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瑛 (浙江圖書館 浙江 杭州 310007)
近年來,為適應讀者需求,我國各級公共圖書館紛紛開展公益文化講座活動,取得了較大的社會效益,也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贊譽。但是由于各地經濟、文化發展不均衡,各地圖書館該項工作發展出現比較大的差異,存在講座資金不足、講師資源匱乏、講座流程不規范、講座周期不規律、后續工作不到位等問題。浙江圖書館牽頭組建的全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的實踐,能夠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一些新的發展思路。
以2000年和2009年浙江省93個公共圖書館講座的開辦情況、場地情況、資金情況、人員情況等調查入手, 介紹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工作的進展(見表1)。

表1 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工作調查表
根據統計,與2000年相比,目前浙江省開展講座工作的圖書館數量增多,這與2000年以來許多市、縣級圖書館建設或改建報告廳、提升服務理念、獲得經費支持等是密切相關的。開展講座的公共圖書館數量增加,這是可喜的一面,但喜憂參半,仍有41%的圖書館沒有正常開展講座工作,而且已經開展的講座場次及頻率參差不齊(全年舉辦講座48-72場次的圖書館有7個、12-47場次的圖書館有22個、場次不定期的圖書館有26個),舉辦講座的理念、規模、經費、場地、講師資源等方面存在差異和不足。因此,需要建立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協調各地區圖書館講座工作的開展。
近年來,浙江圖書館以省館講座品牌為龍頭,依托一些地區發展較好的講座,以聯盟的形式,推進全省公共圖書館的講座工作,努力縮小各地市、縣級圖書館講座工作發展的差距。
由浙江圖書館主辦的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工作研討會于2008年10月在杭州召開,此次會議上正式成立了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聯盟成員館達60家。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的成立為全省公共圖書館界有序開展、推進講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
杭州市作為浙江省省會城市,在講師資源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通過多年的積累,浙江圖書館目前擁有一支由170余位專家、學者組成的多學科、高質量的講師隊伍。為更好地服務于市、縣級圖書館,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建立了全省公共圖書館講師資源數據庫[1],并在網站上發布講師資源相關信息。許多市、縣級公共圖書館通過這一數據庫了解講師信息和講座主題相關信息,使舉辦的講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不僅省館有豐富的講師資源,各市、縣級公共圖書館也擁有一批在當地或某一領域較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2]。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成員館之間可以互通有無,交流講師資源信息,充實了講師資源數據庫。在向市、縣級圖書館推介省城講師的同時,也為市、縣級知名專家、學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施展舞臺。
名人在公益講座中對讀者具有很強的召喚力,廣大讀者通過媒體了解主講人的身份和講座內容后會慕名前來。名人講座除了帶給讀者文化享受外,也發揮了公共圖書館講座活動的品牌效應,如易中天、王安憶、莫言、麥加等名人講師受邀開辦的講座,往往人如潮涌,影響力極大。但多數圖書館常常因講座價格不菲、圖書館“資”(資金)源羞澀而對名人望而卻步。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統一制定全省的講座計劃,采用“一講多堂”(即講師一次到達一個地區可以有多場收益)的方式,多家圖書館均攤講師的來往機票等費用,大大降低了單場講座的費用。這種方式只需省館預先作好規劃,在實施過程中略微多承擔一些費用,即可達到雙贏的效果,深受講師和聯盟成員館的歡迎。而且這種方式是雙向的,市、縣級館也可以向省館介紹他們請到的名人大家,如臺州地區請到中央芭蕾舞團首席指揮卞祖善先生作講座,隨即向省館成功推薦,這是由下而上的講師“資”源分擔案例。
