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艷
(西安工程大學圖書館,陜西 西安 710048)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情報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它的工作是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期刊的利用率往往高于圖書,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文獻檢索、專題服務等都是以期刊作為主要信息資源和工作對象的。據資料統計,目前全球期刊20余萬種,其文獻信息量占總信息量的70%以上,期刊以其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出版周期短、時效性強等優勢,日益受到師生的重視與厚愛[1]。
高校圖書館專業期刊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水平和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現就西安工程大學金花校區圖書館紙質期刊的利用情況作一統計分析。
由于期刊是開架閱覽,我們沒法統計讀者到底翻閱了多少本期刊,只能通過接待讀者數以及讀者借閱(復印)資料情況來進行統計分析。

表1 2003~2008年金花校區圖書館期刊閱覽室接待讀者量統計

表2 2003~2008年金花校區圖書館期刊閱覽室借閱(復印)資料冊數統計
從表1、表2可以看出,紙質期刊的利用率是逐年下降的,并且下降的幅度還相當大,特別是2005年相比2004年,下降幅度超過1倍還多。

表3 2004~2008年金花校區圖書館社科期刊閱覽室接待讀者類型統計

表4 2004~2008年金花校區圖書館科技期刊閱覽室接待讀者類型統計
從表3、表4可以看出,期刊閱覽室接待的讀者,不管哪個類型總體上都呈逐年減少的趨勢;本專科生使用圖書館的比率最高,其次是研究生、教師,當然,這和學校師生的比例有關,再者,網絡資源越來越豐富,幾乎足不出戶就可查到所需的大部分資料,對上網方便的教師來說也就不用常來圖書館了;教師、研究生借閱科技期刊的比率較人文社科期刊高,這也跟學校的專業設置和閱覽室的館藏結構有關。
從論文復印登記中可發現,每年3~6月本專科學生畢業論文撰寫時期,期刊尤其是學術性期刊利用率極高,我們將2007、2008年1~6月份科技期刊閱覽室讀者借閱各大類期刊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統計冊數為2007、2008年之和)。

