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星, 解成喜
(新疆大學理化測試中心,新疆烏魯木齊 830046)
維藥肉豆蔻衣揮發油的氣相色譜-質譜分析
李東星, 解成喜*
(新疆大學理化測試中心,新疆烏魯木齊 830046)
肉豆蔻衣;揮發油;氣相色譜-質譜法
目的:研究維吾爾藥肉豆蔻衣揮發油的化學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氣蒸餾法從肉豆蔻衣中提取揮發油成分,揮發油得率為14.1%(mL/g)。所得揮發油用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進行分離鑒定。結果:共鑒定出43種化學成分,占檢出量的97.80%。應用峰面積歸一法確定了各成分的相對含量。結論:肉豆蔻衣中的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為萜類及其衍生物,其中含量較高的有:肉豆蔻醚(14.19%)、β-水芹烯(11.18%)、4-萜品醇(9.61%)、異樅油烯(8.71%)、α-蒎烯(7.97%)、黃樟醚(6.84%)等。通過與肉豆蔻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相比較,可發現二者成分相似,但相對含量有所不同。
肉豆蔻衣(Arillus Myristicae),也叫玉果花,系取自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種子的假種皮干燥而得,桔黃色或暗紅色,無光澤而略半透明,氣芳香濃厚,味辛。肉豆蔻原產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加島,現爪哇、馬來西亞的檳榔島,印度東部、斯里蘭卡、西印度群島皆有分布[1]。肉豆蔻衣具有健腦、壯陽、健胃、生精、斂濕、祛風等功能,可用于腦、胃、子宮虛弱、消化不良、同房無力等癥狀,并可平寒、除口臭、止吐血、治腸潰瘍及脾臟病癥和止腹瀉[2]。在醫用方面,肉豆蔻和肉豆蔻衣的主治功能基本相同,中醫對肉豆蔻衣的應用較少,而在維吾爾醫藥中,肉豆蔻和肉豆蔻衣經常同時使用,用于健脾溫胃[3]121,保肝行氣[3]127,利尿消腫[3]185,溫腎除濕[3]191等。這種藥物選擇的差別,可能與兩種藥材的成分差異和中醫與維醫的用藥理念及方法的差異有關。
目前,關于肉豆蔻的研究比較多,主要集中于肉豆蔻揮發油的化學成分分析[4-6]及其藥理、毒理作用[7-9]研究等方面,而關于肉豆蔻衣的研究在國內外則比較少,對于肉豆蔻衣揮發油化學成分的GC-MS分析尚未見報道。本試驗采用國家藥典規定的儀器和方法對肉豆蔻衣進行揮發油提取,并用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對其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為進一步開發利用肉豆蔻衣提供科學依據。
島津GC/MS-QP2010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日本島津(Shimadzu)公司產品;揮發油提取器(比重小于1型);肉豆蔻衣購自新疆加帕爾阿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無水硫酸鈉,分析純;超純水。
將肉豆蔻衣洗凈晾干,粉碎后過20目篩,稱取20 g肉豆蔻衣粉末置于250 mL圓底燒瓶中,加適量超純水,浸泡過夜,參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揮發油測定法(附錄XD)[10],提取揮發油,精確讀數,得到肉豆蔻衣揮發油2.82 mL,得率為14.1%(mL/g)。提取出的肉豆蔻衣揮發油顏色為淡黃色,經乙醚溶解,用無水硫酸鈉干燥,待測。
2.2.1 氣相色譜條件 色譜柱:DB-5石英毛細管柱(30 m×0.25 mm×0.25 μm);升溫程序:起始溫度60℃保持2 min,以6℃/min升至120℃并保持2 min,再以6℃/min升至260℃,保持10 min;載氣:氦氣;載氣流速:1.0 mL/min;汽化室溫度260℃;進樣量0.2 μL;進樣口溫度:280℃;分流比30∶1。
2.2.2 質譜條件 電子轟擊(EI)電離源;離子源溫度200℃;接口溫度250℃,電子能量70 eV;質量掃描范圍m/z:30~500。
按上述實驗條件對肉豆蔻衣揮發油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得到肉豆蔻衣揮發油的總離子流圖(見圖1)。應用峰面積歸一法測得各組分的相對含量,根據GC-MS所得的質譜信息,利用該儀器所配的Nist147和Wiley-7質譜庫聯合檢索,并與標準圖譜對照,共確定出肉豆蔻衣揮發油中的43種化學成分,占揮發性總物質含量的97.80%,鑒定出的化學組分見表1。
圖1 肉豆蔻衣揮發油的總離子流圖
表1 肉豆蔻衣揮發油化學成分的分析結果
續表1
肉豆蔻衣揮發油的組分主要包括萜類及其衍生物,其中含量較高的有:肉豆蔻醚(14.19%)、β-水芹烯(11.18%)、4-萜品醇(9.61%)、異樅油烯(8.71%)、α-蒎烯(7.97%)、黃樟醚(6.84%)等。
