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聯壽,溫日宇,郭耀東,劉建霞,樊麗生,姜慶國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山西忻州034000;2.大同大學農學與生命科學院,山西大同037009)
影響作物高產的因素主要有2個,即品種和栽培措施。隨著施肥水平的提高和耐密品種的大面積推廣,高密度種植已被人們廣泛接受。目前,忻州地區玉米種植逐步采用高密度、高投入栽培措施[1-2]。當密度和肥水管理達到一定水平后,品種的增產適宜性就成了必須考慮的因素[3]。本研究比較了在相同栽培條件下幾個品種的產量結果,旨在為當地實現玉米高產提供一定參考。
試驗于2009年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試驗地進行。試驗地土壤為黏質潮土,前茬作物是玉米。土壤有機質含量為9.04mg/kg,速效氮、磷、鉀含量分別為95.9,15.8和95.2mg/kg。供試品種選用6個耐密品種先玉335、大豐26號、鐵研124、強盛16號、永玉1435、M9和2個稀植大穗品種晉單48號、天1號。以晉單48號為對照。種植方式采用寬窄行種植(60 cm×40 cm)。耐密品種種植密度為67 500株/hm2,稀植大穗品種種植密度為42 000株/hm2。每公頃施硝酸磷900 kg作基肥,尿素225 kg作穗肥。其他栽培技術同一般大田。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共設8個處理,重復3次,小區面積25m2。在各小區的成熟期收中間2行(5m2)進行記產,各處理的穗部性狀在室內進行考種。
由表1可知,供試品種株高、穗位高適中,田間觀察均比較整齊,適合機械收割;先玉335和大豐26號穗位低,有較強的抗倒伏性;供試品種生育期都在125 d左右,適宜忻州地區種植。收獲時觀察玉米籽粒的干濕度可知,脫水性最好的是先玉335,大豐26號次之,適宜機械收獲,有利于保存,為發展玉米機械化收割提供了條件。
從表2可以看出,6個耐密品種的產量以先玉335最高,達到16 380 kg/hm2;其次是大豐26號、鐵研124、強盛16號和M9、永玉1435,分別達到 15 570,14 310,12 870,11 220 和 10 680 kg/hm2;2個稀植大穗品種天1號和晉單48號的產量分別達到9 435和8 955 kg/hm2。8個品種的產量以先玉335最高,晉單48號最低。總的來看,耐密品種比稀植大穗品種產量要高。

表1 玉米田間觀察記錄

表2 玉米平均產量及穗部性狀指標
供試8個玉米品種的平均產量經方差分析表明(表3),品種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F=73.37,P <0.01)。

表3 不同玉米品種產量方差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先玉335的平均產量極顯著高于其他7個品種;其他幾個品種的平均產量之間差異也均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在當地適宜栽培的玉米品種主要是先玉335,其次是大豐26號和鐵研124,再次是強盛16號、M9、永玉1435、天1號和晉單48號。總的看來,耐密品種較稀植大穗品種的產量高。

表4 不同玉米品種產量多重比較
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將是玉米生產的主要途徑之一[4-7]。本研究比較了在相同栽培條件下不同玉米品種的產量表現,結果表明,兩大類8個供試品種中,以耐密品種產量較高,尤其是耐密品種先玉335的產量最高,大豐26號和鐵研124次之,且植株性狀表現也適宜試驗地區種植,適宜機械化收獲。因此,當地玉米種植應當選用耐密品種。
[1] 劉武仁,馮艷春,鄭金玉,等.玉米寬窄行種植產量與效益分析[J].玉米科學,2003,11(3):63-65.
[2] 姚先伶,姚宏亮,張志軍,等.玉米新品種展示結果豐產性與適應性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00,28(4):18-20.
[3] 郭耀東.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種的品比試驗 [J].山西農業科學,2006,34(3):33-35.
[4] 英敏,余虎,李其義.玉米品種區域試驗精確度和品種比較精確度分析[J].種子,2004,10(10):65.
[5] 徐樹人,張麗林,張存鑾,等.玉米品比研究與分析[J].上海農業科技,2004(1):92.
[6] 王君,張常在,呂麗俊,等.高產優質玉米新品種——科河11 號的選育[J].華北農學報,2004,19(S1):146-148.
[7] 高玉琴.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 [J].種子世界,2004(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