表5 2007、2008年 1~6月份科技刊各大類借閱(復印)冊數統計
從表5可以看出:①中文科技刊利用率最高的是TS大類,占到總數的60%以上,其次是TQ大類,占到總數的23%,其他類總共只占到15%;②外文期刊雖然種類不多,但相對中文科技刊而言,利用率還算是高的,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本科畢業生要求翻譯科技論文需要外文資料,特別是TS類,因本館收藏的種類較多,利用率非常高,占到外文刊的90%以上,而其他類只占不到10%,有的類更是幾乎無人問津;③中文科技刊利用率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國外紡織技術》、《印染》、《棉紡織技術》、《印染助劑》、《針織工業》,外文刊利用率排在前 5位的依次是《Textile Research Journal》、《Knitting International》、《Indian Journal of Fibre&Textile Research》、《Textile Asia》、《Colourage》。
因條件限制,本次未對社科期刊各大類的利用情況進行統計,不過從調查了解到,社科期刊中利用率最高的是消遣娛樂刊,幾乎占到70%以上,其他類期刊使用相對較少,但總的來說,社科期刊比科技期刊利用率要高。內容通俗、實用、趣味、時尚、休閑類的期刊讀者借閱率高,這與大學生這一特定讀者群的精神生活追求、思維方式不無關系,同時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期刊閱覽尤其是紙質期刊不僅僅局限于學術研究,同時也是大學生專業學習之余心理調適和認識接觸社會的一種方式。
一是期刊缺期的影響。由于種種原因,在高校圖書館收藏的期刊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期少卷或損壞的現象。以本館2008年所訂的期刊為例,訂購中文期刊1343種,缺失期刊達到70種約242冊,此數字還不包括簡裝合訂本及未裝訂刊中的缺刊,缺失數目相當大。實踐證明,期刊完整率的下降,使其利用價值相應降低,嚴重地影響期刊的使用效益。
二是期刊裝訂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讀者因撰寫論文或科研工作的需要急需某本期刊或某篇文章,可剛好該期刊拿去裝訂或裝訂回來還未上架,讀者往往心急如焚又無可奈何,只好去尋找其他查找途徑。
三是期刊種類結構的影響。在高校圖書館中,由于期刊所占的比重遠不如圖書,期刊的采購、管理也不受重視,再加上現在網絡資源豐富,各圖書館越來越重視電子期刊、網上資源的建設,紙本期刊逐年處于縮減或保持原有種類的狀態,很少有增加,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讀者群。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上資源日益豐富,許多讀者有了信息需要首先想到去網上查找,搜索無果才來找紙本信息。近年來期刊閱覽室的讀者量逐年大幅度下降,而電子閱覽室的讀者量迅速增加足以說明這一點。
圖書館各部門只是做一些與自己部門業務相關的導讀工作,各部室缺乏協調合作,而導讀工作也主要是解答咨詢、為讀者查找書刊資料、進行新書推薦等,內容上、形式上單一,缺乏新意,而另一些細微、長遠的導讀工作,例如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輔導、檢索工具的使用、編制專題研究書目等則無統一規劃,也有可能是臨時抽調出人員來進行或讓其他部門人員兼做導讀工作,結果往往是流于形式[2]。
館員日常管理與服務工作缺少人性化,有些期刊閱覽室的館員回答讀者問題時語言生硬、表情冷漠、敷衍了事;有的館員業務不熟悉,不能有效地引導讀者閱讀,甚至還給出錯誤的信息,浪費了讀者時間;有的館員責任心差,不能及時整架、上架,影響讀者利用;少數館員還在工作時大聲聊天、嬉笑、打電話,弄得讀者無心閱讀;有的館員在處理讀者偷刊、損壞刊現象時不夠人性化,使讀者產生怨恨;有些閱覽室的館員提前10分鐘開始做閉館準備,收拾東西,打掃衛生,整理刊架,弄得噪聲四起,大煞讀者閱讀心情。閱覽室座位不夠、燈光灰暗、夏熱冬冷、衛生環境差等也會影響讀者到室閱覽閱讀。
首先,要重視期刊征訂。期刊征訂要做到有的放矢,嚴格把關。期刊采購人員應了解學校的專業設置、學科建設、教學科研需求并主動征求學校學科帶頭人、廣大師生以及期刊管理人員的意見,保證重點,兼顧一般,對于涉及基礎學科和相對穩定的專業期刊,在收藏時應該注意系統性、完整性和科學性。同時,期刊的訂購工作不是一勞永逸的,應根據學校和學科的發展變化以及所訂期刊的利用率不斷調整,滿足讀者不斷發展的需求。
再者,在高校圖書館,不同層次的讀者查閱期刊的類型各有側重,所以在采購中要考慮兼顧教學、科研和學生課程學習、擴大知識面等方面的需要,以學術刊物為主,知識性、普及型刊物為輔[3]。
其次,要對未到期刊及時補缺。在平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讀者因查不到所需期刊而遺憾,甚至產生抱怨,因此,對到館期刊要經常進行核對,未到期刊及時催缺,對部分重要期刊更要想盡辦法補缺。補充缺刊的途徑主要有:①對郵發期刊,如遇到期刊少發、漏發、錯發的問題,應立即和投遞員或郵局取得聯系,說明原因,及時得到補充。②對非郵發期刊(內刊),可以直接向編輯部或出版社發函催補。③與院系資料室和兄弟單位保持聯系,協調、交換多余刊物,也可以從私人手中收集、征購。④對部分缺期過刊也可通過當地的書店或報刊門市部補購。⑤可通過網絡下載、掃描、復制技術對所缺刊物進行補缺[4]。
再者,要合理選擇裝訂時段,縮短裝訂時間。由于期刊下架、裝訂、加工到上架需要一定的周期,應盡量避開使用高峰,縮短裝訂時間也是提高利用率的一個有效手段。9~12月份是研究生利用期刊的高峰期,3~6月份是本科生利用期刊的高峰期,我們現在選擇7月份放假前下架裝訂,應該說時間的選擇還是比較合理的,只是裝訂回來到上架的周期稍長,影響了學生利用。
