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貴
(東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南京 210096)
可持續發展和制造業與資源性產業已經成了近期學術界和工業界研究的焦點問題[1-3]。然而,要實現能源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在企業層面和操作層面上制定一個戰略計劃還缺乏統一的論述。
CP模式即Cleaner Production,清潔生產模式,是關于產品和產品生產過程的一種新的、持續的、創造性的思維,它是指對產品和生產過程持續運用整體預防的環境保護戰略。清潔生產是要引起開發者、生產者、消費者即全社會對工業產品生產及使用全過程對環境影響的關注,使污染物產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達到最小,資源充分利用,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清潔生產不僅要實現生產過程的無污染或少污染,而且生產出來的產品在使用和最終報廢處理過程中,也不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損害。同時在生產過程的每一環節,以最小量的資源和能源消耗,使污染的產生降到最低程度。因此,清潔生產是一種低消耗、高產出、無污染或少污染,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統一的生產方式,是人類在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尋找到的在持續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有效途徑,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是現代企業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最佳模式。
目前世界各國對清潔生產評價指標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但公認和常用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主要有以下6種:①生態指標。歐盟用環境影響的觀念來評估污染物質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并建立了各項生態指標體系。②氣候變化指標。荷蘭制定的氣候變化指標是將全國每年的CO2、CH、N20的排放量折算成CO2當量相加。這一指標只適用于政府對全國的溫室氣體控制,但對具體行業或企業卻無法指導清潔生產進行。③環境績效指標。歐盟綠色園桌組織(EGT)針對鋁冶煉業、油汽勘探業、石油、石化、造紙等行業特性提出了應該建立的清潔生產指標項目。④環境負荷因子。英國得利公司(ICI)研究出一種環境負荷因子(ELF)作為評估化工新工藝的參考值,其定義為環境負荷因子:廢棄物(噸)/產品(噸)。⑤廢棄物產生率。美國3M公司研究出一個簡單的指標作為評估工藝的參考值,其定義為廢棄物產生率=廢棄物(噸)/產出(噸)。⑥減廢信息交換所。美國環保署的減廢信息交換所 (PPIC)所采取的方式是經常調查或評估廢棄物產生量、原料、水及能源的耗用量。在每次調查或評估之間必須進行某項改善,然后比較改善前后的情況,以評估改善的程度。國外清潔生產的評價方法一般分為3種:定量評價法,定性評價法和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法。但世界各國常用的則是定量、定性相結合的綜合指數評價法。
關于清潔生產的評價方法,世界各國不盡相同。按照國際慣例結合中國實際,我國學者通常采用定量綜合指數評價模式。為使評價全面而又準確,綜合指數評價法采用了兼顧極值或突出最大值型的計數型的綜合評價指數。其計算公式:

式中:IP為清潔生產綜合評價指數;OiM為各項評價指數中的最大值;Cja為類別評價指數的平均值 Cja=(∑cj)/m;mm為評價指標體系下設的類別指標數。如何評估綜合評價指數的水平,靳敏、萬融(2002)認為可以采用分級制的模式,即將綜合指數分成5個等級,按清潔生產評估綜合指數IP所達到的水平給企業清潔生產定級。如果類別評價指數Cj或單項評價指數Oi>1時,表明該類別或單項評價指標出現了高于類比項目的指標,故可以據此尋找原因調整工藝路線或方案,使之達到類比項目的先進水平[5]。 王 虹,孫曉君[6](2004)通過對企業清潔生產的考核和清潔生產水平分別作權重記

