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道 李長春
(1武漢大學 2007級研究生,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珞珈八一路 483號,430072;2湖北省通城縣中醫醫院)
慢性腎炎,是一組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壓和水腫為臨床表現的腎小球疾病。近幾年來,我院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炎,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
136例均為我院的門診或住院就診患者。隨機分為 2組,治療組 72例 ,男 42例,女 30例 ,年齡 19~53歲,療程 1~7年。對照組 64例,男 36例,女 28例,年齡 18~55歲,病程 1~7年。 2組在年齡、病程、臨床表現和腎功能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腎炎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診斷標準。
2.1 對照組 給予低鹽、低脂、低蛋白飲食和必需氨基酸控制高血壓,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或鈣通道阻滯劑,利尿消腫、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藥,預防和控制感染,避免勞累,防止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避免使用有腎毒性的藥物。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進行中醫辨證論治。基本方: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黃芪、丹參、蒼術、蒲公英、金銀花、車前子、白花蛇舌草。肺脾氣虛者合參苓白術散;腎陰虛者合二至丸,腫甚者合五皮飲;熱毒重者合五味消毒飲;腎虛大量蛋白尿者加金櫻子、芡實;咽痛者加蟬蛻;有皮膚病者加地膚子。每日1劑 ,水煎服,每次 150mL,每日 2次 。
3.1 療效標準 按《中藥新藥治療腎炎的臨床指導原則》制訂。完全緩解:水腫等臨床癥狀和體癥完全消失,尿蛋白檢查持續陰性或 >12個月以上,或 24h尿蛋白定量持續 <0.2g,高倍鏡下尿紅細胞消失,腎功能正常。部分緩解:水腫等臨床癥狀和體癥基本消失,尿蛋白檢查持續減少 50%以上,高倍鏡下尿紅細胞不超過 3個,尿沉渣計數接近正常,腎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水腫等癥狀和體癥明顯好轉,尿蛋白檢查持續減少,或 24h尿蛋白定量持續減少 25%~49%,高倍鏡下尿紅細胞不超過 5個,腎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無效: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無明顯改善或反而加重者。
3.2 結果 見表 1、表 2。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例(例)

表2 2組治療前后 BUN、SCr、24hu-TP變化比較(ˉx±s)
慢性腎炎是持續進行性發展的腎臟疾病,屬于中醫“水腫”“腰痛”“虛勞”等范疇。臨床上多為虛實夾雜癥,其治療關鍵在于調整免疫功能,方中黃芪益氣固攝,據研究黃芪可糾正腎臟高灌注,高濾過,減少蛋白尿排泄,抑制腎臟肥大,減輕腎小球其底膜增厚等[1]。同時黃芪還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和抗氧化作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轉化生長因子(TGFB),減少細胞外基質(ECM)生成,降低尿蛋白,保護腎功能[2]。生地黃、山藥、山茱萸滋補腎陰,茯苓健脾滲濕,蒼術健脾祛濕,蒲公英、金銀花、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車前子利尿,丹參活血化瘀。方中清熱解毒藥和活血化瘀藥并重,能調節免疫功能,擴張腎血管,提高腎血流量,改善腎微循環,有助于免疫復合物的清除和病變組織的修復,從而減輕蛋白尿、血尿,改善腎功能。全方共奏健脾補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效。
[1]王榮,李曉玫.中藥治療慢性腎臟疾病及其抗纖維化的研究進展.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4(12):738-741.
[2]張翥,方敬愛,葉任高.中藥的保護與腎素性.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1,2(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