為了能使館藏期刊得到有效利用,圖書館首先應根據學校系部設置和學科專業布局,加強現有館藏期刊的整理與分類,按學科門類及教學科研的不同需求,對館藏期刊布局及時進行整理[5]。新校區圖書館建成后,我們將館藏文獻重新進行分配,全校(除了藝術工程學院)大一、大二學生及管理學院、計算機學院的學生在新校區,新館期刊閱覽室就多收藏休閑娛樂、文體百科、管理、計算機類期刊,而校本部因為多是高年級本專科生及研究生,教師進行科研也主要在這邊,專業期刊和外文期刊收藏的就相對多一些。在閱覽室布局時也注意將文、理學科及相關專業類別的期刊相對集中,為讀者從學科專業角度利用期刊帶來便利,有助于館藏期刊文獻的有效利用,也有利于館員根據館藏特點開展宣傳、推薦、咨詢等服務工作。
利用現代媒體和傳統媒體,廣泛宣傳館藏,有助于增強其對讀者的吸引力。近年來,我們曾舉辦過多次期刊展覽,如“環境類期刊專題展”、“核心期刊展”、“國慶60周年專題展”等;將閱覽室的英文報紙分類整理,指導學生進行專題閱讀,比如將有關奧運、“神七”發射等有關信息搜集整理,裝訂成冊提供給學生閱讀;長期開展讀者調查,做好導讀工作,采用觀察、實驗、調查和文獻分析等方法,對到室讀者的結構、閱讀心理、閱讀需求及讀者到室的頻率、閱讀率,對工作人員服務的評價,對收藏文獻的內容、類型、文種、時限的選擇等相關規律進行研究,一方面做好導讀工作,一方面提供文獻采選依據;密切配合教學科研工作,做好專題服務,發揮學科館員的作用,針對教學及科研需要,主動服務,大量吸引研究型讀者;統計分析即將畢業撰寫論文的研究生、本科生利用各類期刊的情況,在了解教學計劃和畢業專題范圍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與課題有關的期刊信息及查找方法;開發針對館藏期刊的網頁,擴大期刊閱覽室的虛擬空間;期刊閱覽室的工作人員也應逐漸學會利用網絡向讀者提供服務,充分利用校園網,向遠程讀者提供專題服務、代查代檢、文獻傳遞、信息分析等深度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完善服務體系。
目前本館對期刊資料的借閱管理方式是只內閱而不外借,這就使得部分讀者感到不便,影響了期刊資料的充分利用。可以考慮改進閱覽制度,采取借閱結合的方式,根據不同讀者確定不同的借閱期限,如教師因平時上課,一般他們都是利用晚上或休息時間搞科研,可允許借出閱覽。對學生應根據他們的特殊情況,有些來不及抄寫的資料可借出半天或一天。其次,對于利用率較高的單本期刊資料則不外借。過刊可根據情況適當延長借閱時間,但期限不應超過一周[6]。
館員首先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一切為了讀者、一切為讀者著想”的積極主動的服務意識,真正把讀者需求作為自己的追求。在工作中忠于職守,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對讀者主動熱情,文明而不庸俗,謙虛又不失大方,平等待人,將主動服務始終貫穿于整個工作環節。其次,館員必須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斷沖擊著圖書館的傳統工作方式,未來的圖書館將是網絡化、數字化和多功能化的信息中心。因此,館員既要有較強的圖書館專業知識,又要具備一定的相關學科專業背景,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以及一定層次的外語能力。為此,一方面,期刊從業人員要加強自身業務知識的學習,以“一專多能”為自身的奮斗目標,調整知識結構,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計算機網絡、外語知識;另一方面,學校也應為期刊管理人員創造條件,為他們提供各種學習培訓機會,真正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增強開發期刊信息的能力[7]。同時,圖書館也應有計劃地引進各類人才,立足于期刊管理工作的需要,科學制定和實施人才培訓規劃,實現期刊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標,造就一支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結構合理、能力素養優良的圖書館期刊管理隊伍。
[1] 高森琴.淺談新形勢下高校期刊的管理及利用[J].現代情報,2002(4):101-102.
[2] 楊正先.對提高期刊管理與利用的幾點思考[J].貴圖學刊,2006(3):28-29.
[3] 黃睿.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紙質期刊館藏結構和使用效益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25):18-19.
[4] 楊正先.淺談高校圖書館期刊管理與利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2):65-66.
[5]葛靜雯.關于高校圖書館期刊管理與利用的幾點思考[J].南平師專學報,2006(10):135-137.
[6] 張建華.淺談高校圖書館過刊的管理與開發利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2):26-27.
[7]吳良凱.關于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的思考[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5(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