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樹英 梁梅興 湯連好 盧美珠 李儉玲 徐燕瓊
電視胸腔鏡手術為胸外科微創手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好等特點,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電視胸腔鏡手術會越來越多地替代開胸手術技術[1],但由于種種原因也可能有不同術中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出現,影響病人術后恢復[2]。因此,要求完善相關的護理對策,為患者的康復進一步創造條件。我院自2006年以來,對接受胸腔鏡手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全麻下行胸腔鏡手術患者160例,其中縱隔腫瘤切除術10例,肺大泡切除術57例,肺葉切除術75例,取活檢術8例,胸膜固定術20例。將1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術前3d巡視患者,簡要介紹手術目的、經過及手術環境、所需儀器設備。除此之外,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還實施以下干預措施。
1.2.1 心理護理 護士耐心細致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電視胸腔鏡手術的性能、治療方法和優點,說明開胸手術能解決的問題電視胸腔鏡手術也能解決,而且電視胸腔鏡手術切口小、損傷小、出血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相對費用低,讓患者消除顧慮。認真解釋患者提出的問題,同時介紹同類患者與其認識,談體會,消除顧慮,堅定信心,使其愉快的接受治療,以取得最佳的配合,并做好家屬的工作,幫助解決經濟負擔,給予心理支持。
1.2.2 術前指導 術前1周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訓練,進行有效咳嗽,指導患者吹氣球、深呼吸運動;練習腹式呼吸:患者仰臥,全身放松,雙手交叉置于腹部,吸氣時保持胸部不動,腹部上升鼓起,呼氣時盡量將腹壁下降呈舟狀,呼吸動作緩慢均勻,每分鐘8~12次,每次5min。以促進分泌物的排出。要求患者術前戒煙1周,避免感冒,以減少呼吸道分泌物。
1.2.3 術后護理 鼓勵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并觀察痰的顏色、粘稠度、量和氣味。接好胸腔閉式引流管,引流管固定及銜接牢固,無漏氣、防止被壓迫或扭曲,定時擠壓引流管,以防血塊填塞管腔。定時記錄引流量,及時更換引流瓶,并注意無菌操作。術后控制輸液速度。定期檢查敷料、切口及引流管旁有無出血或滲血。
1.3 觀察指標 ①術中不良反應 術中產生心慌、氣短、血壓升高或下降、脈搏細弱。②術后并發癥 排除原有基礎疾病及其它因素前提下的皮下氣腫、術后出血、低血壓、肺炎、心律失常等。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包進行資料錄入、整理及統計分析處理,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80例對照組術中不良反應24例(心慌7例、氣短6例、血壓升高4例、血壓下降3例、脈搏細弱4例)、術后并發癥12例(皮下氣腫3例、術后出血3例、低血壓2例、肺炎2例、心律失常2例);觀察組分別為15例、6例。觀察組發生率較對照組為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不良反應、術后并發癥比較
與常規標準開胸相比,胸腔鏡手術不撐開肋骨,術后疼痛明顯減輕,而且比標準開胸術后恢復更加迅速,療效更加明顯,胸腔鏡手術越來越受到重視,受到患者的歡迎[3]。但是手術患者對全麻、手術及胸腔鏡儀器、器械及手術環境缺乏了解,因而產生疑慮、期待而緊張焦慮,緊張焦慮導致患者術中產生多種不良反應,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面色蒼白、脈搏增快等,也可表現為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4],重視手術環境對患者的心理影響,進行心理護理,讓已做過此種手術的患者現身說法,使其了解各種信息,消除焦慮情緒,進而主動配合手術。另外患者焦慮緊張可致血壓升高,呼吸急促,并以胸式呼吸為主,而胸式呼吸極易因術中胸部疼痛和不適引起呼吸暫停[5],也不利于手術操作,還可反射性地刺激胸腔迷走神經加重焦慮心境,形成惡性循環,術前指導腹式呼吸可阻斷這種循環,使全身緊張性降低,焦慮程度減輕,避免術中因胸部疼痛或不適引起的呼吸暫停。術后加強呼吸道護理,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排痰,保持胸腔閉式引流管通暢有效,加強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可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因此,通過對胸腔鏡手術患者的實施護理干預,結果術中不良反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因此,對胸腔鏡手術實施心理護理、術前指導、術后護理,對手術及術后康復都大有益處,是疾病康復的關鍵[6],值得臨床應用。
[1] 黃志強.我對微創外科新概念的理解[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1,1(3):257-260.
[2] 蔡秀珍,謝鳳蘭,劉銀艷.胸腔鏡介入手術并發癥的護理探討[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8,l7(6):286-288.
[3] 劉桐,丁偉.胸部疾病電視胸腔鏡診斷治療學[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1:8.
[4] 李維光.焦慮的診斷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89,24(12):752.
[5] 呂探云.健康評估[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50.
[6] 呂倩影,于晶晶.胸腔鏡手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O09,6(1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