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杏 (廣東培正學院圖書館 廣東 廣州 510830)
黃麗紅 (廣東藥學院圖書館 廣東 廣州 510006)
2002年布達佩斯開放存取計劃關于開放存取(Open Access,簡稱OA)的定義是:“在公共因特網上自由地獲取文獻,允許任何用戶閱讀、下載、復制、發布、打印和檢索,或者提供對這些論文文本的鏈接、對它們進行索引、將它們作為素材納入軟件及其他任何法律許可的應用。”[1]它的目的是為了突破學術交流的人為壁壘。自誕生之日起,開放存取便受到國內圖書館界的高度關注,如何揭示和組織OA資源成為其中的研究熱點。但關于高校圖書館開放存取資源揭示的調查分析文獻大都僅限于211工程院校圖書館,而未將一般本科、專科院校圖書館納入研究之中。針對此種情況,本文將調查的范圍擴大,即包括廣東省范圍內的所有高校,其中“211工程”院校4所,一般本科院校33所,專科院校71所。筆者認為,對于因缺少科研資金而購買數據庫特別是外文數據庫極為有限的一般本專科院校來說,開放存取資源更顯重要,而這些高校圖書館對此類資源的揭示現狀也將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筆者于2009年6月至9月間對教育部網站上的“學校名單”欄目下的“全國普通高校名單”[2]中的所有廣東高校圖書館網站進行逐一登錄,調查這些高校對OA資源的揭示與組織情況。剔除對OA資源沒有任何揭示的學校,其總體情況如下頁表1所示。其中“網頁”指是否有專門的揭示OA資源的網頁;“所在資料列表”指揭示OA資源的欄目,包括 DB(Database),指數據庫資源列表,ER(Electronic Resources),指電子資源列表,EJ(Electronic Journal),指電子期刊資源列表,OL(Online),指網絡導航列表,PA(Publicly Accessible), 指公共存取或免費資源列表,OT(Other),指其他資源列表[3]。
分析表1,我們可以發現,各校對OA資源的揭示在組織形式與數量上都有一定的區別,而且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一些問題。

表1 廣東高校圖書館對OA資源揭示的總體情況
108所廣東高校圖書館中只有28所提供了OA資源的鏈接,占25.9%,其中4所“211工程”院校圖書館均有揭示,而一般本科院校只有16所圖書館有揭示,占48.5%,比例最低的為專科院校,只有8所,僅占11.3%。
28所廣東高校圖書館的OA資源鏈接情況如下:在ER/DB中揭示OA資源的有15所,占53.6%,在EJ中揭示的有4所,占14.3%,在PA中揭示的有18所,占64.3%,而其中17所學校多重揭示。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上述大多數圖書館都采取將OA資源與自身購買或自建的數字資源整合在一起的方式。將OA資源納入館藏信息體系,直接在圖書館網頁的電子資源列表、數據庫列表或電子期刊列表上陳列所收集的OA資源,將其作為館內數據庫資源之一推薦給用戶使用,這將有助于提高OA資源的利用率。稍顯遺憾的是,其中有不少圖書館并沒有利用鮮明而生動的特殊標識來注明哪些是OA資源或是“free”(免費)的,要在其數據庫、電子資源或電子資源列表上辨認出OA資源并不容易。這一做法對于OA資源的進一步推廣很不利。
1.2.1 單獨設立OA資源欄目的院校圖書館過少
從整體調查情況來看,廣東高校圖書館對OA資源的揭示并不充分。僅有28所廣東高校圖書館網站收藏了OA資源,這其中也僅有9所圖書館有明確且單獨的OA資源列表,并且對開放存取運動、概念、意義等作了相應說明與解釋。這9所圖書館分別是一般本科院校的廣東工業大學圖書館、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肇慶學院圖書館、湛江師范學院圖書館、廣東商學院圖書館、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專科院校的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及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1.2.2 對于OA搜索引擎的揭示比例低,數量少。
在OA資源類型的揭示上,只有12所廣東高校圖書館對OA搜索引擎進行了揭示,在28所揭示OA資源的廣東高校圖書館中的比例僅為42.9%。這12所院校圖書館分別為“211工程”院校暨南大學圖書館,一般本科院校汕頭大學圖書館、廣東工業大學圖書館、南方醫科大學圖書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肇慶學院圖書館、廣東藥學院圖書館、韶關學院圖書館、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專科院校的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圖書館、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其中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的揭示最為出色,提供了Socolar、OAIster、CitebaseSearch、CiteSeer、Scirus、Google Scholar 6個OA搜索引擎的鏈接,并分別進行了較為詳盡的介紹。而除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外的其余11所都只是列舉了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的Socolar。其余的幾個著名的綜合性OA搜索引擎如IndexData、DP9竟沒有一個圖書館提及。
