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萬洲 李 艷 汪 明
研究表明某些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存在凝血系統功能紊亂[1-5],并已經受到臨床醫生的廣泛關注。本文對肺動脈栓塞(APE)、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急性加重期(AECOPD)、肺炎以及肺癌(LC)等患者血漿D-二聚體水平進行了檢測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所有患者均為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本院呼吸內科住院病人,其中APE 8例,男5例,女3例,年齡68.0±6.8歲;COPD 29例,男 16例,女13例,年齡71.2±10.7歲;AECOPD 41例,男24例,女 17 例,年齡 72.2±10.6歲;肺炎23例,男 13例,女 10例,年齡 64.4±15.2歲;肺癌 13例,男8例,女 5例,年齡 63.1±15.7歲。其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2009年《臨床診療指南》標準[6,7]。對照組為體檢健康老年人32例,男18例,女 14例,年齡 65.6±11.7歲。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晨7時與健康體檢者同時抽取同側肘靜脈血1.8 ml,注入0.109 mmol/L枸櫞酸鈉抗凝管內充分混勻,運送至實驗室后2 000 r/min離心15min分離血漿,并于2h內完成測定。測定結果大于0.4mg/L為陽性。檢測儀器為德國BE公司rack-rotor全自動血凝儀及Axis-Shield PoC As公司D-二聚體試劑盒。
所有數據分析均在SPSS 13.0統計學軟件上進行。D-二聚體檢測結果以陽性率表示,陽性率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APE、AECOPD、LC患者 D-二聚體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COPD、肺炎患者D-二聚體陽性率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各組D-二聚體檢測結果比較
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在纖溶酶作用下產生的可溶性降解產物,其水平增高反映繼發性纖溶活性增強,是體內血液高凝狀態和纖溶亢進的分子標志物之一,對DIC和血栓形成的診斷、療效觀察和判斷預后有重要意義[5,8]。
APE是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極高,其中高達70%的患者生前未得到診斷[9]。因此早期發現APE并采取溶栓等治療措施對其治療和預后有很重要的意義。由于APE病人存在血栓形成,體內有嚴重繼發性纖溶亢進,因此D-二聚體陽性率很高。
AECOPD患者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癥,直接或間接經多種炎癥介質的作用導致血管內皮損傷,促使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纖溶酶生成增加;同時肝腎功能進一步減退,致凝血因子清除減少、抗凝蛋白合成降低或結構異常,引起血液高凝和纖溶亢進,故血漿中D-二聚體水平升高。這與程莉等[10]的報道結果不完全一致。
凝血功能異常可能促進腫瘤的轉移[8]。LC患者存在的高凝狀態、血栓形成、微循環障礙等,既可導致不同程度出血傾向,有利于腫瘤對周圍組織的侵襲、轉移,也可引起機體繼發性纖溶亢進,血漿D-二聚體水平升高。這對監測腫瘤轉移和預后有重要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