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在中央和陜西省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政策推動下,陜西交通建設發展迅猛。一年間,全省五條高速公路相繼通車、24條高速公路同時在建,陜西交通建設進入歷史高峰期。已經在交通系統奮戰了28年的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馮西寧最近接受記者專訪,回答了讀者關心的一些問題。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西部大開發實施10年來,陜西交通運輸行業取得了哪些成就?
馮西寧:實施西部大開發是國家著眼于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西部地區各行各業深化改革、全面發展的助推器。西部大開發10年來,我省交通運輸行業緊緊圍繞國家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安排,搶抓機遇、銳意進取、奮力拼搏,實現了交通運輸由瓶頸制約到明顯緩解,由傳統交通運輸向現代交通運輸,由管理型交通運輸向服務型交通運輸轉型發展的重大突破。陜西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被公認為是在西部大開發中,全省乃至西部地區發展最快、變化最大、成效最顯著、群眾和社會滿意度最高的行業之一。
這些年來,陜西交通運輸行業緊密圍繞加快公路發展、突破瓶頸制約的要求,確立“發展現代交通、奉獻一流服務”目標和“一個龍頭、兩個重點”戰略,加大投入、強勢推進。全省10年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約2100億元,其中公路建設投資超過2050億元,分別相當于前一個10年的17.1倍和17.8倍;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全省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進入跨域式增長階段,四年邁上三個新臺階。2009年,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發展現代交通、奉獻一流服務”總體要求,堅決落實“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政策措施,搶抓機遇,應對挑戰,克服困難,出色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483億元,同比增長約50%,為確保我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記者:請您談談這些年來陜西交通事業的發展變化?

馮西寧:近年來,陜西交通建設堅持以高速公路為龍頭加快發展。我省高速公路2003年突破1000公里,2007年突破2000公里,2009年建成小河—安康、商州—漫川關、寶雞—牛背、榆林—神木、西安咸陽機場專用5條高速公路304公里,全省高速公路突破2770公里。強勁的投資促進了加快的步伐,陜西省高速公路建設再掀高潮。近4年來平均每年建成約370公里,在西部地區名列前茅。包茂、連霍、京昆、福銀、滬陜等國家高速公路陜西境內路段先后建成,形成縱橫全省高速公路骨架,提前兩年實現市市通高速,連接全省74個縣(市區)和全部國家級、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主要旅游景區,通達周邊晉、豫、鄂、川、甘、寧、內蒙古等省區。原本山高路遠的延安、漢中、榆林等重要城市,相繼通達了高速公路,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去年四季度以來,陜西省發揮交通建設應對金融危機,擴內需,保增長的重大作用,搶抓機遇開工建設9個高速公路項目。目前全省在建高速公路項目24個,在建規模超過2300公里,創歷史新高。這些項目建成,將基本形成內聯外通、方便快捷的陜西高速公路網。

記者:今后10年,國家將繼續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交通運輸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請您談談陜西交通運輸行業未來的發展思路?
馮西寧:當前,陜西省交通運輸進入加快發展、科學發展新的歷史時期。交通運輸行業將為西部大開發新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的實施提供支持保障。全面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為“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打好基礎,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更好地發揮先行保障作用。
高速公路建設:以“暢通過境通道、完善骨架網絡,增加迂回線路”為切入點,集中力量加快陜西境內國家高速公路建設,積極推進省級高速公路建設,有效對接聯網,形成運輸通道。2010年陜西公路通車里程將突破3000公里,全省約80個縣(市、區)以高速公路連通,與相鄰省(區)高速公路實現對接,形成以西安為中心,通達周邊10多個主要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到2015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5000公里,約95個縣(市、區)實現高速公路連接。到2020年,高速公路基本通達全省所有縣(市、區),完全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交通提出的新要求。
干線公路建設:繼續加大改造力度,改善路網等級結構。2010年建設二級公路將達到5500公里;95%的縣(市、區)由二級以上公路連接,通行能力、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到2015年,二級以上公路達到6500公里,100%的縣(市、區)通二級以上公路,通行能力、運營服務水平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到2020年,二級以上公路超過7000公里,重要的工業園區、工農業生產基地、旅游景區通二級以上公路,全面適應建設西部強省需要。
農村公路建設:進一步加快建設步伐,完善附屬配套設施,全面提高公路通達深度和通達質量。今年實現100%鄉鎮通油路;100%建制村通公路,其中80%以上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形成以縣公路為骨干,鄉村公路為基礎,干支相連、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網絡系統。到2015年,農村公路實現等級化、舒適化,基本滿足全省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的需求。到2020年農村公路實現網絡化、舒適化,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公路養護管理:通過“精細化養護、規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全面提升養護管理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捷、暢通”的道路行車條件。2010年全省公路養護平均好路率達到85%,公路路況水平達到全國先進、西部領先。到2015年,全省公路養護平均好路率達到95%,公路通行保障能力、綜合服務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升。到2020年,全省公路呈現出暢、潔、綠、美、安的新景象,總體發展水平進入全國領先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