓力的空間?,F代生活中,無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都面臨巨大的壓力,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里,人們能夠更好地放松自己,以便更好地投入現實生活。虛擬的網絡社區能夠為青年人創造一個全新的展現自我的舞臺,使青年人能夠在其中做許多平時不能完成的事情。同時,網絡社區也是一個信息的集散地,它集結了海量的內容,在這里大學生可以接觸到許多平時難以接觸到的信息。大學生喜愛結交新朋友,尋找有共同興趣的人交流討論,網絡社區給大學生創造了一個交流的空間,深受他們的青睞,因此,人人網、占座網等各種大學生網絡社區日漸繁榮。
本文探討的大學生網絡社區,是指以大學生為主要參與者的網上交流空間,包括論壇(BBS)、網絡群組(QQ群)、個人空間(BLOG、QQ空間)、社交網站(校園SNS)等形式。這些大學生網絡社區都具有為參與者提供交流平臺的共同特點,有代表性的大學生網絡社區如北京大學未名BBS,具有如下特點和功能:1.擁有學校最廣泛的日常固定用戶群落,是校內重要的信息發布平臺;2.憑借即時的不間斷的信息更新和高度互動成為學校最活躍的互動媒介;3.作為最大限度反映學校師生思想教育文化生活的網絡窗口,為學生工作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研究樣本。另外,人人網是SNS社區具有代表性的網站。人人網的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12月的校內網,在成立一年多的時間內,它構建了一個集門戶網站、校友錄、QQ空間、博客等多種網絡社區功能于一體的個性化平臺。大學生是人人網用戶中最為活躍的人群,2009年8月14日,校內網經歷了一次技術的轉換后正式更名為人人網,取意于“人人都能參與,人人互相聯系”。截至2009年年底,人人網注冊用戶已達7000萬,而大學生注冊用戶已有3500多萬。它有如下特點和功能:1.具有以個體為中心的開放性管理模式;2.具有年輕化的用戶群組成結構;3.具有實名制下的即時信息互動分享機制;4.打通網站服務界限,提供海量附加功能。
三、大學生網絡社區中的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Opinion Leader)又稱輿論領袖,這個概念起始于法國學者勒龐的著作《烏合之眾》(1895),后來由美國傳播學者保羅·拉扎斯費爾德在《人民的選擇》(1944)中正式提出,其概念是指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同時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他們在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或過濾的作用,由他們將信息擴散給受眾,形成信息傳遞的兩級傳播(大眾傳播——意見領袖——一般受眾),在信息傳播中具有特殊的影響力,他們擁有改變個人或團體思想和行為的力量。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傳播中的輿論領袖日益受到國外學者的廣泛關注,研究成果也十分豐富。
大學生網絡社區的意見領袖是在網絡輿論形成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研究對網絡輿論領袖的影響和引導作用進行了分析,如《網絡論壇輿論領袖篩選模型初探》(余紅,2008)和《網絡輿論形成過程中意見領袖形成模型研究》(胡勇等,2008)。網絡意見領袖是在意見交流過程中逐漸從話題參與者中涌現出來的,與話題參與者發言頻率、辯論能力、影響力和自我堅持力等基本屬性密切相關。一般來說,發言頻率越高、辯論能力越強、影響力和自我堅持力越大的話題參與者,成為意見領袖的可能性就越大。大學生網絡社區的意見領袖通常都是輿論的引導者。在大學生網絡社區這樣一個多元化的信息交流空間中,每個大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平等權利,這就會出現成員對同一件事、同一個話題形成不同的看法,很難形成統一的網上輿論。而意見領袖的權威作用在統一口徑、引導輿論方面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當網絡社區中出現虛假信息和極端言論以致成員無所適從時,意見領袖若能迅速、正確地作出分析和評論,那將對輿論走向起到關鍵作用。
四、從思政的視角看大學生網絡社區的意見領袖
面對龐大的大學生網絡社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選擇何種方式爭取這一“網絡陣地”,實現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引導,已經成了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非常緊迫而艱巨的任務。目前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宏觀的應對策略,即加強對大學生網絡社區輿論的宏觀監控。筆者認為,對大學生網絡社區的關注要從思政視角對大學生網絡社區的意見領袖這個能代表和反映大學生群體特點和動態的事物進行微觀思考。
1.可以通過關注大學生網絡社區的意見領袖調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問題
大學生網絡社區中的大學生都關注哪些問題、大學生的整體道德水平和價值取向、大學生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基本狀態、大學生網絡人際交往特點等內容都可以通過意見領袖這個特殊群體傳達和表現出來。可以說,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許多內容都可以在網絡社區中得以開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生網絡社區就是一個網絡上的學生非正式組織,群組、論壇便是一個個非正式的學生組織單位,它們是大學生之間為滿足自身需求而自然形成、憑感情聯系起來的一種自發形式的非正式體系,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這個非正式組織中的核心人員和活躍分子就是意見領袖。從思政的視角來看,這個研究對象的基本特點和運行規律非常值得深入關注和思考。
2.可以對大學生網絡社區的意見領袖的網絡表現和現實表現進行比較分析
這一研究擬以三個特定的大學生網絡社區為研究對象:校園SNS以人人網為研究對象,校園BBS以筆者所在高校的學生網絡論壇為研究對象,QQ群以筆者所在高校的學生QQ群為研究對象。通過這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生網絡社區對意見領袖進行可操作的實名追蹤,對他們的網絡表現和現實表現進行分析和比較,從而獲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幫助和指導的研究信息。大學生網絡社區意見領袖的影響是網絡文化影響現實生活的一個側面反映,意見領袖能夠充分反映大學生網民的主要特點,并在大學生網絡社區中具有影響力。我們可以對大學生網絡社區的意見領袖的影響進行兩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意見領袖對大學生網絡社區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意見領袖對大學生現實生活的影響,即大學生對意見領袖的思想和觀念在現實生活中的“復制”。同時,我們還要對大學生網絡社區的意見領袖在現實中的表現進行調查和分析,并與大學生網絡社區中的表現進行比較,研究大學生網絡社區的意見領袖能否成為現實生活中的意見領袖。從大學生網絡社區的研究為起點,通過對大學生網絡社區中意見領袖的識別和確定,對大學生網絡群體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群進行研究,分析和總結其特點和規律。這一從思政視角的關注正如圖1所示。

圖1:從思政視角關注的大學生網絡社區的方式
3.要加強對大學生網絡社區中意見領袖引導機制的研究
在思政的視角下,我們非常重視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對大學生網絡社區中意見領袖引導機制的研究。因為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介入大學生網絡社區的一種路徑,它可能涉及對現有大學生網絡社區意見領袖的教育,也可能涉及高校輔導員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否成為大學生網絡社區意見領袖的問題。無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尋求何種方式介入大學生網絡社區,它的前提條件都是熟悉和深刻理解這個組織的基本運行規律和特點,思政的視角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戴海波.大學生網絡論壇中的意見領袖分析[J].新聞界,2009,(5).
[2]胡勇等.網絡輿論形成過程中意見領袖形成模型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
[3]余紅.網絡論壇輿論領袖篩選模型初探[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8,(2).
[4]蔣廣學,李星野.高校BBS與SNS網站比較研究[J].北京教育,2010,(6).
[5]張耀等.大學生網絡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調查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9).
[6]丁雪峰.網絡輿論意見領袖特征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0,(2).
責編: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