1.2.3 OA期刊揭示的數量多,但對于世界著名OA期刊目錄及檢索系統的收集數量少。
有20所廣東高校圖書館對OA期刊資源進行了揭示,在揭示OA資源的廣東高校圖書館中的比例為71.4%。其中有17所圖書館揭示了世界上幾大著名的OA期刊目錄及檢索系統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HighWire Press、Open J-Gate、J-STAGE、SciELO等中的一個或幾個(見表2)。

表2 廣東高校圖書館揭示世界上著名OA期刊目錄及檢索系統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揭示得最多,達277個。此館非常重視此類資源的收集,專門為此設立了科研項目,投入了較多的人力、物力搜集與其院校專業設置相關的因特網上的免費全文科技期刊,還分科目列出并加以說明。然而遺憾的是,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的網站上既沒有OA搜索引擎,也沒有世界上幾大著名的OA期刊目錄及檢索系統。用戶只能瀏覽其收集的各種OA期刊,而不能使用關鍵詞去檢索自己所研究的課題,這大大降低了讀者使用此OA期刊資源的興趣。而一般本科院校的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收集的OA期刊數量雖然少于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但此館不僅收集《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收錄的開放存取期刊、國內免費學術期刊,還列舉了DOAJ等4個OA期刊檢索系統,從廣度和深度上都更勝一籌,從而也更方便讀者利用。
1.2.4 提供倉儲目錄、高校OA倉儲資源鏈接的圖書館極少
從調查結果看,揭示OA倉儲資源的廣東高校圖書館有24所,占揭示OA資源的廣東高校圖書館的比例為85.7%。然而只有一個OA倉儲資源的圖書館卻有7所,其中4所僅提供了中國科技論文在線1個倉儲資源。提供“開放存取倉儲指南”( 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簡稱OpenDOAR)、“開放存取倉儲注冊”( 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簡稱ROAR)、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信息環境服務注冊(The JISC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Service Registry)、核心開放存取e印本倉儲列表(Core Metalist of Open Access Eprint Archives)、OAI-PMH數據提供者注冊(OAI-PMH Data Provider Registry)及我國的“開放存取圖書館”、浙江大學圖書館SSOA(Social Science Open Access,人文社科類開放存取)等倉儲目錄中的一個或幾個鏈接的僅有5所圖書館(見表3)。
另外,提供OA倉儲鏈接較多的有“211工程”院校的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24個;一般本科院校的汕頭大學圖書館,12個,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17個,肇慶學院圖書館,22個,韶關學院圖書館,15個,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25個;專科院校的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13個,東莞南博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15個,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65個。

表3 廣東高校圖書館揭示OA倉儲目錄情況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廣東省高校圖書館對于高校OA倉儲的關注度低得可憐,只有一般本科院校的廣東工業大學圖書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圖書館、韶關學院圖書館、肇慶學院圖書館。除了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的15個資源,其余的數量都極少。
