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優化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是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保障。文章針對目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新問題,就如何優化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探討。
【關鍵詞】 優化;國有企業;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國有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重要部分,是實現國企由大到強的重要保證。但由于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基礎比較薄弱,存在控制環境不良、風險意識不強、內部控制執行不力、信息溝通不暢、內部監督不力等問題,所以優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已成為當前國企改革理論界和實務界最為關注的課題之一。
一、目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領導層對內部控制重視不足、觀念落后
我國一些國有企業對內部控制的掌握還僅限于名稱上,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內部會計控制、內部成本控制,遇到具體問題多強調靈活性,使內部控制流于形式,即使已經制定出相應內控制度的企業大多也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失去了內控應有的剛性和嚴厲性。
(二)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意識淡薄
一些國有企業由于單純追求短期經濟效益,一味注重生產管理和業務工作,對內部會計控制并沒有加以重視,致使財務會計常處于被動滯后狀態。目前,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還只是企業內部信息的孤島,難以同其他功能信息相互融通。現代財務報告三表體系——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難以滿足社會要求企業真實公允地披露會計信息的需要。
(三)信息系統失真,信息不通暢
在很多國有企業中存在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比如,內部信息被管理當局掌控,股東被架空,員工也被蒙在鼓里等。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應該能夠確保每一個員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整個內控系統中所處的位置、職責以及與其他人的關系,確保當意外損失發生時,每個人不僅關心意外損失的結果,還關心意外損失發生的原因,確保正常溝通系統失靈時有另外一個系統來保證信息的順暢溝通。
(四)內控監督不力,執行力不強
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良好、能夠隨時適應新情況,內部控制必須被監督,同時單位負責人必須帶頭執行。目前,有些國有企業雖然有內部控制,但沒有人認真地去考核、檢查執行的效果。無論制度多么先進、完備,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考核,是難以發揮其應有功能的。
(五)企業組織架構不健全
組織架構包括治理結構和內部機構設置兩個部分。一些國有企業,雖然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治理結構,但流于形式,董事會并沒有正真發揮作用,且缺少必要的常設機構,加之一些國有企業內部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導致管理效率低下,致使企業雖然具有了現代企業的外殼,卻沒有現代企業的內涵。
二、優化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新設想
(一)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健全的國企內控體系,以良好的內控環境為基礎。1.樹立正確的內部控制理念。國有企業一定要轉變國資委、財政部要求搞內控的被動為自己要搞好內控的主動,只有企業有強烈的搞好內部控制的主觀需求,才有可能真正搞好內控。國有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清楚,全球競爭已經由資源、技術、市場的競爭轉為管理尤其內部控制的競爭,不搞好企業內部控制,是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的。2.設立科學的治理結構、合理的組織架構。沒有科學的治理結構,無法實現所有權、經營權、監督權的有效分離、制衡,企業的內部控制就無從談起;不能合理地設置企業內部機構,企業就會機構重疊臃腫效率低下,或者機構缺失形成內控盲點。所以建立科學的治理結構、組織架構是搞好企業內部控制的先決條件。3.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美國世通等國際著名公司內控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內部審計沒有發揮作用,而內部審計部門沒有發揮作用的重要原因是其獨立性、權威性沒有得到充分的保障。為保證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權威性,可行的做法是在董事會下設立一個專門的審計委員會,讓審計委員會做內部審計部門的堅強后盾,當然,這對審計委員會成員的勝任能力要求比較高。4.加強人力資源管理,確保從事內部控制建立、實施的人員具有勝任能力。內部控制是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控制,而人既是內控的主體,又是內控的客體,若人的勝任能力無法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將是一紙空文。所以一定要做好人員的招聘選用、后續教育、員工職業規劃、業績考評等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二)加強企業的會計控制
雖然財務報告的真實完整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五大目標之一,但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全面實施企業內部控制,會受到實施成本等的制約,最可行的做法是先從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完整入手,在此基礎上再推進其它目標的實現。隨著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步伐的加快,隨著國際會計準則的不斷修訂,我國會計準則也在不斷的修訂過程中,這就需要企業不斷更新、修正自己的會計制度,把內部控制抽象性、要素性的方法和程序融化為企業會計制度中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與程序。
(三)建立委派財務總監與監事會、內部審計機構相結合的內控監督機構
國企應建立監事會、內部審計部門、委派財務總監三者相結合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實現與行政管理的交叉控制,加強內部監控,保證內部控制被監督,保證及時發現和解決內部控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四)建立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資源計劃)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
這套系統是我國國有企業不斷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水平的方法和工具,它能使企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票據流加以集成和綜合,也是優化國有大中型企業內控控制的重要途徑。●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諫忠,吳軼倫.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在寶鋼的運用[J].會計研究,2005(2):11-18.
[2] 楊有紅.內部控制評價的目的與內容[J].首席財務官,2009(2):17.
[3] 周勤業,王嘯.美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發展及其借鑒[J].會計研究,2005(2):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