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榮
據調查情緒障礙的發生率2.5%[1],其中最常見的是焦慮障礙。目前國內外對焦慮障礙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美國珍·愛爾絲博士研發的感覺統合訓練借助21種訓練器具,讓兒童在特定的游戲中大腦前庭、觸覺防御的功能得到有效提高,從而改善兒童的觸覺敏感、膽小怕黑、焦慮緊張等癥狀,同時提高兒童的注意力、平衡協調等能力。
65例均為門診就診兒童。入組條件:(1)符合ICD-10兒童焦慮障礙研究用診斷標準;(2)兒童焦慮量表總分高于正常平均值(女9.8男8.3);(3)無器質性疾病。
(1)分組 將符合條件的兒童隨機分成兩組,結果治療組35人,平均年齡(7.83±2.16)歲,對照組33人,脫落3人,實際30人,平均年齡(7.65±2.37)歲,兩組兒童性別、年齡及診斷等進行比較,無顯著差異。
(2)治療 治療組采用感統訓練和安慰劑治療,安慰劑每日睡前服1粒,感統訓練每周3次,每次90min,20次為1個療程,少于3個療程即為脫落。每次訓練包括體能訓練和認知功能訓練。
(3)工具及評定 工具為兒童焦慮量表(SASC):評定由一名主治醫師單盲操作。治療組兒童治療開始及每個療程結束進行一次評定,對照組開始及每2個月進行一次評定,量表按0、1、2三級評分,總分越高,焦慮癥狀越明顯,最高分20分。根據ICD-10研究用標準,記錄陽性項目數,療效采用臨床評定標準,即痊愈、顯效、好轉、無效四級。

表1 治療組不同療程評定結果比較

表2 對照組兒童各階段評定結果比較:

表3 研究結束時兩組兒童評定結果比較
2.1 治療組兒童各療程療效比較
第1程焦慮癥狀改善不明顯,第2、3療程癥狀改善顯著(見表1)。
2.2 對照組兒童不同階段評定結果比較 沒有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2。
2.3 兩組兒童研究結束時評定結果比較 治療組焦慮癥狀顯著改善,對照組無明顯變化,兩者存在顯著差異。見表3。
2.4 兩組兒童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35人,痊愈3人(8.5%),顯效13人(37.1%),好轉14人(40%)總有效率85.7%:對照組30人,治愈0人,顯效0人,好轉4人(13.3)無變化26人(86.6),總有效率13.3%,兩者存在顯著差異(x2=33.9 P<0.01)。
目前,感覺統合療法在國內外已被應用到多種疾病的治療,我國引入這一技術主要用于矯正兒童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運動不協調、語言發育晚等疾病的治療,本文觀察焦慮障礙兒童應用該療法治療,療效顯著。
治療組兒童焦慮障礙總有效率85.7%。治療前后各評定指標存在顯著差異,(P<0.01),焦慮表評分及焦慮癥狀陽性項目數顯著下降,兒童怕黑、不敢獨處、離不開大人、不愿上幼兒園、見陌生人不敢說話、易緊張煩躁等癥狀基本消失,與對照組兒童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提示感覺統合療法治療焦慮障礙療效理想。
研究發現治療組兒童第1療程療效不明顯,第2、3療程療效顯著,這可能是由于第1療程治療次數少,信息刺激量不足,經過2、3療程訓練后,信息量不斷增大,大腦功能逐漸得到改善,使兒童焦慮癥狀明顯緩解,有研究表明[2],人的情緒反應中樞位于顳葉、扣帶回,邊緣系統通過調節軀體和內臟活動參與內臟情緒反應。感覺統合治療能促進大腦發育,完善腦功能,這種療法對焦慮障礙兒童治療有效,可能就是這種訓練改善了兒童大腦相應部位功能,從而使焦慮癥狀緩解。
另外兒童的認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視覺空間及掃描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等都有顯著提高(P<0.05),治療后瑞文推理能力平均提高一個百分等級。
總之,應用感覺合治療方法治療兒焦慮障礙,不但可以改善兒童焦慮恐懼情緒、緩解兒童緊張的人際關系,而且能促進兒童的大腦發育,提高兒童運動技能及言語技能發育。
[1] 李雪榮,現代兒童精神醫學[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257.
[2] 楊德森主編.基礎精神醫學[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