表1 CP指數測度指標

表4 2007年和2008年CP指數后10名企業

表2 具有代表性煉油企業細分
分再求和的方式得出煉油企業清潔生產水平的總體評價。顯然這種方式相對粗泛,特別是給出的評價分值主觀因素居多。
基于“源削減、再循環”的清潔生產原則,對于能源制造業的清潔生產評價,我們以煉油業為例,選取指標X1(煉油綜合能耗降低率)、X2(加工噸原油耗新鮮水量降低率)、X3(加工噸原油廢水排放減少率)、X4(加工噸原油廢氣排放降低率)、X5(工業重復用水率)、X6(“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來測度;X7(廢氣去除率)、X8(廢水排放達標率)來測度(表1)。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保證計算的準確性,選取的指標都具有向上性,即都是越大越好,從而保證了分析的一致性??紤]到數據的可獲取性,我們擬采用2007~2008年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所屬26家煉油企業 (表2)8個測度指標的數據,采用因子分析法,方差采用最大正交旋轉法。2年的累計因子貢獻率均大于85%,說明原有變量適合作因子分析,采取Thomson估計法計算主因子得分,并最終計算出企業的因子總得分,也就是CP指數。這里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石化統計年鑒(行業產值和增加值的數據)和該集團公司年報(健康、安全、環境部分數據)。
這里對于煉油業CP指數的分析,結合了企業規模貢獻度指標。規模貢獻度指該企業加工量占全部煉油業加工總量的比重,反映了該企業在整個行業體系中的地位?;诿姘鍞祿治龅男枰?,故將各煉油企業兩年的CP指數進行標準化處理,保證其位于0~1區間。具體的標準化公式為:

式中 i=(2007,2008),表示時間截面,j=(1,…,26),表示企業截面。

表3 2007年和2008年CP指數前10名企業
表3顯示的是2007年和2008年CP指數排名前10名的企業??梢钥闯觯?007~2008年CP指數排名前10名的企業基本上是C20鎮海煉化、C23茂名石化、C1燕山石化、C2天津石化、C9濟南分公司、C4滄州分公司等企業。這些企業清潔生產能力相對較強,集中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原油資源利用效率高,原油儲運和加工損失率低;②“三廢”治理力度較大,工業廢水、廢氣排放量較低,水重復利用率較高;③清潔生產技術在企業得到較好運用,清潔燃料生產水平和高附加值產品比率較高。繼而對環境和生態的危害程度相對較低,因此CP指數也就比較高。
表4顯示的是2007年和2008年CP指數排名后10名的企業。可以看出,2007~2008年CP指數排名后10名的企業基本上是C26西安石化、C12九江石化、C15荊門石化、C11安慶石化、C13武漢石化等企業。這些企業清潔生產能力相對較弱,這些企業的主要特點有:(1)原油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由于地處中西部內陸地區,原油儲運和加工損失率較高;(2)“三廢”治理力度差距較大,工業廢水、廢氣排放量較大,水重復利用率不高;(3)清潔生產技術在企業沒有能得到較好運用,清潔燃料生產水平和高附加值產品比率不高。繼而對環境和生態造成一定程度危害,因此CP指數相對比較低。
經過多年的研究與探討,國內學者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清潔生產定量評價指標體系,使清潔生產的評價工作趨于科學化、系統化、程序化、規范化和定量化[7]。但是關于企業如何建立清潔生產模式以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目前還是空白。
清潔生產本身是一種技術范式的革命,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思維方式,是對傳統技術的挑戰。從目前我國能源制造業發展的現狀和特點來看,用于清潔生產的投資在我國能源制造業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資金的注入加速了我國能源制造業清潔生產的技術更新和裝備改造。因此,實現產業的清潔生產應該主要通過科技進步、技術創新來實現,技術水平的提高可以縮短生產周期,提高資源的生產利用效率。同時政府和行業加強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加強清潔生產的推廣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更應該通過制度創新來建立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因此,本文從科技、創新、資金投入強度來選取變量分析煉油業CP模式的影響因素。從資源約束的角度來看,我們綜合考慮了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經濟資源以及環境資源等要素的影響,構造了一個2005~2008年4年時間截面與企業截面的模型:
CPI=αi+δt+β1Nppit+β2Tabit+β3Ippit+εit,CPI代表清潔生產指數,αi和δt分別代表企業和時間的特殊效應,Npp表示新產品產值比重,Tab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體現;Ipp表示科技支持力度,消化吸收經費/技術引進經費;εit代表資金投入力度,指用于清潔生產的投入占固定資產投入的比例;εit表示誤差項。這里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石化年鑒(CPI的計算)、中經網數據庫(Npp和Tab、Ipp),模型的驗證結果和優化過程具體如下:

表5 我國煉油業CP模式影響因素的檢驗結果
這里主要采用靜態的面板模型估計方法,模型包括的是企業截面的固定效應(Fe)與隨機效應(Re)模型,Fe采用最小二乘虛擬變量模型LSDV,通過“組內去心”消除虛擬變量αi,然后再用OLS法對系數進行估計,Re則采用廣義最小二乘法FGLS進行參數估計,而Hausman檢驗則用來確定固定效應與隨機效應哪個更優。表5中的檢驗結果體現了模型設定不斷優化的過程,方法(1)和(2)主要是針對中石化2家企業截面進行的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的檢驗,結果發現在兩種模型中,Npp、Tab、Ipp指標分別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究其原因,發現C24海南煉化的科技支持力度異常,遠遠低于其他企業,該企業2006年才投入商業運行,這可能是引起模型沒有通過檢驗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將海南煉化作為離散點剔除樣本范圍;(3)和(4)的分析建立在剔除海南煉化基礎上,檢驗結果發現Npp和Ipp指標仍然沒有通過統計檢驗。再次經過分析發現,C16金陵石化、C21福建煉化的 指標出現異常,由于兩個企業在此時間段相繼進行了一輪改造,并且變化趨勢并不平穩,因此考慮剔除該樣本;(5)和(6)的分析是建立在剔除C16和C21樣本的基礎上,通過檢驗可以發現,Re和Fe模型中所有變量全部通過了顯著性檢驗,Hausman檢驗的結果顯示隨機效應模型優于固定效應模型。從(5)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新產品產值的比重Npp對煉油業CPI具有比較明顯的影響。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科技創新對于促進煉油業清潔生產的重要作用;技術消化吸收能力同樣也是非常顯著的影響因素,對于清潔生產來說,技術是貫穿整個流程的核心,因此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是不容忽視的;同時,用于清潔生產的資金投入比重Ipp與CPI呈現了正相關關系,資金的投入一方面加快了我國煉油業現代化基地的建設,另一方面卻給也逐步消弭了企業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壓力。因此,更加顯示出資金的投入對煉油業清潔生產模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本文以可持續發展理論和清潔生產理論為基礎,全面分析了能源制造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演化進程,以煉油業為例,綜合測算了我國煉油業細分企業的CP指數。為了進一步探究能源制造業CP模式的發展,本文建立了能源制造業CP模式的評價模型,并且采用面板數據的分析方法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發現科技創新與技術消化吸收對促進能源制造業CP模式具有比較明顯的影響;而資金的投入行業對CP模式具有正向的影響。對于我國能源制造業業清潔生產的發展,主要應該注重以下幾點:(1)注重科技創新,加快新產品的開發和新制造工序的創新,提高新產品產值的比重,加快制造產品的結構升級;(2)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基礎上,加強消化吸收的能力。先進技術的研究與引進固然重要,但是更應該注重科技成果的轉化以及應用,以此作為推進我國能源制造業CP模式的重要途徑;(3)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特別是加大固定資產投入中用于清潔生產的比例,進一步提高清潔燃料的生產水平,降低能源產品生產和消費過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清潔生產是我國能源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發展路徑。從清潔生產模式的實踐來看,我國能源制造業基本遵循了“源削減”和“再利用”原則,但目前我國能源制造業生產能耗仍舊偏大,資源總體利用效率不高,沒有根本擺脫粗放型的增長模式。因此,加快清潔生產模式的實踐是能源制造業解決資源約束問題的重要途徑。
[1]李同升,韋亞權.工業生態學研究現狀與展望[J].生態學報,2005,25(4).
[2]Su—Yol Lee,Seung—Kyu Rhee.From End—of—pipe Technology towards Pollution Preventive Approach:The Evolution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ism in Kore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5,(13).
[3]Graedel T E,Bertram M,Fusea K,et a1.The Contemporary Euro?pean Copper Cycle: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Copper Cycle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2).
[4]劉思華.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5]何勁.關于企業清潔生產研究的文獻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6).
[6]王虹,孫曉君,崔寶臣,劉波,張玉雙.煉油企業清潔生產評價體系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4,(12).
[7]賈愛娟,靳敏.國內外清潔生產評價指標綜述[J].陜西環境,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