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工作是學校整體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后勤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如何充分挖掘后勤工作育人的潛力,切實發揮后勤工作在推動高素質人才培養、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已經成為各高校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本文以M高校為例,對在社會化背景下如何增強高校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進行初步探析。
一、社會化對高校后勤工作育人功能的影響
M高校是2007年經教育部批準,由N高校和L高校兩所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而成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在合并前期,N高校尚未完全進行后勤社會化改革,一直按照舊的體制運行;L高校則根據教育部要求的后勤社會化管理模式開展了后勤改革的相關工作。M高校成立后,經過多次省內外調研,結合自身實際,全面實行甲方監督與乙方服務相結合的后勤社會化管理模式。后勤處代表學院(甲方)對后勤服務進行宏觀規劃、監督與管理,協調好各方面關系;后勤總公司(乙方)按照企業化運作模式,為學院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務。甲乙雙方以合同契約形式明確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在協議范圍內積極開展工作。在不斷推進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過程中,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也受到了影響。
1.后勤干部、職工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M高校組建以來,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兩所高校后勤服務人員的整合。但后勤正式職工中普遍存在著文化水平偏低、觀念更新不夠、技術水平較差、服務意識淡薄、管理能力不強等問題。而占員工大部分的聘用工多數來自農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大多抱有“打工”心態,流動性較大。這兩方面原因導致了學校后勤員工整體素質較低、技能水平不高、后勤服務輸出水平偏低、保障能力不強。另外,后勤社會化改革后,后勤管理人員還沒有實現從管理者到服務者的角色轉換,常常把學生視為被管理對象而制造出種種對立情緒,導致在管理和服務過程中各種小范圍內的突發性事件明顯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后勤工作育人功能的發揮。
2.市場經濟對后勤員工的負面影響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是指從根本上實現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轉變,使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和運行方式朝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高校辦學規律要求的方向發展。高校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后勤職工難免會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的動機和行為被認為是合情合理的,經濟主體的趨利動機削弱了道德精神,一些人只顧追求由競爭和效率帶來的物質上的富足,變得見利忘義,甚至為了撈錢不惜損害公共利益。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這些現象嚴重削弱了后勤職工的服務意識、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無形中影響了后勤服務功能的增強。
3.社會化影響著高校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
社會化在影響后勤工作者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由于把高校后勤推向了市場,開放的校園生活環境使學生的思想變得更加復雜。社會上的商家都把校園視為有利可圖的市場,紛紛搶占有利地勢,在學校四周建起了密集的娛樂場所、商業網點。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不斷影響著學生的思想,使他們原本脆弱的道德觀念受到強烈的沖擊。同時,大學生在與社會密切接觸的過程中,平等意識、獨立意識增強,出現在心理和感情上游離學校的傾向。這些因素無形中加大了后勤管理工作的難度。
二、社會化背景下高校后勤育人功能的增強
1.明確后勤育人目標,優化育人環境
首先,各高校要重視后勤的特殊地位,明確育人目標。 M高校后勤領導班子經過認真研究,召開了全校范圍的后勤工作研討會并達成共識:雖然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逐步深化,但目前及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后勤服務對象仍然主要是學校師生。為學生服務,就應該具備育人功能,承擔育人責任。因此,M高校后勤管理方把“三服務、兩育人”作為工作宗旨,提出后勤工作要以學生為本,強化服務育人功能,變管理為教育、變被動服務為主動育人,把服務育人的理念進一步強化。其次,要注重環境育人,美化校園環境。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對學生進行“無言之教”。M高校后勤管理方高度重視優化育人環境,始終把綠化美化校園作為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在校園綠化管理方面,后勤管理方根據實際制定了系統的綠化規劃方案,同時依據目標任務,結合綠化模范單位標準努力工作,營造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溫馨氛圍。
2.主動提供親情化服務,注重以情感人
可以說,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無時無處不涉及后勤服務。后勤管理方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小事抓起,積極應對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要改善設備設施,為教學、科研和生活提供良好條件;要加強安全衛生工作的宣傳和教育,盡量避免各種事故的發生;要主動提供熱情服務,給予學生無私幫助,讓他們在溫馨的氛圍中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M高校積極吸納餐飲公司進入學生食堂,在為學生提供營養可口的飯菜的同時,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原材料上漲等問題,既保證飯菜質量,又保證學生食堂健康運營。
2009年,在抗擊甲型H1N1流感戰役中,M高校后勤全體職工始終戰斗在抗擊甲流的最前線,廢寢忘食地工作,使該校甲流形勢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證了學生的健康。其間,學生也都理解學校的各項措施,紛紛表示一定按照學校相關要求做好甲流防控工作。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職責在那時得到了充分體現。后勤職工以實際行動為學生上了精彩的一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間、耳濡目染中受到和風細雨般的道德洗禮,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提升。
3.引導學生參與后勤服務,強化育人效果
M高校非常注重發揮德育主體的能動性和實踐性。在后勤服務工作中,通過后勤熱線、意見箱、貼吧等多種方式定期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舉行聽證會,與學生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制定、補充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并將其納入學校整體管理約束機制當中。此外,M高校還通過組織開展知識競賽、長跑比賽、校園健康行等活動營造團結協作、互助共贏的氛圍,推動了后勤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M高校積極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針對學生民主參與意識強的特點,主動與學工部門配合,成立了飲食中心膳食委員會和公寓自治管理委員會,在學生飲食和宿舍管理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M高校后勤管理方還創造條件積極為學生提供義務勞動和有償勞動的機會,給學生提供參與實踐的平臺。
4.不斷提高員工整體素質,打造育人團隊
提高員工素質不僅是高校后勤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后勤工作增強育人功能的客觀要求。
一方面,M高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推進后勤人事制度改革,實現人員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在明確崗位名稱、崗位職責、目標任務、上崗條件及相應待遇的基礎上,采取“公開、公平、擇優錄用”的原則競聘上崗,明確職工在崗位上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把一批懂管理、精技術、善經營的優秀人才選拔到后勤工作崗位上來,不斷提高后勤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使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另一方面,M高校通過完善相應的員工培訓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優化后勤員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斷提高后勤員工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健康素質,不斷強化他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使廣大后勤員工精于技術、善于經營、敢于吃苦、樂于奉獻,為推動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后勤保障。
參考文獻:
[1]黃蓉生等.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與大學生德育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王立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理論與實務[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8.
責編: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