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聞丹
盡管2009年世界經濟寒風凌厲,但浙江旅游業卻春意融融。截至2009年11月份,浙江國內旅游收入累計達2331億元,同比增長19.5%,比2008年同期增長水平提高了9.0個百分點。尤其是出境旅游火爆,2009年1-11月出境游人次比上一年度同期增長53.7%。
有錢了去旅游,旅游增長彈性大大高于1,是浙江當前消費高級化的一個重大特點,由此也構成了浙江經濟增長的一股強勁動力。據世界旅游組織測算,旅游投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3元。旅游業發展帶動了住宿、餐飲、交通等行業發展,也一定程度地緩解了就業壓力,具有“一業興、百業興”的良好作用。分析近年來浙江旅游業發展現狀,主要有以下特征:
旅游業發展居全國領先行列。據統計,2009年3季度,浙江接待入境旅游者411.2萬人次,比第2名的江蘇省仍多出21萬余人次,居全國第1位。若按美元6.83的匯率估算,預計2009年全年將實現旅游總收入2770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3%。旅游業已經成為浙江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
國內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場火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旅游產業刺激政策的實施,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推動了浙江的國內旅游消費市場。環杭州灣跨海大橋等交通設施的完善,進一步擴大了浙江的國內客源市場;同時,浙江出境旅游人次同比增長較為突出,2009年1-11月同比增長較上一年度提高近兩成。如果說國內旅游更多的反映了其他省份居民的消費能力,那么出境旅游則彰顯了浙江居民強勁的消費力。
需要指出的是,旅游外匯收入增長速度較往年相對較慢。2009年1-11月,全省旅游外匯收入30.2億美元,同比增長僅7.9%,較2008年同期下降6.8個百分點。導致入境旅游增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危機影響,外國人腰包“縮水”。然而,這一現象并未導致浙江入境旅游的實質惡化,“詩畫江南、山水浙江”依然有浪漫一回的意義。
近日,國家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政策頻出,把旅游業提升到戰略發展的高度。浙江旅游業發展也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須緊跟國家步伐,加大旅游業發展力度。
首先,加快旅游業發展是發揮浙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的必然結果。浙江地處長三角南翼,北有古鎮運河風光,東有海洋佛教資源,中有文化商貿基礎,南有無限山水風情,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勝地”之稱。
其次,加快旅游業發展是適應經濟發展階段的必然趨勢。浙江人均GDP已超6000美元,按照國際上旅游業發展規律,已經進入大眾旅游消費快速發展階段。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年均國民出游已達7—9次的水平,浙江居民旅游消費潛力十分巨大。
最后,加快旅游業發展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現實選擇。大力發展旅游業,發揮旅游業在整個服務業中的綜合、關聯和拉動作用,帶動房地產、文化創意、現代商貿等多類型服務業加快發展,形成對一、二、三產業全方位的“催化作用”。

旅游產業的發展關鍵還在于積極利用浙江地脈、文脈,開發顯示鮮明地域色彩的旅游產品。
第一,依托浙西南以及臨安、安吉等地生態環境優良、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夏季氣候涼爽等優勢,著力打造南方地區的“避暑度假之都”。人均收入大幅提升之后,度假旅游已成為消費增長熱點;全省60歲以上老齡人口已占全部人口的15.6%,具有較強的避暑度假意愿;全省至今尚無可以容納大量老齡人口的避暑度假區域。避暑度假產業作為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相信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第二,著力吸引港澳臺等地游客來浙江旅游。發揮浙江與港澳臺地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經貿相連”的優勢,進一步挖掘港澳臺地區巨大的市場潛力,鞏固其作為浙江出入境旅游第一大市場的地位。鞏固以觀光、探親訪友、尋根問祖為主的中老年市場;開發商務旅游市場和傳統節日旅游市場,提高港澳臺學生和青年到訪人次。
第三,全力加強重點項目建設,提升浙江旅游產品國際競爭力。加強重點項目建設,按照“高端化、特色化、精品化、綜合化、國際化”的思路開發旅游項目,提高浙江旅游在海外的認知度和影響力,推動浙江旅游國際化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