肉豆蔻衣中的揮發油含量非常高,得率達14.1%(mL/g,下同)。袁子民等[11]通過正交試驗優選了肉豆蔻揮發油的提取工藝,在最優條件下,肉豆蔻揮發油的平均得率為7.01%。由此可見肉豆蔻衣中的揮發油含量明顯高于肉豆蔻。
同時,本工作從肉豆蔻衣揮發油中所檢出的化學成分,在已報道的肉豆蔻揮發油組分分析中都曾檢出過[4-6],這說明肉豆蔻和肉豆蔻衣在揮發油化學成分方面是類似的。在組分含量方面,文獻5和文獻6中報道的肉豆蔻中肉豆蔻醚(最高含量為12.50%)、β-水芹烯(最高含量為3.81%)和黃樟醚(最高含量為5.29%)的含量均低于本工作中相應組分的含量;而文獻4中所報道的九種商品肉豆蔻中肉豆蔻醚的含量則高達37.63% ~47.06%,這可能與所用肉豆蔻生藥的產地有關。通過比較二者的主要成分及含量,我們可以發現,肉豆蔻和肉豆蔻衣在揮發油成分上相類似,但含量有所不同,因此對其藥效和毒性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在臨床應用中,應謹慎選擇。
肉豆蔻醚對人的大腦有中度興奮作用,能增強色胺作用[12]。有文獻報道,蒸制有利于降低肉豆蔻衣中肉豆蔻醚的含量,但黃樟醚的含量卻明顯增加[13],黃樟醚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因而對于肉豆蔻衣的炮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降低其毒性成分的含量。肉豆蔻衣揮發油中β-水芹烯的含量也很高,β-水芹烯不僅是一種香料和香料中間體,同時也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殺蟲劑,是國外常用的生物殺蟲劑的一個活性重要組成成分[14]。
本文通過對肉豆蔻衣揮發油化學成分的研究,了解了肉豆蔻衣的化學成分,以及它和肉豆蔻揮發油化學成分的差異,為肉豆蔻衣的進一步開發和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
[1]劉勇民.維吾爾藥志[M].(下冊).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9:160.
[2]顧永壽,顧永福譯.維吾爾醫常用藥材[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2:116-117.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維吾爾藥分冊[S].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9.
[4]王 瑩,楊秀偉,陶海燕,等.商品肉豆蔻揮發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7,22(9):603-606.
[5]包玉敏,張 力,徐 寧,等.肉豆蔻化學成分的GC-MS研究[J].光譜實驗室,2005,22(6):1172-1174.
[6]黃 鑫,楊秀偉.不同炮制品肉豆蔻揮發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16):1669-1675.
[7]韓 蕾,馬穎芳,袁子民,等.肉豆蔻揮發油的藥理毒理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5):900-904.
[8]張子英,愛 民,李蘭城.肉豆蔻的藥理研究進展[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7,39(4):458-459.
[9]袁子民,王 靜,賈天柱.肉豆蔻揮發油透過大鼠血腦屏障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成藥,2007,29(3):442-443.
[10]中國藥典[S].一部.2005:附錄57.
[11]袁子民,王 靜,呂 佳,等.正交法優選肉豆蔻揮發油提取工藝[J].時珍國醫國藥,2005,16(11):1063-1064.
[12]江蘇新醫學院編.中藥大辭典[M].(上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894.
[13]賈天柱,王忠海,王延年,等.肉豆蔻與肉豆蔻衣及其炮制品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7,22(9):534-536.
[14]呂 晴,秦 軍,陳 桐.氣相色譜-質譜法分析蘘荷花穗揮發油化學成分[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04,40(7):504-506.
R284.1
B
1001-1528(2010)08-1430-03
2009-06-12
李東星(1984-),男,碩士研究生,從事天然產物方面研究。E-mail:ldxon@sohu.com
*通訊作者:解成喜(1953-),男,教授,從事分析化學工作。E-mail:xiecx@xju.edu.cn,Tel:(0991)8582610