由于各級公共圖書館用于講座工作的經費不同,多數圖書館沒有專項經費,加上講座工作本身在選題、師資等方面需要宏觀把握和調配,所以省館作為講座聯盟的牽頭人,就應該盡力多承擔些工作。例如,市、縣級圖書館對講師資源數據庫中的講師有講座需求時,浙江圖書館一般都會向需求館的周邊館推薦該講座,確定需求后,以“一講多堂”的形式來洽談低于市場標準的講座費用,并統一標準,一次安排多個地區開展講座。此外,省館還為從省城出發的講師提供交通工具或支付其到達第一站的費用,盡量減少市、縣級圖書館的支出,增加他們開展講座的機會。2007年,浙江圖書館還作出了省圖書館專家和學者去下級圖書館講座可回館領取補貼的規定。這一規定減輕了下級圖書館的經費負擔,使省館多位專家的講座更受歡迎,也為省館和下級館之間的工作交流、溝通、互助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浙江圖書館利用講座聯盟這一載體,以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題,聯合有關單位及社會團體組織了一批講師,開展了全省市、縣級圖書館巡講活動[1],如“儒學與浙江歷史文化傳播與推廣”系列、“加強溝通、共建和諧”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系列、“走進歷史的書屋”的讀書系列等。由于所需費用全部由省館承擔,講座內容結合時代、貼近生活,受到了市、縣級圖書館廣大讀者的歡迎,同時也得到了省文化廳領導的肯定與支持。
目前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工作剛剛起步,還有許多工作亟需加強和完善。
圖書館講座工作開展的優劣與講座管理與服務(包括講座工作者的激情與活力)有很大的關系[3]。注重講座策劃、主持、宣傳人員的專業培訓,完善后期專刊編輯、網絡制作、檔案整理、評估分析等各類專業人員的管理,是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的新任務、新目標。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下一步將定期開展相關的業務培訓,組織市、縣級圖書館講座工作人員進行實地觀摩、考察、探討,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制訂講座聯盟工作流程與運行規范[1]。
浙江圖書館文瀾講壇目前已經在網站上向市、縣級圖書館免費提供講師資源相關信息,但各地區優秀的講師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因此,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應該在講師資源數據庫的建立上更具前瞻性和多元性,即對近兩年內國內、國際發展趨勢和熱門話題做好預測和講師資源的準備;講師資源數據庫建設應注重囊括多學科、多領域、多門類的專家人才,并掌握好時機,使這些講師及其講座發揮最大作用。
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可以把比較成功、有影響力的講座制作成視頻節目或光盤,經審核并作好版權處理后,把講座視頻用鏈接(或做成光盤)方式傳輸(或寄送)給全省各市、縣級圖書館,由下級圖書館尤其是有意愿組織講座活動而又苦于資金缺乏的公共圖書館免費提供給廣大讀者,以最低的成本擴展講座的受眾面[4]。
目前,雖然有些圖書館意識到了講座的重要性,但因缺乏場地而沒有開展這項工作。而有些圖書館卻打開思路,靈活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地開展講座工作,如直接把講座辦到企事業單位和社區的會議場所、向其他單位低價租借場地開辦公益講座、將原有閱覽室“一室二用”(平時閱覽,每月講座日重新擺設為報告會場等)。這些成功經驗可以供同等條件的圖書館借鑒與學習,因地制宜地開展講座工作。
每年可以由省文化廳主辦、省館承辦并評選全省有影響力的講座品牌,以講座的組織狀態、講座計劃、周期、內容、讀者數量、意見反饋、知名度等為主要評選指標,并對當選優秀講座品牌的圖書館給予掛牌獎勵和物質獎勵,召開經驗交流大會。同時,還可以制定動態評選周期,期滿重新評審,擇優汰劣,以促進公共圖書館講座工作的持續開展。
[1]賈曉東. 公益 親民 開放——浙江圖書館文瀾講壇的創新實踐[J]. 圖書館建設, 2008(5):7-9.
[2]王文鳳. 公共圖書館組織公益文化講座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09(6):95-96.
[3]李 麗. 圖書館講座品牌策劃初探[J]. 圖書館學研究, 2007(4):76-78.
[4]王世偉. 對公共圖書館講座工作的再認識[J]. 圖書館雜志, 2006(6):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