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冰帶著兒子在一家大型超市購物。當他們離開時,超市門口的警報器響了。
2、店員將楊冰帶入超市辦公室,保安用手提電子探測器對楊冰進行全身檢查,確定她髖部有磁信號。
3、楊冰在保安的強迫下解開褲子拉鏈接受檢查,但店方并未發(fā)現(xiàn)她身上攜帶未付款的商品。店方在扣留楊冰兩小時之后終于讓其離店。
4、憤怒的楊冰向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超市承擔其精神損害賠償。

說法:
本案涉及的是侵犯人格尊嚴權和名譽權及其法律責任的問題。我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名譽。”第120條規(guī)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4條規(guī)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第43條規(guī)定:“經(jīng)營者違反本法第25條規(guī)定,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
在本案中,顧客穿越店門時引起警報器鳴響,超市無權單方面將顧客本人或其財物扣留,或?qū)︻櫩偷娜松碡敭a(chǎn)進行檢查。只有國家法定機關在法定條件下并經(jīng)法定程序才能實施這樣的行為,而超市在民事關系中與楊冰處于平等的地位,并不享有這樣的權利。所以該店店員與保安將楊冰帶入辦公室并對她人身進行檢查的行為已經(jīng)侵犯了楊冰的人身權。而超市迫使楊冰解開褲子拉鏈接受檢查的行為侵犯了楊冰作為人的權利,是對其人格尊嚴的嚴重侵害,同時使其名譽權受到損毀,精神遭受痛苦。因此法院判決該超市給予楊冰精神損害賠償,并向楊冰賠禮道歉。 ■
(文:王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