雖然廣東的4所“211工程”院校圖書館都對OA資源進行了揭示,數量也不少,但都沒有單獨設立OA資源欄目,也沒有提供眾多著名的倉儲目錄中的一個,更沒有提供高校OA倉儲。僅有暨南大學圖書館列舉了一個OA搜索引擎Socolar、3個OA期刊目錄及檢索系統。有明確且單獨的OA資源列表的且對開放存取運動、概念、意義等作了相應說明與解釋的9所圖書館中,除了一所為專科院校圖書館外,其余均為一般本科院校圖書館。這些院校圖書館對OA資源的組織更為系統、全面,其中做得最為出色的為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和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為開放存取資源提供了SCI收錄的開放存取期刊、國內外開放存取期刊、國外免費學位論文數據庫等列表。其中對于國外免費學位論文數據庫這一子欄目組織得最為出色,將其所搜集到的著名高校OA倉儲中學位論文庫的鏈接按字母順序排列,每一個還有一句非常簡潔明了的內容及檢索技巧的介紹。不足的地方在于國內外開放存取期刊的列表的排序稍顯混亂且沒有相應的介紹,對OA資源具有強大檢索功能的OA搜索引擎、國內外著名的倉儲目錄均沒有提及。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提供了開放存取資源簡介、開放存取搜索引擎、國外開放存取鏈接、國內開放存取鏈接、專利數據庫檢索、開放課件(課程)、其他OA資源等列表,此館提供的鏈接雖沒有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那么多,但是提供了最多的OA搜索引擎,對于世界著名OA期刊目錄及檢索系統的收集也是最多的,同時也提供了倉儲目錄OpenDOAR、SSOA。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對每一種OA資源都進行了非常詳盡的說明。不足的地方在于資源的排列稍顯混亂無序。
這些一般本科院校圖書館之所以比“211工程”院校圖書館更為重視OA資源的搜集與組織,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這些圖書館所購買的數據庫尤其是外文數據庫的數量遠遠少于“211工程”院校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華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暨南大學圖書館4所“211工程”院校圖書館的外文數據庫數量分別為79、41、51、23,在這中間,對OA資源的組織與揭示做得相對出色的暨南大學圖書館位列末位。而上面所提到的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的外文數據庫數量分別只有8和3,當其所購外文數據庫資源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時,便對擁有大量高質量的外文學術開放存取資源更為重視。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在其國外免費學位論文數據庫列表的開頭明確表明,是為了彌補館內外文資料的不足而搜集的。
2.1.1 外文OA資源的收集是重點
這是由用戶需求與OA資源的分布現狀決定的。從需求上說,雖然用戶對中文文獻的需求量更大,但根據調查發現,包括專科院校在內的廣東高校圖書館絕大部分都購買了中文數據庫,并且這些學校還可以從聯合參考咨詢系統與文獻傳遞網得到免費的文獻傳遞,也就是說,各高校用戶中文文獻需求基本上是能夠得到滿足的。但是對于外文文獻,大多數高校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一方面,用戶對外文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除了學術研究的需求,還有雙語專業的需求,另一方面,各高校圖書館的外文電子資源相對欠缺,除了“211工程”院校圖書館和個別一般院校圖書館由于具有充足的資金購買了大量的外文數據庫外,其他圖書館只有少量或者沒有外文數據庫,而OA資源則可以解決這兩者的矛盾。OA資源提供了大量高質量、免費的值得圖書館情報機構關注的新型網絡學術資源。有研究表明,著名的Elsevier系統中的期刊的平均可開放存取比例為57.53%[4],截至2004年6月,已被權威文摘索引機構收錄的OA期刊就有235種[5]。而在OA倉儲方面,據OpenDOAR的統計,內容為英文的占82%,內容為德文的占10%,內容為日文的占3%,而內容為中文的僅占1%[6]。這些豐富的外文尤其是英文開放存取資源對于缺少外文數據庫而外文文獻需求強烈的本科院校將是重要館藏資源的補充,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2.1.2 OA搜索引擎的收集是起點
OA搜索引擎可以使用戶方便快捷地了解自己的研究課題在OA期刊、OA倉儲中較全面的文獻情況,從而大大提高了OA資源的使用效率。由于OAISter、Scirus、IndexData、DP9、GoldRush、Socolar等OA搜索引擎各有不同的側重點,所以應盡可能全面搜索,同時說明其側重點及簡單的檢索技巧。
2.1.3 OA期刊資源的收集重點在于著名期刊目錄及檢索系統
像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浙江大學圖書館這樣花大力氣自己去收集科技及人文科學的OA期刊并形成自身的OA期刊目錄,對許多人手本來就短缺的廣東高校圖書館而言是不現實的。DOAJ、HighWire Press、Open J-Gate、JSTAGE和SciELO、Open Science Directory、Genamics Journalseek、Find Articles、Online Journal Search Engine、SSOA等著名的OA期刊目錄及檢索系統基本上反映了當今OA期刊資源的現狀,也是此類資源收集的重點。
2.1.4 OA倉儲的收集應重質量
