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高師院校生物學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實驗室、大學生創新基金等資源的作用,不斷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著力構建高素質、創新型生物學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師院校;生物學科;實踐教學;培養模式
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長期以來,我國高師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培養的學生往往實踐能力較差。高師院校探索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高師院校生物學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言,轉變觀念是先導,明確目標定位是關鍵。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高師院校生物學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觀點,探討了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路和途徑,旨在為構建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生物學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注重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主導作用
實踐教學是高師院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進一步優化生物學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應用性、研究性和創新性的實踐教學,不斷改善實踐教學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已成為培養生物學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內容。
1.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改革目標
在高師院校實踐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過多地依附于理論教學,教學內容表現為多驗證、少創新。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很少主動思考,只是按照實驗指導“照方抓藥”。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實驗教學成為實踐教學的“瓶頸”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薄弱環節。因此,要在生物學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性、研究性和創新性學習能力,積極創造條件使實踐教學成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
2.優化實踐教學內容
隨著生物學實驗園地、實驗室、實驗設備和實驗技術的不斷發展,實踐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根據新穎性、先進性、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原則,使教學內容從直觀性、驗證性和鞏固性實驗向創新性、自主性和研究性實驗過渡。同時,實踐教學內容要符合生物學科實驗技術和研究方法發展的新方向,形成可持續的實踐教學資源。
3.建立新的實踐教學模式
實驗課是生物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主戰場,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至關重要。傳統的生物學實驗課往往采用“三部曲”模式:實驗前,教師講,學生聽;實驗中,學生做,教師巡回輔導;實驗后,教師總結,學生寫實驗報告,不斷重復著“聽——做——聽——寫”。這種實踐教學模式顯然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新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創立學生自主性更強的實踐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通過開設自主性實驗(實驗方案自主設計、實驗試劑自主配制、實驗進程和實驗時間自主安排的綜合性實驗),讓學生切實參與實驗的每個環節,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開展實驗工作的能力。自主性實驗真正實現了實驗教學活動由“教”向“學”的轉變、教師地位由“教”向“導”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實驗的主角,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引入研究性實踐教學模式
研究性實踐教學模式是一種由學生實驗與教師科研活動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是一種教學、科研、實踐互動的教學模式。在研究性實踐教學活動中,學生不但要學習掌握查閱文獻的方法、途徑和技巧,進行實驗材料的培養、試劑的配制,還要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出科學的分析和判斷,對實驗結果進行探討,并撰寫研究論文和科研報告。因此,研究性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和實踐能力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
(3)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考評體系
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是實踐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保證。因此,要調整教學計劃中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加大實踐課在課程中的比例,提高學生對實踐課的重視程度。同時,要量化考核標準,將實踐課作為獨立課程進行考核。
二、發揮實驗室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平臺作用
開放實驗室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實踐技能訓練和創新能力訓練。在日常教學中,單靠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很難達到預期要求,而開放實驗室有利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提高實踐技能。在開放實驗室的情況下,由學生自選感興趣的課題,或者由教師將自己科研課題的一部分作為實驗室開放內容,讓學生擬訂實驗方案、準備儀器、配制實驗藥品,然后完成研究內容。開放實驗室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科研思路,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還增強了學生把握課題的能力。因此要做好開放實驗室工作,加大經費投入和實驗室開放力度,保證基本實驗場所實驗設備的配置。
三、強化導師制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導向作用
由教師親自指導大學生科研項目的大學生導師制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從自然和社會中選擇專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行導師制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制定適合自身的科研方案。一個導師可以指導若干學生,導師與學生定期溝通課題進展情況,學生則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文獻,設計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進行實驗操作和科技論文的寫作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四、增強大學生創新基金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孵化器”作用
學校可以更多地開展自主科技創新和發明創造活動,通過設立大學生創新基金,如科研基金、發明基金和創業基金,逐步加大學生實踐經費的投入,鼓勵優秀大學生申報科研項目,開展相關的項目研究、發明創造等。基金資助的成果和評價可以通過論文發表、專利申報和綜合效益來體現,從而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發明創造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讓大學生創新基金逐漸成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孵化器”。
五、加強畢業設計(論文)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評估作用
畢業設計(論文)是實踐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直接關系到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經費投入和指導教師的配備明顯不足,畢業設計(論文)的總體質量有所下降。要解決這些問題,加大投入是關鍵。同時,需要加強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環節的把關,增強選題的新穎性,強化教師的指導作用和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監控。另外,將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結合起來,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方法。
六、提升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紐帶作用
生物學科的動物學、植物學等專業實習和一些特定的實踐活動如暑期社會實踐、科普活動、大學生社團活動等,都為培養生物學專業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在這些實踐活動中,通過運用專業知識不僅可以鞏固理論教學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如動手操作能力、實際應用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參考文獻:
[1]梅友松,易桂姣.師范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5,(17).
[2]黃斌,饒本強.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12).
[3]張順利,張紅緒.高等師范院校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生物學雜志,2002,(4).
[4]江萍.本科生導師制的推行價值與運行模式構建[J].高等農業教育,2006,(7).責編:思 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