OA倉儲包括學科倉儲和機構倉儲,其數量與日俱增,世界上著名兩大OA倉儲目錄OpenDOAR及ROAR所收錄的倉儲均超過1 500個[6-7]。列出這兩個目錄,用戶所能鏈接的OA倉儲數目已是非常可觀。搜集所有的OA倉儲資源是不可能也沒必要的,各高校圖書館應將與學校專業設置相關的學科倉儲收集起來,并說明其學科范圍,對其質量進行評定,形成自身的學科倉儲列表。高校圖書館對境外高校OA倉儲應倍加重視。關于這方面資源的收集,一方面可以利用上述著名OA倉儲目錄去選擇,也可以在Google中輸入檢索式:repository “學校名稱”(如repository MIT),去檢索收集[8]。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就根據自身的需求專門收集高校OA倉儲中的學位論文部分,成為一個很好的示范。
2.2.1 設置獨立的“OA資源”欄目
高校圖書館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收集開放存取資源,其最終的目的是提供給用戶使用,滿足其科研的文獻需求,使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接受開放存取運動的共享理念并積極參與到其中。在圖書館主頁設置獨立的“OA資源”欄目,如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主頁上的“開放存取資源”欄目,對OA的定義、OA運動的源起與目標進行深入的介紹,是提高用戶對OA資源的認知程度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
2.2.2 資源的組織應避免無序和堆砌
資源的組織是其利用的前提,筆者認為可以將OA資源分為OA搜索引擎、OA期刊、OA倉儲三大類。OA期刊、OA倉儲分別又可按綜合及各學科分類,各類的資源又可按字順排列,避免雜亂無章地堆砌在一起。在此基礎上,將其整合到館內的電子資源中是可以的,但是必須明確標示是OA資源或“免費”的。國內的中國科技大學圖書館、國外的早稻田大學圖書館對OA資源的整合組織都各有特色,可以成為我們很好的參考。中國科技大學圖書館在其“電子資源”下的“免費資源”子欄目中將開放存取資源按綜合、化學、物理、天文、地球科學、生命、農業、材料、計算機、航天航空、工程、數學、醫學、社會科學、學術搜索、機構倉儲、電子圖書等類目分類組織,其收集的OA資源數量較多,且每個資源都附有詳盡的介紹和主頁圖片,但每一學科分類界面都能做到有序、整潔[9]。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圖書館則是將所有的電子資源在表格中先按綜合、哲學·宗教·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歷史·地理、藝術·美術、語言學·文學、政治·法律·議會、經濟·管理·金融·統計、社會·教育·環境·福祉、數學·物理學、電氣·電子·情報工學、化學·材料工學、天文·宇宙·地球·環境科學、生物·醫學·藥學·生命科學、機械·工程·建筑·土木工程等類目分類組織,各類所有資源都嚴格按字順排列,同時擁有“free”(免費)和“full text”(全文)的標識的電子資源則為OA資源,資源的介紹基本上都是簡明扼要的一句話,因此它對OA資源的組織更顯嚴謹簡潔[10]。
用戶培訓是用戶對OA認知的一個重要手段,比如舉辦“開放存取資源的利用”的專題講座,當學校所購數據庫無法滿足用戶需求而OA資源能部分解決時,用戶對此類資源的印象最為深刻。如廣東培正學院圖書館沒有購買日文方面的數據庫,而日語專業的學生需要用日語完成其畢業論文,圖書館在對這些學生開展“日文資料的檢索”的專題講座時,就將日語方面OA資源重點推薦。
[1]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EB/OL].[2009-12-18]. 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read.shtml.
[2]全國普通高校名單[EB/OL].[2009-06-24]. http://www.moe.edu.cn/.
[3]黃如花, 高 協.美國州立圖書館對開放存取資源揭示的調查與分析[J]. 圖書館論壇,2008 (6):122-126.
[4]黃如花, 張 靜.Elsevier收錄期刊可開放存取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5):35-42.
[5]朱 寧. 基于OA模式的前提條件和實現方式[J].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6 (6):750-754.
[6]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EB/OL].[2009-12-16].http://www.opendoar.org.
[7]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EB/OL].[2009-12-16]. http://roar.eprints.org.
[8]黃如花. 論開放存取資源的收集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2008 (12):6-8.
[9]中國科技大學圖書館.免費資源[EB/OL].[2009-12-16]. http://lib.ustc.edu.cn/2009/view.php?aid=500.
[10]Waseda University Library.Access to Academic Information[EB/OL].[2009-12-16].h ttp://www.wul.waseda.ac.jp/imas/search_list-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